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教育绩效影响研究
时间:2022-04-26 03:37:05
导语:地方高校教育绩效影响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及其绩效的基本概念分析
本文所讨论的“地方高校”是指隶属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澳特别行政区,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提供经费的普通高等院校。(一)经费投入结构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视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含义:以教育经费提供者为主体,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即为高校的经费来源结构;以教育经费使用者为主体,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则是高校的经费支出结构。本文以地方高校为主体,在研究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时主要从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两方面来分析。1.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是指在教育经费来源中,各项经费来源占总经费的比重。目前,江苏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有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其中,财政补助收入主要包括: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事业收入主要包括教育事业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2.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是指地方高校内部各项经费支出占当期全部支出的比重。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是指高等学校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包括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上缴上级支出和自筹基本建设支出等。在上述五大类支出中,事业支出是影响高校事业运转的关键因素。根据支出用途,事业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其他支出;按支出的内容,事业支出可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等;按支出对象,事业支出又可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二)高校绩效高校绩效是高等院校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中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是对高等院校完成这三大目标的一种综合评定。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较为权威的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大学评价、网大大学排名、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等。武书连大学评价主要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方面进行评价,将人才培养分为本科生培养和研究生培养2个二级指标和20个三级指标,科学研究分为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2个二级指标和13个三级指标,但对大学的社会服务绩效未作考虑。而网大的大学排行主要是从高校消费者角度采用本科教育声誉、学生质量、教师资源、课程质量、支撑条件等五个一级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对中国高校进行了排名,中国校友会网采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综合声誉三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对中国大学进行了评价。综上所述,无论是何种大学排名,所采取的指标主要是围绕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进行绩效评价,因此,在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和支出过程中,凡是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方面提升的,即是高校绩效的提升,反之亦然。
二、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结构是系统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系统的元素、结构、功能和环境四要素的关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一个系统的功能既取决于系统的元素,更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元素,尤其是结构是构成功能的基础;功能则是元素尤其是结构的表现并反作用于结构。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根据系统论观点,结构影响功能。因此,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影响高校功能,而高校功能与高校绩效合为一体,故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高校绩效具有一定影响。同时,在系统论中结构是构成功能的基础,但不能完全决定功能,组织的功能除受结构的影响外,还受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高校绩效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优化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提升高校绩效具有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只是影响高校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能包含全部。影响高校绩效的因素有很多,有宏观的教育管理体制,也有高校的微观管理制度;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有技术的,也有制度的;有可以量化的,也有不可以量化的。总之,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是在宏观外部环境和微观内部环境的背景下,是机制、体制、技术、管理等影响高校绩效众多因素中一个重要因素,并不会消除其他因素对高校绩效产生的重要影响。在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财政补助收入所占比重最大,也是地方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功能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财政补助收入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来源可靠、稳定,其所占比例越高,说明该校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力度就越大,高校各项功能活动保质保量完成的可能性就越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H1:在教育经费投入量相同时,财政补助收入比重与高校的绩效呈正相关。地方高校事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学费收入,它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适当的事业收入比重有利于高等教育成本的合理分担,但事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财政补助收入比重就不高,从另一方面说明国家财政补助收入相对不足,高校的经费不够充裕,势必影响高校各项功能活动顺利的进行,从而影响高校的绩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H2:在教育经费投入量相同时,事业收入比重与高校的绩效呈负相关。地方高校的其他收入主要包含投资收益、社会捐赠和利息收入等。在目前地方高校教育经费中,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均与高校的学生数量有关,在学生数量一定的情况下,这两项经费来源相对固定,因此,高校其他收入的比重越大,说明高校的社会筹资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高,从侧面也说明高校绩效较好。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H3:在教育经费投入量相同时,其他收入比重与高校的绩效呈正相关。从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具体项目而言,在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中,尽管按教学、科研等功能划分的支出结构更有利于对高校绩效的分析,但按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统计的归口,教育经费支出的统计主要从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三方面进行的。人员支出指在高校教学、科研等活动中用于教职员工工资福利方面的支出。该部分支出比例越大,说明高校对人员素质越重视,员工薪酬越高,工作就越努力,因此对教学、科研等方面产生的绩效可能也越高,故本文提出假设4:H4:在教育经费投入量相同时,人员支出比重与高校的绩效呈正相关。公用支出是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等业务活动中用于公共事业方面的支出。该部分的支出也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等活动的必要保证,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具有知识密集型行业特性,绩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处于教学、科研一线的教工的努力程度,因此过多的公用支出势必会减少对教工群体的激励,从而影响高校绩效;另外,公用支出中有一部分可能与高校教学、科研等核心业务无关,造成教育经费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本文提出假设5:H5:在教育经费投入量相同时,公用支出比重与高校绩效呈反比。基本建设支出是指高校用于高校校园基本建设方面的支出。高校的校园建设是高校进行正常教学、科研的重要保障,必要的基本建设支出可以扩大学校规模,为学生营造更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同时也会为教职工提供舒适安心的教学、科研条件,一定程度上会提高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因此,基本建设支出对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声誉等绩效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故本文提出假设6:H6:在教育经费投入量相同时,基本建设支出比重与高校绩效呈正比。
三、实证分析———以江苏省地方高校为样本
(一)变量的选择1.来源结构变量选择根据2005年至2010年江苏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的现状分析可知:财政补助收入占地方高校经费总来源的36.57%-45.13%;事业收入占地方高校经费总来源30.52%-47.98%,两者之和占地方高校经费总来源的84.55%-88.04%。由此可见,地方高校除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以外的诸如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等收入占比很小,对高校绩效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因此,本文把除财政补助收入和事业收入以外的地方高校所有收入归集到地方高校其他收入中。本文的来源结构变量即为:财政补助收入比重、事业收入比重和其他收入比重,分别用x1、x2、x3表示。2.支出结构变量选择我国目前对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类型的划分有多重标准,有按支出内容的、也有按支出用途的、还有按支出对象的。理论上,按支出用途分类统计更有利于对高校经费使用效率即高校绩效的分析,但目前我国教育经费支出的统计口径基本上是按照支出内容来进行的。将高校教育经费分为事业支出和基本建设支出,而事业支出又分为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但在本文获取的25个地方高校样本中,基本建设费所占比例很小,甚至很多学校的基本建设支出为零,为降低数据的波动性,本文中将各地方高校的基本建设支出归集到其他支出进行统计分析。因此,综合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择人员支出比重、公用支出比重和其他支出比重为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的测量变量,分别用x4、x5、x6表示。3.高校绩效变量选择高校绩效的测定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本文对高校绩效的测定采用借用权威数据的方式完成。目前我国对高校绩效评定较为权威的有: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书连大学评价、网大大学排名、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等。武书连大学评价针对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大部分进行展开评价,是业内较早也较为有影响力的大学评级结果。但武书连大学评价在2012年以前仅公开全国综合排名前100名的高校,2012年首次全国综合排名前350名的高校。而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江苏省地方高校,这些高校在全国综合排名中不可能全部上榜,为了地方高校绩效的可获取性,本文未采用这一评价结果。网大大学排名主要是从高校消费者角度去评价高校,并且其只针对高校本科教育进行评价,对高校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均未有涉及,因此,本文也不采纳其评价结果。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始于2003年,已连续十年《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其评价内容涵盖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功能,在业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在其报告中每年公开全国综合排名600名的高校评价结果,基本涵盖了本文所研究的江苏省地方本科院校。综上,本文采用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名的评价结果代替高校绩效的测量。另外,考虑到高校绩效与其投入总量有关,因此,本文将校友会网的第一手绩效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即用校友会网江苏省地方高校的绩效值除以该校当年的经费总投入量,再乘以1000000000,得到的就是本文因变量最终采用的绩效值,用y表示。(二)样本及数据来源本文以江苏省地方高校为样本。到目前为止,依托课题组能搜集到其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统计数据的地方高校有56所,因数据的收集难度较大,仅收集到这56所地方高校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统计数据。另外,在这56所地方高校中,2010-2011年连续两年进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综合排名前600名的只有:苏州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审计学院、盐城工学院、淮阴工学院等25所江苏省地方高校。由于本文仅获取2年的数据,无法做时间序列分析和面板数据分析,因此,本文将这25所地方高校的两年数据放在同一截面上,即本文的研究样本数为50,即每个高校有两组数据。本文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的数据全部来源于课题组对江苏省地方高校财务数据的统计汇总,是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高校绩效则来源于中国校友会网2011年和2012年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分别反映的是2010年和2011年高校评价结果,数据真实可查。(三)实证分析由于本文仅获取江苏省25所地方高校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教育经费来源和支出数据,样本数量较少,并且时间跨度较小,因此,本文将2010年和2011年两年的数据进行整合,将样本扩充到50,既增加了样本量,又避免了时间序列年数太短的问题。首先对各自变量x1、x2、x3、x4、x5和x6进行多重相关性分析如下表1。从表2可以看出,回归方程的R2=0.565771,Prob(F-statistic)=0.01041,说明方程拟合得较好。从自变量的系数列来看,财政补助收入比重、事业收入比重、其他收入比重、人员支出比重和其他支出比重前面的系数均为正,说明它们对高校绩效具有正向影响,在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中,财政补助收入比重(x1)对高校绩效的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5.30588),即在教育经费总量相同时,高校教育经费中财政补助收入比重增加1%,则高校绩效增加15.31%;并且财政补助收入比重回归系数的P值为0.0093,小于5%,可以认为其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认为假设H1成立,即在教育经费投入量相同时,财政补助收入的比重与高校的绩效呈正相关。事业收入比重(x2)的系数为14.5131,与高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且其系数的P值为0.0265,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即在教育经费投入量相同时,事业收入的比重与高校的绩效呈正相关,故假设H2不成立。可能的原因是:地方高校事业收入比重较高,并不能说明政府对该校的重视程度不高;政府也不会因为高校事业收入比重过高而降低对高校的财政支持,相反政府为了达到地方高校学费收入占教育成本25%的目标,对事业收入比重较高的高校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以降低该校学费收入的占比,从而导致地方高校事业收入比重与其绩效呈正相关关系。而其他收入比重(x3)对高校绩效的影响相对最小,影响系数为11.99259,系数的P值为0.047,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该变量对高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认为假设H3也成立。在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中,人员支出比重(x4)对高校绩效的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19.780235),即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中人员支出比重增加1%,则高校绩效增加19.78%,但其系数的P值为0.3778,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同时公用支出比重(x5)与高校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影响系数为-12.83084),也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假设H4和H5均不能成立。其他支出比重(x6)的系数8.22857,且其系数的P值为0.0039,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故假设H6成立。对于假设H4和H5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原因是这种未能按照高校教学、科研等功能进行划分的支出结构不利于对高校绩效的分析。人员支出包含在职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支出,在职教学科研人员支出越多,对其激励就越大,其教学和科研的努力程度就越高,高校的绩效就会提升。但其他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支出越多,说明高校的行政成本越大,对高校产生直接绩效的在职教学科研人员的努力程度就会降低,高校的绩效也会随之受到负面影响。在人员支出中有多种因素对高校绩效产生正向或负向影响时,人员支出对高校绩效的影响是很难判定的,因此人员支出比重的系数P值明显不显著也是合理的。公用部分支出中有用于教学、科研的直接支出,还有用于行政办公以及后勤保障等支出,显然教学和科研的支出必将提高高校的绩效,但是行政办公以及后勤保障等这些非直接用于教学和科研的经费支出比例过高必将挤占对教学和科研的投入,而高校绩效则会降低。同样在公用支出中,有对高校绩效产生正向影响的教学和科研的支出,也有对高校绩效可能产生负向影响的行政办公以及后勤保障等支出,在正向和负向的共同影响下,公用支出比重对高校绩效的影响同样难以确定,因此公用支出比重的系数P值明显不显著也是符合实际的。另外,由于本文收集到江苏省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和支出情况的数据比较粗糙并且年限较短,这些都会影响到数据统计结果的正确性。但方程总体拟合性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说明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高校绩效是有一定影响的。
四、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和江苏省25所地方高校数据的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研究结论: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对高校的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从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来看:首先,财政补助收入比重对高校绩效的影响最大,这表明在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总额一定时,财政补助收入比重越大,高校的绩效越高;其次,地方高校事业收入比重也与高校绩效呈正相关,但影响程度低于财政补助收入对高校绩效的影响。最后,地方高校其他收入比重对高校绩效的影响也呈正相关,但影响系数最小。由此可以看出,在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为使地方高校的绩效最大化,地方高校应首先争取增加财政补助收入。因为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财政补助收入比重对高校绩效的影响系数最大,其次是选择事业收入比重的提高,最后才是其他渠道的收入。从地方高校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来看,人员支出比重和其他支出比重与高校绩效均呈正相关;公用支出比重与高校绩效呈负相关。影响系数最大的是人员支出比重,其次是其他支出比重,而公用部分支出比重与高校绩效呈负相关。尽管本文的检验结果显示:地方高校人员支出比重和公用支出比重影响系数明显不显著,但这其中有目前高校教育经费统计归口的原因,也有数据样本太少和年限太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并不能排除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对高校绩效的影响。综上,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包括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对高校绩效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目前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总量总体不足的情况下,逐步提高财政补助收入占比,逐年增加教学科研人员薪酬,优化地方高校教育经费来源结构和支出结构,是提升地方高校绩效的有效途径。
作者:陆莹1乐晓丹2工作单位:1.南京工业大学2.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
- 上一篇:高校教育模糊机制评析
- 下一篇:高校云计算资源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