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动因探究
时间:2022-05-10 10:02:23
导语: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动因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美国现代慈善基金会的创始人和高层管理人员无不是虔诚的基督徒,对《圣经》的教义坚信不移。……洛克菲勒本人也将他从事慈善事业的动力归因于自己对基督教浸礼会根深蒂固的信仰。”基于宗教的慈善比基于道德的慈善更能深入人心,低收入者也和富翁一样积极捐赠。慈善捐赠成为人们自愿行为,继而成为大力倡导的社会文化传统。基督教慈善精神成为美国社会捐赠制度化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驱动力。
二、募捐传统: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历史沿革
美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传统由来已久,在美国高等教育创立初期,教育捐赠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学院到当下现代化高校,教育捐赠伴随了整个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殖民地学院都是以英国剑桥和牛津为模板建立起来的。1636年,美国第一所高等学校剑桥学院成立,约翰•哈佛在临终前将自己的一半财产捐赠给学院,开启了私人助学的先河,剑桥学院于次年更名为“哈佛学院”。1718年,英格兰商人伊莱休•耶鲁向建立于1701年教会学校捐赠了大量财物,对学校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人们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作为学校的校名,称为“耶鲁学院”。哈佛和耶鲁的助学义举不仅推进了两所伟大高校的诞生,更激发了当时民众的助学热情,纷纷捐赠兴学。此后,殖民地时期的各个学院,都利用与英国富商的关系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募捐活动,通过学校选址、向捐赠者授予名誉学位、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校名等各种形式吸引捐赠。美国殖民地时期高校社会捐赠实践,对美国高校社会捐赠传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后的二、三百年来,美国高校捐赠制度逐渐形成,在宣传、筹集、管理等各方面都日趋完善,使得社会捐赠成为美国高校办学经费不可或缺的重要来源。
三、个人主义、利他主义: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道德伦理引导
1、个人主义是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方面,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个人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与利己主义价值观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重要性,其精髓在于:个人权利是个人行为的出发点。简而言之就是,个人主义价值观蕴含着个人自主、自力更生和个性自由的精神,并且强调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美国人愿意将自己财富的一部分甚至全部捐赠出来,这样既体现了自己对个人财产的完全支配权,这是个人自由的最好体现。在捐赠的同时,捐赠人履行了对社会的责任,造福了更多的人。不仅仅是富翁,普通大众都有这样凭借自己努力获得财富并且造福社会的理想。所以,个人主义的价值观成为美国高校教育捐赠重要的道德伦理引导。
2、利他主义是与利己主义相对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论,一般泛指将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人类的本性中存在着利他的成分。在美国,利他主义也是人们广泛奉行的一种行为准则。利他之所以成为人们的一种偏好,是因为利他者在实施利他行为之后的道德感能给他带来心理上的愉快和满足,而且在经济活动中这种利他偏好有理由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就此看来,美国民众积极参与教育捐赠是人类本性的一种驱动,也是个体表达自己情感、寻求心理满足的过程,而且在这样的过程中,往往也伴随着意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的名誉收获和物质收获。
四、校友文化: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合理推动
据统计,美国高校捐赠收入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2003年高校社会捐赠总额高达236亿美元之巨,其中校友捐赠66亿美元,占捐赠总额的27.8%;2006年校友捐赠达到84亿美元,占30%。校友情结展现出了社会人士对母校的一种特殊情结,体现了校友对大学的满意程度,成为了助推了美国高校捐赠的重要力量。1937年走进哈佛的校友德怀特?泰勒(DwightTaylor)说道:“哈佛给我一个教育的经历,完全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当然不能因此(为哈佛捐款)感到优越,甚至可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而我不能偿还。”很多校友都是抱着同样的心态为母校捐赠,这体现了他们对母校的感情,同时以感恩的心来回馈母校。校友是大学的一笔无形的财富,推动了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发展。
五、制度化及政策法规:美国高校教育捐赠的实践保障
1、美国高校很重视教育捐赠,各个学校都设有专门的教育捐赠资金的管理机构,在教育捐赠的募集、投资、使用等各个环节上都形成了制度化管理。美国高校的教育捐赠实行校长负责制,在组织管理上,设有专门的负责管理教育捐赠的基金会,对捐赠基金进行企业化专门化管理;学校还设有专门负责联系校友、宣传募捐的校友会,定期举行联谊会、座谈等,联系校友感情,募集捐款。在投资运作上,美国高校的董事会下大多设立了投资委员会,邀请投资金融家负责捐赠资金的投资运作。在使用上,美国高校在捐赠资金的使用上一般尊重捐赠人的意愿并且考虑的实际需要,并且做到使用合理、账目公开。
2、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企业、组织和个人进行教育捐赠。这些政策措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捐赠者提供适当的税收减免。美国政府在1917年就出台了相关的免税法律鼓励社会捐赠。美国税法规定,凡是向非营利机构(主要指教会和高等学校)进行捐赠的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享受免征或少征企业税、个人所得税、遗产税等减税优惠;二是制定专门的政策鼓励高等教育募捐。政府对捐赠者提供一定比例的配套自己以刺激捐助者,配套资金算在捐赠者名下。比如美国联邦税法规定,捐赠给教育机构的遗产可以不受限制地免除遗产税,而如果将财产遗赠给子女,子女则要缴高额遗产税。诸如此类的种种政策在激励社会向教育进行捐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的教育捐赠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但创造如此巨大的贡献并不能归功于某一方面,而是美国社会文化的各个系统在共同意识下的协作。美国高校的教育捐赠是在秉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从政策法规到组织运行的制度化发展,由此也反映出了美国公民所奉行、坚持的宗教精神和价值观。在社会中生存的人们,总是在社会文化的潜移默化下进行自己的行为,归根结底,美国高校教育捐赠行为的根本动因就是美国整体协作下的社会文化。美国特殊的文化土壤孕育了美国高校的发展模式,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别国学习借鉴,但其他国家的完全复制或者盲目复制必定会造成这种发展模式的“水土不服”。
作者:梅少波工作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 上一篇:高校民主教育管理研究
- 下一篇:高校教育管理促大学生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