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时间:2022-03-02 11:32:11

导语: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探究

摘要:从当前高校的外语教学目标来看,日语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已经转为了全方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其中文化理解和人文素养这两大方面可以说是日语教学方面的新内涵以及重要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促进日语教学改革,还需在明确跨文化交际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日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

为促进中日两国友好合作与交流,高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纷纷开设了日语课程。但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学生能力的不断改善仍面临一定困难以及现实阻碍。对此,就需要高校在日语教学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我国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掌握日语学习重点,实现对日语的灵活应用,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从字面意思来看,该项能力就是指本民族语言和非本民族语言在交流过程中的一些能力和要求。文化差异并非只是语言间的差异,还包含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不同语言文化的人在大众日常交流当中,在具备相应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上还要掌握对方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语言特色、风俗习惯等,这样才可以实现更好地交流,确保交流沟通顺利进行。

二、基本内容

(一)尊重对方,能够积极应对。在交际过程中,保持公平、平等、公正,把相互之间的尊重作为互动和交际的基础。中日两国存在较大的地域文化差异,因此语言方面也就会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在实际交流中需全面了解和掌握对方的语言特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强化交际效果。(二)深入了解对方本质特点。跨文化交际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对方,因此日语学习中需了解对方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语言特点、民俗习惯等,进而在实际交际中将其充分融入进去。同时还需积极学习和把握对方的先进文化内涵,明确交际对象的本质所在,在友好交流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三)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移情能力。在活动的参与中,还需具备良好的环境应变力和适应力。对此就需要具有活跃的思想和敏捷的思维来支撑。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自己在交际中更好地面对各种状况和问题。移情能力则是指在交际中,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为基础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问题,这与一个人的综合素养高低有很大关系。移情能力高的人往往更加通情达理,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相反,移情能力低的人思维往往会受到相应的限制,始终以自我为中心,在交际过程中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入手考虑问题。所以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还需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四)多应用描述性语言。跨文化交际本身就存在很大困难,所以在交流过程中,一旦遇到对方语言表达不清晰或者意思不明确的情况时,不能盲目进行判断或者作出肯定性回答,防止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给双方带来不好的印象。对此,在实际交流中,应该多使用试探性的口吻和推测的语气,以描述性语言为主,使对方能够完全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五)积极开展轮换交际。在跨文化交际当中,双方还需加强配合。在一方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另一方需始终保持安静,积极倾听,必要的时候做好记录。同时应用轮换交际的形式,使双方都能够有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保持双边关系的稳定发展。该方式也是跨文化交际实现的主要因素。(六)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交际当中,受到民族、地域、文化的差异影响,彼此出现交流意外也是极为常见的。但只要发生往往会出现一些尴尬的局面,这时就需要双方及时采取相应方式缓和、打破尴尬的局面,促使交流能够正常进行。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则需要交流双方必须具备处理应急突发状况的能力。

三、培养措施

(一)教学模式改革。第一,注重对文化语言环境的构建。在日常教学中,应从教学的各个阶段着手,将日本语言文化的具体教学内容合理融入进去。例如,把日本的情感文化以及花道、茶道等生活文化通过合理选择之后添加进去,使学生掌握更多日本文化知识。在提升日语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强化日语交流能力,给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第二,及时转变功利性的日语教学思想。对于当前高校功利性的日语教学认知,必须充分明确日语教学的立体化目标,包含理论基础、语言交际、文化情感和社会参与四个主要方面。这种立体化目标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对教学改革的关注度,注重素质能力提升,加大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进一步强化。(二)优化语言交际空间。第一,应组织一些实践性较强的类似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例如,依照自身情况,开办日漫展、茶道与花道展、日语情景剧等,使学生从中全面了解日本文化及风俗。同时还可以在活动中设置相应的互动环节[1],让学生应用日语交流沟通,以提升其交流水平,并加深对日本文化的印象。第二,合理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除了日常教学中的教材,教师还可以应用一些和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在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下开展现代化教学,使学生从中更加清晰地认识日本文化。还可以直接通过案例教学与情境引用,使日语交际走进课堂,提升学生交际能力[1]。第三,注重实践。只有拥有更多机会才能让学生能“走出去”学习,即开展校企合作,让学生走进日企,感受其文化氛围。或者组织一些其他活动,使其在校外活动的促进下,实现对自身理论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充实,详细掌握各环境下的语言应用标准,明确各个领域当中的专有知识。第四,引导学生培养自我实践能力。比如,将一些历史书籍或者影视剧作品作为引导,在潜移默化下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三)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重要的知识传授者,只有当自身该项交际意识与能力得到增强时,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补充与完善,给学生传授更多交际技巧。对此,教师团队建设最关键的点就在于此,应不断进行提升和培养。一是跨文化能力必须建立在正确认识本国与他国文化的前提下,不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即过于关注日语教学,而忽略了中国文化学习。因此需对双语文化加大挖掘和借鉴工作,通过了解才能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设计。二是主动更新知识,鼓励大家不断接触,并以此来收获最新的文化,不断增加自身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三是应重新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加强互动与反思,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督促者,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强化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学校角度来看,应该全面构建起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体系。一是可以通过案例学习、专家讲座、出国深造、日企见习等方式强化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二是将外教作为核心,配合本校的日语教师构建起专项小组,在立项模式下实现教学方案设计、完善、分享、反思、交流,加强组内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强化主动意识。校方还应在考核评价体系中加大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考察,以其交际意识和技能为重点,定期检测教学水平。由于专业教师队伍的构建需经历系统化整合,所以学校方面还应通过优化制度、增加资金投入等给予充分关注与支持。(四)优化日语教材。对于日语教材来说,在选择时应注重基本的真实性、多样性、语境化,同时还要注重理论内容和练习的编排设计,应选择现实生活当中经常使用且比较真实的材料。不管是讲解文法还是课文内容,都应该尽可能以现实生活的真实语言文化材料为基础。所有语言内容与文化内容都要实现充分结合,使语言的具体教学内容和系统性文化知识可以融合在一起。比如:基础教材可以将重点放在让学生了解日本饮食、花道、茶道等这类比较浅显易懂的文化上;高阶教材可以给学生展示日本文化、欧美文化、中国文化等不同文化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不通过真实材料使学生深切领会各国家之间的文化意识差异。这种教材选择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从浅入深、在真实语境下掌握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内容,进一步形成良好意识,提升交际能力,加强教学体验和反思,实现课堂教学上的充分互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日交流日渐频繁的背景下,日语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语法、单词和语言等理论性教学,其目标开始转为对综合性专业素质的培养。该项能力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核心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见闻。同时,还需要正确认识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掌握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了解日本历史、文化、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同时渗透一些风俗习惯、节日传统、饮食作息等,不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终灵活应对各种交际。

参考文献:

[1]方嫄.高校日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12):97-99.

作者:赵挥 单位:安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