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论文:小议教育的心理问题与创新
时间:2022-01-28 03:37:54
导语:心理分析论文:小议教育的心理问题与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赵蒙成张玲工作单位:苏州大学
传统上,科研工作被认为是孤立的,科研工作者所忍受的心理孤独被认为是正常的,甚至是取得成功所必需的。然而,当代科学是“大”科学,大部分科研是综合性、跨学科的,随着专业的细化与研究成本的提高,单个人独立地进行科研很难获得成功,科研已成为一种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科研工作者通过正式的方式如专业刊物、学术会议,非正式的方式如私人的通信、聚餐等建立起科研工作的网络,或者说是科研共同体。进入这个网络,对于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它有利于科研工作者获得社会资源与支持,得到同行的认可,获取非正式的信息等,还能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克服孤独感。当女研究生开始其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时,她们也已经是科研共同体的边缘成员了,但她们实质性参与到科研共同体之中并得到认可的过程要比男研究生困难得多。首先,女研究生由于人数少,常常被忽视。但是,当女研究生的绝对人数有所增加时,也不一定能改善她们的状况。如果女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不明显的话,对改善她们的学习环境意义不大。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表明,在只有少量女性的工作团队中,女性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坎特指出,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中,多数派不大可能接受、认可少数派,少数派的地位会被越来越边缘化。只有当少数派的人数增加到一定比例———通常为15%———时,他们才可能有能力改变现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会遭遇到来自多数派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往不是越来越频繁,反而会越来越少[3]。其次,现行的研究生培养的组织体制也加深了女研究生被隔离的程度。课题组是科研的基本组织单位,而女研究生被分散到各个课题组中,尽管女研究生的总体数量有了增加,但就单个的课题组而言,女研究生人数的增加仍微不足道。在美国的一些研究生培养机构中,至今还存在没有女研究生的课题组。第三,女研究生的生活环境也容易导致她们被孤立。不少女研究生已经结婚或者已工作,但她们的工作常常是不稳定的,而且她们在照顾家庭上比男研究生付出更多的精力。社会观念对女性与男性的家庭角色的期望是不一样的,男研究生大部分时间待在实验室会得到赞许,而女研究生往往被要求更多关注家庭。这样,她们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就会比男生少很多。第四,美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些规章制度,特别是一些潜规则也对女研究生不利。由于大部分导师是男性教授,而他们在招收研究生或选择课题组成员时,出于各种考虑,往往会倾向于挑选男研究生。密切的师生关系对研究生非常重要,而性别差异会影响女研究生和导师的交流,这也是她们在学习中受到孤立的原因之一。孤立会给女研究生的学习与心理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在研究生的学习中,除了正规的课程学习与考试外,非正式的学习、隐性知识的获得也非常重要,而在研究小组中与导师、同伴的交流就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这方面,孤立给女研究生的学业学习带来了障碍。另外,孤立也不利于女研究生顺利融入科研共同体之中,缺少参与科研网络的机会,她们获得成功的可能便大大降低。还有,孤立会产生心理上深深的孤独感,会导致她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自信心降低,自责感上升等,影响她们的心理健康。为了克服孤独及其危害,一些女研究生或者保持与本科阶段的老师的联系,或者有意强化与男研究生之间的联系,以此获得支持。但这些途径是个性化的,不具有普遍性,构建有利于女研究生的培养制度更为重要。美国的一些大学尝试建立规范的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防止男性导师在招生和成立研究小组时对女研究生的偏见。建立女性的非正式团体对改善女研究生的孤立状态也很有帮助。可以有意地把女研究生的宿舍安排在一起,便于她们的交流。女性教师参与女研究生的非正式团体并提供一些经验和指导,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方面的,对女研究生都非常有意义。应当努力增加女性教授的数量,并赋予她们在学术上更高的地位与更大的发言权。由于不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教授在指导女研究生时可能比男性教授更有优势,她们更能理解、体会女研究生独特的需要。然而,当前美国女性教授的人数还很少,许多女研究生找不到女教授来指导自己。再者,很多女教授出于种种原因并不很愿意招收女研究生。如果能够在对导师的评价体系上对女教授招收女研究生有所侧重,就会有利于调动女性教授指导女研究生的积极性。外部力量的干预对减轻女研究生的孤立与孤独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教育制度、培养模式的变革是艰难的、缓慢的,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规定不再给那些没有女教师或女研究生参与的科学和工程专业的课题提供基金。它还呼吁只有男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应努力招收女研究生,学术会议也要吸引女研究生参加。对于重视女性参与的单位,在分配资源时它将优先考虑。
与女研究生的孤独问题紧密相连的是女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实际上,上述解决女研究生面对的孤独问题的方式都是权宜之计,要真正化解女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诸多难题,包括心理的孤独及其不良影响,完善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使之更适合女研究生的需要才是治本之道。一些女教授虽然身为女性,但却一直采用男性色彩浓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自尊心的驱使下,她们拒绝承认科研工作中的性别差异,有意或无意地忽略女研究生的独特需要。与男性导师一样,她们把研究生看作一个抽象的群体,而不是一个个有着不同需要的独特个体。她们强调研究生在学习与科研工作中的独立性,例如,要求研究生独立地进行学位论文选题,不能容忍研究生的不成熟或者幼稚,不会提供耐心的指导。这样的女教授并不能给女研究生提供合适的、特别的帮助。因此,关键的措施是要改变具有男权色彩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具有女性色彩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使之与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共同发挥作用。女性色彩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注重社会性的交流。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赞赏孤立的科研方式,提倡学习与研究中积极的社会互动、交流与合作。这种互动是支持性的,而非批评的、责备的或嘲讽的。在研究小组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而非等级性的。每个人都可以讲述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情况、遇到的苦恼和困难,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这使学习与科研过程充满了乐趣。重视个性差异。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把研究生看作独特性的个体,而不是抽象的主体,不是学习或科研工作的机器。导师或研究小组的主持者在分配科研任务、评价学业成就时,会充分考虑个体差异,依据成员不同的基础与需求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和建议。关注女研究生的情感体验。与男研究生相比,女研究生的感情更丰富、细腻,她们在学习与科研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也更强烈。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把学习与科研视作与情感无涉的纯粹的智力活动,不排斥伴随智力劳动的情感体验,而是在承认它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提高学习与研究工作的成效。导师或科研小组的主持者会尽量提供机会,让女研究生表达她们的想法与感受。宽容对待女研究生的依赖性。女研究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女研究生,依赖性往往比较强,独立学习与科研的能力不如男研究生。在男性研究生培养模式中,这是受到批评的一个缺点。而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求导师对女研究生的依赖性要抱有宽容的态度,独立学习和开展科研能力的养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需要得到导师的鼓励与支持。注意学习、科研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平衡。男研究生常常一心扑在学习与研究上,晚上、休息日也加班工作。而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更注重家庭与学习、研究工作之间的平衡。女研究生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不仅仅是研究生一种身份,她们更多地会面临建立家庭或生育孩子的问题,她们想要过一种有家庭乐趣、社交活动等的生活,而学习与科研只是她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非全部。对于女研究生来说,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非常重要,而男研究生一般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高效地利用时间。由于女研究生要更多地兼顾家庭,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提倡把所有时间都奉献在学习与研究上,而现在的研究生教育非常看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因此,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强调要高效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与科研工作的效率,注重的质量而不是数量,这一点也与男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有着明显的区别。女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出现打破了男性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垄断,但是,它还是新生事物,远未达到成熟的程度。虽然一些男教授赞赏或同情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但更多的男教授对这一模式持忽视或反对态度。另一方面,也不是所有的女教授都认可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总体上看,女研究生仍然缺少合适的导师。为了降低女研究生的淘汰率,美国的一些大学尝试废除明显的或潜在的歧视女研究生的制度与做法,但这只是培养单位单方面的想法,没有调查女研究生群体的意见,可能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另外,为了满足女研究生的特定需要,使她们更容易把握家庭与学习、科研之间的平衡,改变学术研究界完全以工作为本的文化观念非常重要,这能够为女研究生提供长期的、基础性的支持,然而,制度与操作方法的变革比较容易,而文化的改变是困难、复杂的,女性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成长无疑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 上一篇:家庭教育及人文背景透析
- 下一篇:墨子教育论文:墨子思想对校园教导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