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讨
时间:2022-07-01 04:22:35
导语: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在高校面对劳动教育整体被弱化、价值观被异化、劳动能力有限的问题上,基于高校的使命,试提出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并倡导全社会各环节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实践
一、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涵
新时期高校的劳动教育有更高的立意。劳动教育主要是通过劳动来获得教育,而劳动又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可以锻炼人的体能,在劳动过程中提高劳动能力,懂得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脑力劳动可以调动人的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参与。国外研究发现,在学校教育培养的能力中,非认知能力在劳动力市场上能得到80%的回报,而认知能力与劳动力市场表现的相关性较弱[1][2];我国研究表明,大学期间个体非认知与认知发展对初职月薪均产生显著影响[3]。可以看出,手脑并用时的劳动教育可以使非认知能力提高。简言之,劳动教育在青年大学生能否把握人生获得成长与成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上,新时期高校的劳动教育要以体力劳动为主,让青年大学生从中得到发展。本文的劳动教育是指通过手脑并用所带来的青年大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现实中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实中,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第一,高校有关劳动教育课程缺失。这里的劳动教育课程,指的是两方面,一是学校教学计划里的劳动课程;二是老师和学生们的劳动教育意识。目前高校暂未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材料内容也较少,不能够给青年大学生提供充分的、系统的学理性劳动课程,要对青年大学生施以劳动教育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和学生们的劳动教育意识指的是,老师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生将劳动教育看作是提升自身素养的一种途径。目前,老师和学生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有限。第二,劳动价值观被异化。受中国古代传统“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思想的钳制,许多青年大学生认为一线劳动者就是社会地位低的表现。高校不是一座孤岛,其开放与包容让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了可乘之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炫富等思想容易导致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从而其劳动价值观被异化,主要体现在很多青年大学生图一时之快,在网上进行网贷、裸贷等。第三,劳动能力水平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如今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至25岁之间,他们多为独生子女,是全家几代人的希望,他们成为家里的“小皇帝”,从小就没有劳动的机会,不会打扫卫生、不会洗衣服,从而导致了青年大学生劳动能力水平有限。
三、高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期高校要肩负起价值引领、人才培养和内涵式发展的历史使命[4],要求高校要有更高的站位与前瞻意识。小学、初中、高中的主要责任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劳动能力的养成等方面,高校的劳动教育应有所侧重。本文认为,高校的劳动教育首先应要牢牢把握高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明确高校的劳动教育仍要以体力劳动为主,因为只有实实在在劳动了,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是要在手脑并用的基础上,促进青年大学生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的提升,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做好准备。劳动教育可以依据劳动内容的不同,以不同方式实现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功能,达到以劳健体、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立美的目的。[5]所以劳动教育不能单独存在,同时也要看到劳动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劳动教育有其独特的价值目标:劳动教育的落脚点是“劳动”,劳动创造财富,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源泉,实干才能兴邦,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牢牢把握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才不会偏离航向,只做高校能做的事,做好高校能做的事。其次,实践是实现劳动教育最重要的载体。只有真正做了才能了解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复杂问题,解决这些复杂的问题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涉及到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非认知能力。再次,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要有深度。现阶段我们面临着学校劳动教育弱化、社会劳动教育价值观异化、学生们劳动能力低下、家庭劳动教育淡化、劳动教育概念内涵窄化泛化等问题,虽然有很多学者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但是我们不能沾沾自喜满足于此。还要继续进行探索。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圣地,要积极面对这些问题,深入梳理劳动教育的学术脉络,将责任分类,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才能在劳动教育这个问题上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要坚信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道路是曲折的,趋势是前进的。
高校更要“一叶知秋”,通过探索劳动教育这一理论,让青年大学生有所收获。最后,要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多方位、立体化的联动配合。高校劳动教育的影响是有限的,要靠整个社会包括家庭、学校、政府、企业等共同联动与参与,要重视家校合作、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动、高职高专学校与企业的互动,等等。这一切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如果劳动教育只被学校重视,而整个社会不支持,家庭教育不鼓励,那么劳动教育还是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要最大化利用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部门都尽好自己的职责,不越位,不逾矩,不推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政府、企业、家庭、学校形成合力,营造全民尊重劳动者、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的健康的环境。
参考文献:
[1]Gintis,H.Education,technology,andthecharacteristicsofworkerproductivity.TheAmericanEconomicReview,1971,61(2):266-279.
[2]Bowles,S.,GintisH.,Osborne,M.Thedeterminantsofearning:Abehavioralapproach.JournalofEconomicLiterature,2001,39(3):231-243.
[3]朱红,张宇卿.非认知与认知发展对大青年大学生初职月薪的影响[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05):42-50+166.
[4]王永清.肩负新时代高校的新使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3-07(001).
[5]石中英.推进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要处理好三个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19,(09):27-31.
作者:王钰锦 单位:南通大学
- 上一篇:高校安全教育育人工作研究
- 下一篇:高校女教师体成分及体质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