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思考
时间:2022-05-10 09:44:38
导语: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教教育管理改革与传统的教学管理相比取得了飞跃的进步,但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高校教育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
虽然各个高校对于原有的教学管理方式进行了改革,但大多数高校的教育管理理念仍处于传统的阶段,管理理念比较落后,不能与时俱进,对教育管理的改革不深入,只停留在表面。在管理上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循规蹈矩,对于某些改革的制度不能变通,在教育管理和改革上缺乏大胆创新的勇气,因此导致了一些高校教育管理的发展及其改革受阻,这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相违背,致使其无法满足当前全面发展的经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2.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现阶段,很多高校仍普遍存在过分强调理论教学,把培养综合化、研究型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的课程中设置了过多种类的科目,有些课程甚至与专业知识没有任何关系。在学习中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被动地去学习,使得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兴趣丧失,学生在学习中也很难学到应获得的知识;此外,学校中设置的课程大多都是理论的课程,很难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老师也仅仅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很多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会应用。某些理论知识真正在工作中运用得较少,也缺乏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3.缺乏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及就业方法的指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现代大学毕业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较强的执行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养,这些要求都对传统的高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很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能力与社会的需求相差较大,不能立即满足社会的需要,社会适应期较长。正如智联招聘副总裁赵鹏说:“现在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成绩、知识和经验的欠缺,而是职业规范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的缺乏,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有接近七成的权重是放在应聘者的职业素质上。”由此可见,职业素质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学校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不仅能保证对社会输送人才的质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就业。
二、关于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的方法及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高校教育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高素质的人才。然而由于我国教育管理原始的根深蒂固的问题,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在发展中受到限制,教育管理的现状与现实对人才的需要存在冲突,为缓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发展中存在的压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管理,在管理中应抛开体制的束缚,对教育管理理念大胆地创新,构建和谐的教育管理理念,以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从而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1.转变教育管理理念,实现观念创新
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师资、管理体制和教学质量等越来越成为限制高校自身发展的障碍。要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首先是要实现观念上的创新,只有转变了思想,才能否定旧的观念,对于教学管理的方式进行新的定位。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意识。面对社会的进步和政治新势态的发展,管理者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管理理念,摆脱陈旧的管理经验,才能完成自身的超越,才能有自觉创新的动力;第二,要突破保守的思维定式,树立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思想。观念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去陈推新的过程,在改革中需要一定的勇气和魄力,还要承受巨大的风险和考验;第三,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创新,不能再采用原来的旧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新时代需要新的观念,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思维方法,因此要加强创新思维方式的研究和学习,注意掌握新的思维方法,以便创造出更具有科学价值的管理体系。
2.要调整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大学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们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积累、学生学习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在学校获得知识是最直接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在校学习的最终目标,在学校中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以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性的人才。同时在高校的学习都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因此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要多推行与社会接轨的专业课程的讲授。在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还要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封闭式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多维的“大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努力形成良好的机制
首先,全面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健全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性的相关教学机制,对高校学生素质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科学测评,对优秀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对于各项创新活动给予正向激励,对其主动创业给予积极指导。其次,应努力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全面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关注好按科学、系统、可操作性的原则,搭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于教学质量应推行学生、教师以及管理层的全方位评议,依据学科特点以及教学要求对教学岗位进行科学设置,使教学岗位的津贴真正拉开档次,推行教学岗位的优质优酬。再次,全面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对学院级教学建设、教学过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及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实行更加科学的、制度化的系列评估,发挥教学投入作用,重点向对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部位倾斜,面向工作落实好、教学质量优的学院倾斜。同时应对教学先进者进行奖励,树立典型,发挥引导带头作用。
总之,高校只有不断创新教育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加强高校与社会的沟通,更新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战略。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构建有力的组织保障,进一步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建弹性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努力形成良好的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努力实现高校教育科学的健康发展。(本文来自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吴海燕工作单位:台州学院医学院
- 上一篇:普高教育经费配置研究
- 下一篇:高校人文关怀教育管理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