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探析
时间:2022-06-19 08:31:05
导语: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民办高校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长足发展,在办学环境、规模和办学层次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民办高校一般都得都是“以学养学”的道路,这种过度依赖学费的运转模式使民办高校潜在的办学风险日益严重。针对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当前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缓解这一现状,给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策略,促进我国民办高校的内涵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成本;高校;分担
1当前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基本情况
1.1国外民办学校教育成本如何分担。民办高校教育成本是指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为完成文化传播任务、服务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行科学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耗费的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总称。美国经济学家约翰•斯通教授提出的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指出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应由政府、社会、个人、家庭等主体来分担。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很多外国比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民办高校通过多元化排铺来缓解自身教育发展中资金单靠学费不足的问题。1.2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发展的现状。我国的民办高等学校当下发展势头很足,如果把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放在一起竞争,民办高校的劣势显而易见。民办高校发展由民办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是否健全,外部环境是否宽松,政府部门是否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民办高校主要依赖学费来发展,“高收费,定位低”好像成为民办高校的一个标签,物价上涨,学费的涨幅对民办高校来说处于一个很尴尬的状态,可能会波及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2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中存在的问题
2.1学校筹资经费的主要渠道是学生的学费。我国民办高校不论是前期依赖母体的二级学院,还是后来的独立学院,学校的经费收入来源主要还是学费。前几年公布的《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得出:我国公立高校的总收入中学费占两成,但民办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九成以上为学费收入。以郑州市某民办高校为例,学校95%以上的经济收入为学杂费收入,民办高校学费普遍较高,学生欠费现象严重,这是一直困扰民办高校的主要问题。2.2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匮乏,民办高校财政补助水平低下。近年来,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近年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全国地方公办高校的总收入中有40%左右的收入是政府拨款,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办高校,其总收入中只有70%左右是政府拨款。根据对河南省部分高校的调研,2017年公办高校财政拨款占学校总收入的75%以上,而民办高校,财政拨款占学校总收入仅为5%-10%左右。2.3社会捐赠能力相对薄弱,民办高校接受社会捐助较少。社会公众不同层次对民办高校的捐赠的略显不够。我国民办高校起步晚,规模小,社会知名度不高,公众捐赠积极性不够。与知名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接受的社会捐助少之又少。2.4民办高校自身与社会接轨时的创收能力不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还不成熟,处于摸索阶段,民办高校自身与社会接轨的过程中,其自身的创收能力非常薄弱,占学校总收入比重非常低。根据对《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的调研显示出: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收入占学校总收入都不足1.5%,我国民办高校自身获得服务收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5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相比财务风险较高。民办高校在开办的发展时主要依赖学费来运营,通过学费筹措资金很容易受到生源的多少影响,也就是筹资风险显著。也有高校在市场中没能客观的定位自己,盲目的扩大校舍构建固定资产,后期的利用率和前期投资不匹配,也就是所谓的投资风险。也有一些民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经费支出收入结构不科学,导致财务管理风险。
3缓和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现状的建议
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过度依赖学费收入来维持民办高校的发展是不成熟的,所以要突破体制的束缚,营造良好的教育制度环境,建立合理的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3.1强化政府支持,增加公共财政对民办高校的资助。民办高校的起步和发展比公办高校晚很多,内部制度不完善,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后勤管理执行出现偏差,甚至会出现负面社会影响。政府财政支持和补助的规章制度不清晰,各级财政部门落实执行依据不明朗,民办高校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的不同步出现政府绕道资助的尴尬局面。3.2引导社会捐赠,建立健全民办高校社会捐赠机制。政府在社会捐赠中起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优惠政策的制定者。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逐步改善社会捐赠者对公立高校捐赠的路径依赖,改变捐赠者的偏好,使政策导向化。学校财务部门制定专门的账目款项,公开、透明地展示捐赠资金的利用情况。3.3提高办学质量,稳定民办高校学费来源。民办高校应大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影响力,稳定学校生源。民办高校应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找准发展定位,加强内涵建设,抓好办学的基本环节,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强化学校科研能力,培育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扩大学校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保障学校学费收入稳定增长。3.4加强服务意识,提高民办高校自身创收能力。民办高校的定位主要培养的人才是服务本土,辐射周边,注重实践,也就是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那么以此为契机,在绘制长短期发展蓝图的时候,顶层设计者要做好专业的设置规划,注重市场需求,和地方的企业、组织等社会团体合作,民办高校提供技术支持,对方给民办高校回馈相应的资金报酬,实现双赢。3.5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民办高校融资能力。民办高校必须开辟形式多样的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民办高校学费收取特点,在学年初,学校有的一些学费收入可能会出现闲置,那么完全可以存定期、购买理财项目等投资,使学校资金保值增值。基于民办高校办学体制自由、灵活的特性,也可运行现代融资方式,如采取发行教育彩票、实行股权融资等方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3.6强化成本管理,提高学校资金使用率。因为民办高校自身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民办高校的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规范,教育成本的管控出现教育成本分担核算不科学,教育成本分担提高和浪费的现象。为此民办高校高层管理要加强成本核算的科学性,把握支出控制规模,合理整合资源,健全成本控制评价机制,完善民办高校内部成本分担的机制。
4探索性建议
4.1完善科学的学费定价政策和完备的奖学金政策。如果奖助学金政策和公立学校一样甚至比公立学校还有优势,调整和管理收费政策,实行地域倾斜,差别收费,那么也能实现学费价格和入学需求的双赢。4.2勇于引进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融资。PPP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与某个单位为了达到共同双赢而合作,比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一种合作方式。4.3大胆尝试新的融资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融资BOT是指“建设———经营———移交”的过程,也就是说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部门参与管理,共同完成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在此过程,私营企业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果BOT方式能应用于民办高校,那么民办高校的资金就不会被大量的占用。4.4摸索尝试设备。民办应用高校对设备的需求也占学校发展规划预算很大一部分资金,民办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市场融合,不占用学校的过多资金,使用灵活。4.5利用资本市场拓宽学校教育成本的渠道。我国民办高校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民办高校集聚了大量的优秀科研人才,并且也有较好的实验设备和场地。民办高校面向地方企业,发挥优秀科研人才和精良设备的优势,企业给民办高校相应的回报,实现校企双赢。
5结论与展望
高等教育中社会资本参与教育的方式越来越多,民办高校不办学定位首先是服务地方,立足市场需求,学费是运营的很重要的资金来源,但在办学过程中,仅靠学费远远不够学校日常运行支出,所以民办高校不能被动的等待机会,主动寻求市场“找米下锅”,平衡好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成本分担的问题,为社会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满足社会多元化、多样化的人才需求。促使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闫慧芳 单位:郑州商学院
- 上一篇:分层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 下一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内涵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