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合德育”模式分析
时间:2022-10-12 04:21:46
导语:学校“三合德育”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从生源素质角度看,目前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较强,道德修养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特点;从社会需求角度看,各行各业既有对技术工人的大量需求,又有对员工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的高要求。基于对学情和社会大环境的综合判断,从本校德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惠州工程技术学校依照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要求,将德育内容进行模块重组,定位为“三合德育”,即“校企合作、教管融合,知行合一”。
一、“三合德育”模式中校企合作的育人目标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创新的“三合德育”模式明确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通过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实施,逐步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风,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该模式基本内涵中的“校企合作”,即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相融合。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等办学模式不断创新与深入,校企双方在各领域形成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实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学校的德育工作人员、德育课教师、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经常性地、有组织地深入实训企业中,充分利用企业的德育资源,吸收企业文化中的精华,营造浓郁的德育氛围,对学生渗透教育。
二、“三合德育”模式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以前实施的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体系传授为主的德育培养模式,学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理论知识学得挺多,但一进企业却发现高不成低不就。当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中职生的就业岗位越来越趋近于一线的技术工人时,培养方针与社会现实需求的矛盾就日显突出,学生就业后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对学校、企业、个人都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所以传统培养模式向校企合作模式的更替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时代,校企合作被公认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三合德育”模式下的校企合作能够满足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不同层面的需要,实现共赢,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三合德育”模式中校企合作可以使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德育资源,吸收企业文化中的精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除了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方面的合作需求外,还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完善、专业课程体系重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化课程与教材开发建设、校内外基地内涵建设以及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教育教学改革,面向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指导和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管理和文化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二)有利于企业管理专业性员工“三合德育”模式中校企合作可以使企业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培训员工,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信息与技术支持,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以及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等;还可以选择优秀的教师对企业职工进行继续教育,提升企业技术工人的素质,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对教育的支持,扩大宣传效应,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在学生学习、实习过程中考查未来员工,降低人力资源录用成本;通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通渗透,提高员工队伍的忠诚度。(三)有利于学生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三合德育”模式中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管理,直接到企业参与生产体验和顶岗实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到实用的一线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岗位上进行生产实践,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对象,还可以锻炼职业能力,增强对社会、岗位的适应性,在思想和心理上实现平稳过渡,顺利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实现“华丽转身”。
三、“三合德育”模式中校企合作的实施途径
“三合德育”创新德育模式目前已在惠州工程技术学校汤泉和西湖校区全面推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校企合作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包括以下具体的实施途径:
(一)在校学习过程中
学校方面,形成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车间文化进教室、产品文化进教案的特色。一是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专题教育;二是在班级管理中依托企业文化,有效融合两者,不断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服务意识、人本意识、创新意识,让学生在锻炼中增强职业素质;三是重视学科教学渗透,任课教师在教学时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使学生今天的学习方式与未来的工作方式更为一致;四是学校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校园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体现职业文化,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企业方面,按照当地政府的激励机制和签订的校企合作协议,一方面,企业领导和技术骨干主动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到学校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培养目标、建构课程方案、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师资队伍、选择教学内容、实施课程改革等;另一方面,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主动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担任客座教授或实习指导老师,改善师资结构,注意将企业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设备等专业前沿知识引入课堂,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专业品质。
(二)生产体验过程中
学校方面,一是成立生产体验工作组定期进行指导和检查,由校长、主管副校长、实习就业科、教务科、学生科、系部、住厂指导教师(班主任)和生产体验单位共同管理,住厂指导老师(班主任)与学生同吃同住,全程参与生产体验学生管理;二是将生产体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使学生学习和了解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服从的意识、团队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德,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三是由实习就业科、教务科负责组织下企业跟踪巡查,实行每周跟踪询问、巡查制度,驻点教师负责学生生活、思想、纪律、安全等管理教育,要求班主任每周上一堂安全教育课、一次班会。企业方面,一是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指导学生参与生产体验,让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二是企业管理层定期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三是企业参与生产体验学生的考核评价,对学生在生产体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的评定,按一定比例计入学生生产体验的总体评价中,以便学校掌握学生的情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顶岗实习过程中
1.学校方面实习前,学校对学生实习单位的安排,实行“一次性推荐”和“双向选择”原则,并积极通过就业推荐的形式落实学生的顶岗实习单位。一是学校通过各种主题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组织动员活动,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二是顶岗实习和就业相联系,学校通过岗前培训,包括就业、创业教育及简历制作、面试材料准备,面试技巧、角色转换及职场礼仪、提高自我,实习纪律、安全教育等内容,帮助学生处理好职业理想和就业起点的关系,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企业条件、待遇的关系,使学生冷静地选择顶岗实习企业和岗位;三是邀请相关企业进校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对企业概况、产品、工艺、岗位情况、规章制度等有初步认识,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心理准备;四是通过邀请毕业校友回校现身说法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岗位成才、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教育,以榜样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五是举办全校性的招聘会,联系相关校企合作的单位来校进行人才招聘,为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搭建平台,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六是在学生走上实习岗位前签订《顶岗实习合约书》,规范学生在实习中的职业道德行为,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2.企业方面实习前,一是安排专门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向学生说明企业情况、岗位要求、工作制度、工资待遇等基本情况,消除学生多疑虑;二是安排人力资源部门人员制定人才招聘计划,招收符合要求的顶岗实习生。实习中,企业一线职工对实习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企业管理层定期对实习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教育,使学生尽快转变角色,进入工作状态,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实习后,一是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出勤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计划制定、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日记、企业鉴定、实结、实习报告等,以企业考核为主、学校考核为辅的方式,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向学校反馈,以便学校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并进行表彰或处分;二是对顶岗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予以留用转正,聘为正式员工,作为企业重点培养的储备干部。在惠州工程技术学校“三合德育”创新德育模式下,校企合作正在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在实践中,德育工作机制逐渐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不断融合,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德育渗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在接下来的德育工作中,学校将继续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切实推进校企合作,确保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作者:刘梦楚 单位:惠州工程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汪永智,袁本新.特色与品牌:广东中职德育的创新实践[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2]孙丽,王锋.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困难与对策[J].河南农业,2009(1).
- 上一篇:高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探析
- 下一篇:电力工程预结算审核内容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