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时间:2022-02-12 09:41:53
导语:高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管理者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1.培养创新型的教师教师的水平是素质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培养一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并具创新能力的优秀教师可谓高等学校全面培育创新人才的首要之急。首先,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自身具备的创新意识很重要。在中国的高校学府里,各项规章制度严密,虽然这是教学秩序和教务管理的基本保障,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造成了束缚。这样的制度就要求教师有一种“敢闯敢拼”的精神,在合理的限度内尽可能地有所突破。只有教师自己带着这样的创新精神工作,才能培养出勇于创新的杰出学生。其次,在秉持创新意识的基础上,教师也应该将创新精神付诸于行动,更好地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本知识的传统教学,更要重视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的创新训练,培养其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针对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长,进行个性化教育,将教学工作从单一的教授转变为多元化的引导、咨询和服务,使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通过自身的科学研究提高其创新能力,敢于挑战,勇于突破,以自身对创新的实践作为学生的榜样,只有称职的、专业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学生。2.探索创新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创新教学应该具有不同寻常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的角色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把启发式教学作为这种新型教学方式的指导思想。尽管每位高校教师都有繁重的教学任务,但要想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既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师就需要转变以往单调的知识传授方式,营造宽松的创新氛围,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批判思考的主动性上。注重启发式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把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主导因素,设立研究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例如,在西方行政理论发展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传统的单方面授课型教学方式讲解经典的西方理论等基础内容,在此基础上,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该理论对当代社会的适用性、局限性,展开批评式的研究,将基础内容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问题展开评论,由学生代表进行汇报评述,如观点分歧较大,还可以通过学生辩论的方式来探索问题。这种以教师为辅佐、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方式能有效挖掘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欲,激发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挑战欲,从而推动学生主动产生发散性思维运动,大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能力和主动创新的积极性。
(二)学生个人创新能力的提升
1.培养创新性学习习惯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把创新培养为一种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那么自然而然地,在今后的学习中就会有创造性。传统学习的性质都是接受性学习,学习材料是现成的,学习目的就是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接受。这种学习方式对一个人的成长固然是重要的,它有助于我们积累基础的专业知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培养创新性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应该是一个挖掘自我潜能的过程,追求的目标往往不是现成的,学习的材料通常也是不确定的,由学生个体在此过程中不断思考与发现,在遇到问题时经常尝试从多维度解决,突破传统的固化思维,挑战富有建设性的想法,完全根据其个性主动选择适合个体发展的方式。这种学习习惯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在科学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高校大学生应该培养具有创新性学习的习惯,这将有益于提升个体的独创精神和创造能力。2.训练创新化行为方式首先,学生应该训练个人质疑与批评的行为能力。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曾说:“要创新,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创新思维源于质疑和批判,只会一味地接受,没有质疑就难言创新。在平时的课堂上,在与导师的学术交流中,学生都应该积极思考,勇于对权威进行批判,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次,个体应该训练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情势来调整自己的思维路线和行动方式,采取最有效的行动策略。创新型杰出人才具有的洞察力能使其产生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很高的成就欲望,在行动上往往表现为一个“预”字,即行动之前要有比较周密的设计,经过细致的观察,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发现常人难以发现的问题和有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行动上敢于冒险,不愿忍受陈旧的束缚以更大的创造性主动投入工作。创新思维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要想突破杰出人才培养的瓶颈,把创新作为“钱学森之问”的密钥、培养管理者和个体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是首要关键,这不仅是学术科研领域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整个民族崛起的需要。
作者:吴佳颖李正明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 上一篇:爱国卫生暨四城联创工作总结4篇
- 下一篇:商业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要点2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