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教育现状与建议
时间:2022-12-22 02:51:21
导语:“互联网+”高校教育现状与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已经促进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与行业之间的发展形成多元化,进一步在行业之间扩大影响力。“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教育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但当前“互联网+”高校教育发展仍然受到机制、体制的限制和约束,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高校在发展教育过程中给予一定的重视,不断创新“互联网+”高校教育模式,提高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能力。
“互联网+”高校教育,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培养,充分应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实现高校与网络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深度的结合,建立高校教育培训体系,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构建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高校教育平台,加快高校教育课程的公开性教育,对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互联网+”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对策建议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互联网+”高校教育的现状
(一)“互联网+”与高校教育融合度低。“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中的应用情况不仅受到限制,且由于网络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部分高校教师的操作水平有限,在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中,应用“互联网+”与高校教育的跨界融合,在当前高校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实质性没有改变的前提下,“互联网+”高校教育的创新理念没有形成,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寻求创新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支点还没有稳定,高校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互联网+”与高校教育融合度低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有限。高校不断地通过扩招的方式获取人才,并将高等教育推到大众发展的阶段,在互联网迅速发展进步的同时,大批量的技术人才涌现,但仍然存在着科技教育的局限性。如“互联网+”技术使得高校绝大多数的精品课程资源能够通过网络课程,实现课程的共享,但是部分传统课程的讲授方式仍然无法实现高校之间跨专业、跨学科的资源共享,且绝大多数教学资源均没有得到真正的网络共享。这不仅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教学创新发展的步伐受限,缓慢的创新发展能力极大地制约了“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教育的融合。(三)监管机制不健全。各大高校纷纷利用“互联网+”高校教育模式,采取慕课的方式,并且鼓励各大著名高校加盟慕课平台,纷纷提供特色化的教育课程,但是其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开放,学生能够获得的课程资源有限,整个课程平台无法真正得到学生的学习认可,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当前的目标和大纲的要求不够明确,管理考核学校的管理机构给予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不高,造成当前“互联网+”高校教育虽然前景良好,但是高校教育的资源浪费严重,教育资源的整合能力较弱。
二、“互联网+”高校教育的建议
(一)转变高校教育的思想观念。转变传统的高校教育观念,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实现高校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的充分融合,跨界融合。在不断强化高校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力的同时,将传统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向互联网+的思维模式扩展,应用“互联网+”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技术与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借助多媒体的网络终端形式,开展各大高校开放式的网络教育课程,实现学校跨平台、跨专业之间的在线课程学习考核,综合评价。如清华大学公开课通过互联网平台展现给来自各地区的学生,让学生实现跨学科、跨区域、跨时间的学习与交流,并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优化课程改进、课程学习以及平台开放性,促进“互联网+”技术与高校教育的充分融合发展,奠定未来网络高校教育模式的快速进步与发展。(二)突出个性化教学,体现因材施教。应用大数据平台的技术分析结果,针对学生的个性、学习、爱好、兴趣和专业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使得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自我的学习优势和劣势,以及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平台进行学习,并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选课的科学性发展,实现“互联网+”技术的高效应用,对学生进一步强化因材施教的方法。另外,为高校更好地输送社会所需的人才,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各类型的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促进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因此,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整合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指导学生和高校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因材施教,以更高的效率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发展个性化人才。
三、结论
“互联网+”高校教育不仅融合了高新技术产业特征,而且各种信息技术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了高校教育的发展。突出高校个性化教学模式特征十分关键,未来社会发展必然高度依赖网络,以网络平台促进各学科教育的互动,集成教育资源,整合教学成果,继而指导高校应用互联网技术,进一步促进网络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互联网+”高校教育主要源于跨时间、跨地域环境的特征,可以为各类学生提供可靠的教育资源,并且保证学生及时地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参考文献:
[1]陈丽,郑勤华.“互联网+”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2]周逸.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探索[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12).
作者:张瑞霞 贾智伟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 上一篇:中职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提升
- 下一篇:科技“双创”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