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终身教育定位研究

时间:2022-06-07 10:28:05

导语:高教终身教育定位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教终身教育定位研究

一、终身教育体系的内涵

终身教育体系指教育系统和社会机构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学习机会的教育制度安排和相关体系建设。一方面,终身教育体系需要在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终身教育体系并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高等教育机构根据终身教育特点合理定位,制定完善的教育管理措施,推动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终身教育理念对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构建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需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改造。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要求,只有通过终身教育才能弥补社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才能不断满足人们对知识的不断需求。第三方面,终身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同时能够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全面提升终身教育水平,促使高等教育机构能够更好地进行终身教育定位,全面优化终身教育机制。

二、终身教育体系中高校教育的定位分析

现代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激烈,终身教育体系可以让国民都能有机会接受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国民素质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终身教育的实施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让国民具有更广的创新思维,让人们顺利完成肩负的社会责任。构建和完善国民终生教育体系,对推动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校来说,只有根据自身条件,对自己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角色进行有效定位,满足社会各类人员对终身教育的具体需求,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

(一)高校教育要满足终身教育公共性的需求

国家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对全体国民终身教育的公共教育需求进行合理定位,满足不同层次国民的需求。公共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突出其公共属性,终身教育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让高等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国民终身教育。高校教育必须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面向全体公民实施教育服务,不能把其限制在某一类人群,坚持知识本位、学科导向的基本思想,促进公民教育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在这一方面,国外有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的本科段教育均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真正的专业课常为选修,把专业教育定位为硕士以上教育的任务。这样,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和基础性功能就得以开发,而我国当前本科教育却存在“大而全、小而全、都不精”的特点,因此,必须对现有本科教育进行改革,使其更加注重基础性,使其面向全体学生。

(二)高校教育要促进实现终身教育的多元性

终身教育体系实施过程中,高校教育需要和社会教育形态结合在一起,不能单一以学校教育和学历教育为唯一追求,既要实施学校教育同时还要开发社会教育功能,必须让多种教育模式融合在一起。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的要求还有距离,最大的问题是过分专业化和某种程度的自我封闭状态,因此,必须实现高校教育的“多样化”与“多元化”,学历与非学历并举,全日制与培训共存,学校教育与大规模的社会培训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教育资源,使之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不同人的教育需求。高校应该彻底打破校园的围墙,使学校和社会的边界逐渐淡化,实现有机融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积极有效的教育服务,进而推动终身教育发展。

(三)高校教育要促进实现终身教育的广泛融合性

终身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类别、不同职业、不同行业人的不同需求,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从社会转型的现实考虑,建立科学合理的纵向贯穿公民终身、横向覆盖社会全员的教育服务体系。经济社会发展对终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终身教育需要从不同层面和不同内容进行结构优化,比如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结合、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结合、长期教育与短期培训结合等。终身教育思想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又符合个人发展的具体需要,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需要把终身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评估,使终身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从而激发国民终身接受教育和从事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在信息社会里,高校作为信息化实现的最优平台,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充分的凝聚力,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可以有效发挥沟通、引导、促进、整合的功能,使整个体系达到开放、动态、融合的理想境界。

三、高校践行终身教育理念的几大措施

(一)开展职业教育

高等教育是面向就业的教育,具有终端教育的性质。在高等教育领域内,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专科教育,难以区分为独立的两类教育。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求,偏重于教育类型而不是层次上的划分,高等职业教育与现存的普通本科教育的重要区别在于,前者以专业技能课程为主,理论性课程所占的比重很小,后者以理论课程为主,专业性占有很小的比重。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有必要集合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共同优势,可将原有的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范为统一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学制确定为高中后2—3年(特殊行业类型的学校可以扩展为3.5年),使之区别于现有的普通本科教育。高等教育阶段专科层次教育不宜再分专科与高职,专科升本科,应改为高职转普高,目的在于理顺高等教育结构,不在于强调层次,而在于体现类型,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将行业专科和部分成人高等教育改造成高等职业教育,有助于办出特色,增强与企业的联系,找准服务面向对象,提高办学针对性和办学效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可以在职业性和行业性较明显的普通本科院校,附设高等职业教育学院,以加强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是直接面向经济社会一线的教育,高校可以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现面向经济社会的最广泛服务,使自身直接介入经济社会运行,从自身角度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二)大力开展人文教育

高校教育融身于终身教育体系中,就必须注重自身人文功能的开发与发挥,而不是仅仅注目于学科、学术、专业和技术。教育的功能首先在于培养社会化的人,高等教育是促进公民进一步社会化的手段,培养目标绝不仅仅在于接受者学术和技能的提升,更在于其公民责任的实现、道德的完善、心智的深层开发、心理的健康发展,没有这些,理论、技术、专业就无所依托,成为无本之木。高校教育可以大致划分为智力教育和休闲教育两大类别,专业和技术性的智力教育固然重要,同时也要帮助学生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全面持续地提高他们的素质。高校要更大范围设置选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技术、专业、学术是特定范围的东西,而人文则是社会各个领域相通的。高校大力开展人文教育,可以使其和外部社会永远“血脉”相通,既保持高校在终身教育中的“高地”和引领协调作用,又可以使其永远立足于社会运行的重要环节,以专业和学术塑造无法取代的个性,以人文实现沟通融合,促使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欣赏文化艺术,抒发情感,提高生活质量。为此,高校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开设情绪教育课、兴趣教育课、休闲教育课、精神文明课、公共关系课和心理卫生课等,使学生的人文基础更为扎实,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和顺利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发展社区教育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人们的教育理念全面转变:教育成为贯穿终生、覆盖全员的一种最广泛的社会服务,学习再也不是一种阶段性的任务,而成为一种正常的心理追求和普遍的生活方式,时时学习、事事学习、处处学习成为必须和习惯。事实上,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些信息传播行为都可以被看作广义的教育,一切信息接受都可以被看作广义的学习。高校必须最大限度拓展服务功能,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在此,美国各高校的“社区学院”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美国的社区学院包括2年制的普及学院和技术专科学院,是一个“没有高墙的大学”,通过广播电视、假期等方式,对社区的广大居民进行教育,经标准考试及格者均可获得学位。我国高校也可以借鉴这方面的经验,与社区进行“结对子”,对基层有教育需求的人提供教育服务,推进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作者:周凤瑾工作单位:南阳理工学院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