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教学现状评价研究
时间:2022-04-28 09:19:06
导语:高校教育教学现状评价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对高校宣传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足;在创新教育载体和形式、课堂教学的融入、管理服务的融入等方面,呈现出学生需要与现实情况不适应的问题;并提出五个方面的“深度融合”等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
全过程在党的报告中强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纵观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现状,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学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多集中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培育路径研究,以及大学生认同践行情况和教育策略研究等方面,缺乏对大学生认知情况的研究。因此,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调查分析
本研究对北京地区在校大学生发放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学生调查问卷”。选取了在京部属院校和北京市属高校共7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学校类型覆盖理、工、农、医、文科类。共发出问卷1680份,实际收回1617份,其中有效问卷1614份。问卷调查后,又在每个年级抽取5名学生进行访谈,以补充和校正相关数据。1.从整体上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不足。本调查首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进行了总体了解。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12个内容所属层面进行调查,均填写完整的人数为1610人,其中3个层面完全理解正确的人数为642人(39.9%)。国家层面的4个内容填写完整的人数为1618人,回答全部正确的人数为727人(44.9%),其中能够正确理解文明和和谐的比例较低;社会层面的4个内容填写完整的人数为1613人,回答全部正确的人数为702人(43.5%);个人层面的4个内容填写完整的人数为1610人,回答全部正确的人数为1097人(68.1%);较多学生混淆了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内容。参与调研的大学生对12个内容能够全部准确把握的不到40%,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讲,认知程度最高的是个人层面,其次是国家层面,认知程度最低的是社会层面。对自认为与自身利益相关性较低的富强、民主、和谐和敬业等,不甚关注。大学生关注自身利益无可厚非,但高等教育不仅要给大学生提供谋生的技能教育,而且要鼓励大学生拥有胸怀天下的胸襟和抱负,关注国家和社会。从专业类别角度看,学生所学的专业对其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影响。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首要任务是通过各种途径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特别是对国家和社会层面的深入理解,这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2.在宣传教育层面,通过多重宣传手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程度较高。在宣传教育层面,问卷从高校常用的10种教育途径入手,并将其归为“宣传渠道”“课程依托”“活动举办”三类。首先,有84.6%的学生明确认为“课程依托”(举办国家发展形势与政策的课程或讲座、系统的德育课程)是被应用最为广泛的体现渠道;其次,“宣传渠道”(宣传国家形象相关的信息,定期评选表彰宣传校园师生典型、校园环境等静态载体)占比84.5%,位列第二;最后,“活动举办”(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开展结合专业的道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尊师爱校的活动、社团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倡导核心价值观)占比80.3%,位列第三。总体来讲,高校在宣传教育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程度较高,常用的宣传手段也多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其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但由于“90后”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因此,高校需要增加与职业相关,与尊敬老师、热爱学校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尊师爱校、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和价值取向。同时,活动形式方面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不断探索,积极创新,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3.在教学层面,通过言传身教和课程内容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卷从高校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涉及的文明、爱国、敬业、法治、诚信等5个方面、10个途径入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教学中的践行状况进行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问卷中10个途径进行评价,前3位为“教师在课堂上举止文明”达95.2%,“教师教养态度认真”达95.1%,“教师能够在授课环节中告诫学生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达92.3%;然而,“教师能够至少提前10分钟到教室”的比例较低(77.2%)。总体来看,学生对老师在课堂上举止文明、教育态度认真、在授课环节中能够告诫学生学术诚信的重要性等方面给予充分认可。但由于高校教师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频繁接触的“职业人群”,因此,学生对教师在情感上有更多依赖,在行为规范上对教师有更高要求。所以,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高校要“抓牢”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规范课堂教学秩序;教师要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讲授中更多传递爱国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专业相关法律知识;多关注学生,提前到教室,主动与学生交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4.从管理层面来看,在行政事务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程度较低。本调查把高校管理当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7个途径作为调查问题,并把它们分为“政策”(有反映权益问题的相关渠道,有专门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宣传、平台)和“工作”(对重要事件有规范的公示流程、行政人员在处理事务工作过程中态度友善、行政人员能够高效处理事务工作、及时处理奖助贷补、就业等事务工作和为困难学生提供帮扶救济)两类。对学校“政策”知晓率达82.8%,认为管理“工作”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达84.6%。大部分学生认为高校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行政人员能够高效处理事务工作”的践行情况相对较差(仅占74.1%)。另外,“行政人员在处理事务工作过程中态度友善”占80.4%,“有专门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宣传、平台”占81.3%。较之其他层面,管理层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和工作态度不友善。同时,随着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升,对缺少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的平台和反映问题的渠道等方面也不甚满意。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奖助贷勤评选工作,公示流程、困难时帮扶、权益的维护方面获得了相对较高的认可,说明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学生工作队伍在行政人员中有比较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意识。因此,高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提高管理规范化、法治化水平,建立法律法规平台,畅通沟通渠道,健全师生权益维护机制。5.从服务层面来看,在友善服务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较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服务过程中的体现方面,问卷主要涉及学校宿舍、食堂、医院、图书馆等部门的制度建设,工作人员的举止是否文明、工作是否敬业、态度是否友善等方面。问卷数据显示,87.0%的高校服务部门“有反映住宿、餐饮、就医等问题的相关渠道”;公开张贴或宣传宿舍、餐厅、校医院等管理制度的比例达88.4%。超过九成的学生认为,宿舍、食堂和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出了敬业的精神、友善的态度和文明的举止。服务层面是高校最容易落实,也是最能让学生直观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校内不同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的体现有所差异,可能和学生在不同部门的服务体验有直接关系,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人员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水平,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学校整体设计,实现与学校建设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高校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好、践行好,让国家的主流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统领办学发展、支撑人才培养,才能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鲜明特色,才能探索凝练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深刻内涵的中国特色大学精神。因此,高校应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建设发展目标相融合,突出整体设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和把握,切实提高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2.营造校园宣传氛围,实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高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创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形式,实现教育形式和手段的“供给侧”改革,营造良好的校园宣传氛围。特别是通过开展与职业相关,与尊师爱校、爱岗敬业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积极营造公平公正、爱国爱校、诚信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交互交融、同频共振。3.夯实课堂教学主阵地,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高校应进一步夯实课堂教学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地位。努力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门课、每一堂课都具有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教师在着力向学生呈现完备的知识体系、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传播专业相关法律知识、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平等友善的人生态度。同时,高校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前、课中、课后等契机,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用自身言行感染学生,既做“经师”又做“人师”。4.加强校园管理法治化,实现与学校法治化建设的深度融合。高校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管理,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一是要在教育教学管理服务中,严格依法依规办事,确保实现教育全过程的民主、文明、公正、法治;二是要强化对师德师风的监督管理,特别是改进行政人员工作作风,提高其服务意识,为师生校园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三是畅通师生反映问题的渠道,健全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快速有效地为师生提供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落到实处。5.注重管理服务人员言传身教,实现与师德建设的深度融合。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言传,而且要靠身教。高校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的科学规范、高效敬业、诚实守信都体现为以间接、渗透为主的内隐式教育。因此,管理服务人员要树立人人是教师、处处是课堂的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
参考文献:
[1]宋伟.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理论学刊,2015,(3).
[2]高大红,王伟,刘芳,李明.关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1).
[3]周玲微,王向珍,田甜,杨璐,李爽.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9).
作者:李 爽 金玲玲 王 婷 刘 芳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上一篇:校园贷事件高校教育工作微探
- 下一篇: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困境及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