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初探

时间:2022-07-27 03:35:16

导语:高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初探

一、高校教育管理现状

传统的教育管理给人一种强硬、冷漠的感觉,固态的教育管理模式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近似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对待,这显然有失偏颇。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与当今教育界现状相适应,继续用陈旧的教育管理方式培养当代大学生,不仅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还会影响高校教育管理的转型升级。

(一)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是我国七八十年代的一句口号,彰显唯成绩论的时代特色。而现如今仍有部分高校秉持着学习成绩至上的信念,只注重成绩,未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造成了大学生思想品德的缺失,复旦大学投毒案因发生于大学生群体受到广泛关注。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是不正确的,这种想法剥夺了学生挖掘自身特长,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使部分学生得不到应有关注,心理上存在落差,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高校教育管理方式单一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根本不能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的满足人民对高质量、多样性、多层次教育的迫切需求[2]。目前,高校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辅导员、任课教师。而按照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配置比例,每名辅导员需要管理几十名甚至几百名学生,依靠任课教师来管理学生则更难实现。高校资源配置明显不足,每名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与引导,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三)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滞后

较于发展成熟的领域,高校教育行业起步晚、发展速度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点,第一,高校现有教学科研名师名家年龄较大,对于信息科技接受程度低,操作相对困难;第二,部分高校将财政资金更多的用于采购专业性的教学科研设备,对网络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力度小,日常运行升级投入则更少,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够成熟,还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教学资源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只有适应时展,才能助力高校教育管理,才能提升高校的综合竞争力,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一)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反复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目前,高校致力于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此外,高校利用互联网建立教育管理平台时,必须严格把关,有效过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负面影响的信息,宣传正面典型事例,传播时代正能量。

(二)强化教师信息化意识及操作技能

高校应着重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在校园内分批次对全校教师进行网络化岗位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教师的网络化管理意识,加强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设置专门岗位,负责全校教师的网络信息咨询指导工作。网络多媒体新模式应引入教育管理中,更要引入教学管理中,使学生不再面对死板僵化的板书教学,教师可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

(三)加强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投入

加大高校教育管理基础设施投入,不仅能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也能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高校信息网络的创建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师教学的有趣性、有效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维护校园网络正常运行,离不开高校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除培养网络维护专业教师、人员外,网络平台运行设备的采购升级更应引起足够重视。例如,服务器的采购、校园教务系统软件的升级、校园官网及校内网的日常维护等。

三、结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将高校教育与互联网行业有机结合,“互联网+”时代适应时展的高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应运而生,高校需要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教师信息化意识及操作技能,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投入。

作者:付萌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参考文献:

[1]蒋丽丽.互联网时代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探索[J].新闻战线,2015(6):87-88.

[2]刘德广.浅谈当前的教育管理模式[J].新校园(理论版),2011(8):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