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形势研究

时间:2022-05-03 04:32:55

导语: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形势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形势研究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绩效与公众满意度内在关系的数学模型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涉及学校、学生和社会3个方面,其核心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绩效与公众满意度内在关系的数学模型如下:设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绩效为G,学校创新能力为Er,社会公众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为Eq。则有:G=Er×Eq(1)在Eq给定时,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绩效取决于学校创新能力。在Er给定的情况下,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绩效取决于社会公众满意度。若Eq为正值,Er为负值或两者相反,则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绩效都低。Er可通过投入产出关系表示。设学校支出(人力、物力、财力和创新力)为I,学校管理成本为C,学校提供的公共产品(毕业生或人才)为Q,那么有:Er=(Q–C)/I(2)在式(2)中,若学校支出I、Q给定,则学校创新能力取决于学校管理成本。若产出Q越大而成本C越小,则创新能力越高;若产出Q越小,成本C越大,则创新能力越低。若产出和成本按同向同比例变动,创新能力没有变化。如果式(2)的分子不变,则创新能力与投入成反比。如果式(2)的分子变动率大于分母变动率,那么创新能力更高,如果分子变动率小于分母变动率,那么创新能力更低。设公众的满意度为Eq1,组织满意度为Eq2,那么,Eq可表示如下:Eq=Eq1+Eq2(3)将公式(2)和(3)代入(1)可进一步得出:G=(Q–c)/I×(Eq1+Eq(4)以上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满意度的分析说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绩效与学校创新能力同社会公众满意度是相互激励,互成正比的,其内涵和实质反映的是“马太效应”。

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框架

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在遴选优势、强势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的基础上,拓宽专业课程知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教学应对机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刚出现不久、需要继续发展的概念,所以在尚未给予科学的界定之前,我们只能在操作层面上,给“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描绘一个大概的思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括4个关键要素:1)培养目标: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2)培养规格:高层次、专业性、应用型、创新类;3)培养过程: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实施个性化培养;4)特色理念: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应用型创新人才。这个模式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必须遵循“规范”与“创新”并举的思路,在坚持以产学研合作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以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为核心、能力与素质并举的新型教学模式,“宽基础、厚实践、活模块”的课程开发模式,最终实现地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健康发展。所有这些构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1)坚持“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并重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基本思路。“创新型人才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2]。创新教育被世界各国誉赞为“一场哥白尼把天体的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那边的革命”,其实质是向传统教育提出挑战。“MIT之所以了不起,不仅在于它培养了一批leader,更在于他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界的技术精英以及具有图1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关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工程师”[3]。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知识正在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过程更多地表现为劳动者对信息和知识的创造性加工处理与整合,创新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所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都应该成为本岗位生产和工作过程中的决策者和创新者。对于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地方独立院校,不仅要开创创新教育,还要在创新教育中突出创业教育。2)实行“产学研合作”是地方独立学院深化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宁波市大学科技园产学研中心的案例说明,“高校高新技术的产生和高级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呈正效循环,产学研合作机制对于高级创新型应用人才具有精神感召作用。”[4]因此,独立院校要想真正深化教学改革,产学研合作是可以尝试的一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路。其内涵包括:合作研究教育方案,共同研制教学标准和教材,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和评价,共同投入资金或装备,引入企业培训基地,提供学生就业岗位,互相提供咨询和服务等。其不仅有利于改变教师的传统思维模式,改变教学的组织形态,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人格。3)遵循“实践为本、创新为魂”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应坚持以下4个方面的改革:(1)在教学理念上,必须坚持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为核心;(2)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坚持知识和能力并举为主导,主要强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汇报社会的能力和素质;(3)在课程开发上,必须实行以“宽基础、厚实践、活模块”为模式,作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独立院校,其课程必须具有培养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价值取向。集群式模块课程和设计思想必须重视目标模式与过程模式相结合,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可能;(4)在考核制度上,必须实行以“考试考核并重”和课内外结合为原则,可以尝试以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方法为核心,以学会运用、应用和操作为目标,将对知识的考察、能力的考核、综合知识的考试明确权重,分解进行,贯穿在每学期的全过程中。

本文作者:谢萍萍郑栋工作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