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技巧及个性化风格形成策略
时间:2022-01-13 03:37:15
导语:歌唱技巧及个性化风格形成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声乐教学对于唱歌技巧的锻炼和演唱者个性化风格的形成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区别于基础训练和唱歌风格的形成,让二者相辅相成。只有精湛的唱歌技巧,才能够有唱歌风格的完美展现,唱歌技巧的不同运用又会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唱歌风格的形成影响因素较多,嗓音条件和演唱技巧对于唱歌风格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演唱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条件来开展科学的训练,一方面做好音乐基础练习,同时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个性化风格。
关键词:声乐教学;唱歌技巧;个性化风格
唱歌的风格是一个演唱者演唱内容及表演形式的一种独特体现,通过表演能够从表演者身上反映出具有个人思想及精神气质的内部特征印记,展现出具有时代和民族精神的风格特点。唱歌的个性化风格的形成,会受到成长经历、思想、性格特点等各种内在主观因素的影响,也包含了多种外在客观因素的刺激。不同时期的作品、唱歌的技巧和演唱者自身的内在条件等都直接影响到最终唱歌风格的形成。每一位演唱者都应该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化风格,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演唱的基础教学以外,还应该重视学生的演唱风格的形成,因材施教。
一、不同唱歌技巧的唱歌风格形成
(一)嗓音条件对唱歌风格形成的影响。每一个人嗓音生理构造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性的构造形成了不同的声部,特殊的嗓音音质和声部会形成演唱者独有的辨识度。抒情类的歌唱风格优美流畅,音色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阳光的感觉,声色的连贯性及表现出来的艺术性线条使得类似歌唱风格极具抒情性。例如《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高音鲁道夫,声音明亮醇厚,富有磁性,在《江姐》中的江雪琴等艺术人物角色同样展现的是抒情性歌唱风格。抒情类风格的演唱者,必须要对演唱内容中的人物角色进行定位,并对整个剧情要有一个深入的认知和思考,要了解故事中起承转合的情绪变化,将整个人的情绪代入其中。演唱者要能够准确揣摩出角色的内心情感世界,根据演唱的不同阶段对应转变自己的性格特征,在充分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情况下,了解作品的中心思想,要营造出诗意般的哲学意境。在气息上面,要保证和声音的协调平衡,强化高位置唱歌的感觉,要通过气息来控制声音的情绪、虚实等。元音在发音时一定要做到位,要利用头腔共鸣进行声音的修饰,保证语言清晰圆润,实现统一的音色。戏剧性唱歌风格的演唱家需要洪亮宽厚的声音,更易于塑造戏剧冲突性强烈的角色,能够通过饱满、结实以及向量的男高音带给观众或听众以非常强烈的感染力,例如意大利歌唱家卡鲁索,西班牙歌唱家多明戈等。女高音的声音则表现为铿锵有力,有着十足的张力,例如瑞典的尼尔松以及美国的普莱斯等。戏剧性风格唱歌的技巧同样需要做好气息的支持,但是由于演唱者自身的口腔共鸣大,因而较难寻找到高位置歌唱的感觉,因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更多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发声,避免发生喊唱。与之相对应的花腔类歌唱风格则表现在声音的纤细、灵巧上面,歌唱家会有着非常宽广的音域,因而可以拥有变化丰富的音色。抒情类的花腔女高音给人少女气息十足的感觉,声音轻盈透亮,例如《唐帕斯库勒》中的诺丽娜。戏剧性花腔则需要稳定的超高音技巧,能够全面诠释剧中的人物形象和内心情感,可以增强人物的欣赏性,例如我国的歌唱家吴碧霞等。轻型的抒情男高音拥有穿透力强大的而各省,在表现上与花腔类唱歌风格类似,共鸣位置相对靠前一点,演唱时刚柔并济。声乐教师在进行花腔类唱歌风格的教学时,需要让学生遵循于渐进的原则,要让学生实现对气息的自由控制,强化气息的沉稳状态。(二)演唱技巧与唱歌风格的相互关系。演唱技巧对应的唱歌风格不同体现在发声、共鸣、呼吸和语言等各个方面,从微观角度来看,每一名演唱者的演唱技巧和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从宏观角度来看,不同的演唱者由于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成长经历、地域语言等各方面不同的影响,也会对演唱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不同的歌唱流派。即便是同一个国家之中,也会因为地域的差异和不同的时间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流派,例如中国的传统戏曲唱法中的四大旦角流派。西洋的美声唱法始于十七世纪的意大利,因为意大利语特殊的单次母音收尾方式,所以在发音上就会展现出非常强的旋律性,非常具有唱歌性。美声唱法注重的是让演唱的时候尽可能满足于人声的生理机制和自然规律,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能够让歌唱趋于完美,讲求的是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美声唱法的气息讲求的是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统一,要将气息运用地恰到好处才能够保证歌唱的顺利进行。而只有做好气息和发声的配合,才能够做到声音的力度与色彩的自由变化,实现低音区向高音区的贯通。例如《为艺术,为爱情》中的歌剧人物托斯卡在向上帝凄楚倾诉时的情绪表达,就必须要依靠气息来实现控制和变化。美声唱法是将声音和功名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其精髓在于将真声和假声进行混合运用,保证真声和假声的混合比例保持不变,用真声来弥补假声的“虚”,用假声突破真声音域的“窄”,通过声音来表达丰富而自由的情感,可以突破音域的限制随心所欲歌唱。当前我国将戏曲、民族民间唱法以及曲艺都称之为民族唱法,并具体划分为基于传统戏曲、民间唱法延伸而来的唱法以及结合西洋唱法融合的民族唱法这两类。中国民族唱法可以追溯的历史非常久远,从古老的《弹歌》到后来的《诗经》《楚辞》,历经秦汉的专业化,直至唐朝时期发展至高潮,后来的每一个朝代都迎来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新高潮。随着的爆发,西洋美声唱法传入中国后,为中国的传统民族唱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和血液,大量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歌剧等相继问世,例如《白毛女》《夫妻识字》等。中国传统民族唱法保持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精华,借鉴于西洋美声唱法的发声技巧,在提升演唱者歌唱能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情感表达,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相较于西洋美声唱法,中国传统民族唱法的音色在各个音区都是明朗的,在跨越音区的时候音色变化较小,共鸣的调节力度更小。由此可以形成圆润、清亮和甜美的声音。虽然民族唱法以及美声唱法都需要演唱者要在深呼吸的作用下来进行演唱,但是二者在吞吐量上面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相较于西洋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之中对于气息的输出量相对较小,发出的声音也纤细、高亢。
二、基于演唱技巧的唱歌风格形成
唱歌时的“呼”、“吸”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动作,对应的生理反应也有较大的差异,人们的说话、哭笑等声音的发出,都是由于呼吸作用而完成的,只要有人声音的发出,就必然就呼吸的作用。唱歌发声需要寻找到一个舒适的呼吸状态,唱歌过程中需要让自己的口、鼻、气管、肺等都处于一种扩张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打开唱歌”,让唱歌气息在呼的动作中还要保持住吸气的扩张状态。唱歌的时候要尽可能寻求到肺部最底端的呼吸支持,实现深呼吸唱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姿势躯体习惯,保持头部、颈以及伤身躯体在一条直线上。以《嘉陵江上》乐段为例,如果都使用较大的力量去唱每一个音,那么就会形成一个非常僵直的听觉效果,演唱者也会产生非常重的身体负荷,会出现疲劳的唱歌状态。例如开头的f情绪要求如果每一个字都保持同样的强度,不但会让演唱失去语言逻辑,还会冲击声带。因此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应当要和3/4拍音乐的旋律逻辑符合。唱歌时声音应当集中在头腔区域,实现高位置歌唱,充分打开鼻咽腔,发声时声音紧贴着后咽壁,可以让发出的声音形成一种在头顶抱团的听觉效果。在低位置唱歌的时候,是有意识的将声音集中在声带上面,通过向肌肉施加压力来进行高音的演唱,这种演唱方式很难保持气息的均匀,后头僵直,音色暗淡,甚至可能因为肌肉的过度组织而失去唱歌的平衡状态。学习者应该能够准确判断出发生位置的高低,必须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来实现高位置的歌唱。一个健康的声带应当同时兼具有假声和真声两种唱歌机能,不同的声音效果是因为振动方式的差异而形成的。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要实现换声,必须要在邻近换声点的时候提前进行准备,要保证声门上方肌肉不坍塌,同时打开上颚来唱歌,保持前胸、颈部等位置放松,让声音感觉是被“拎起来”的。唱歌技巧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训练解决的技术问题,不同的演唱者因为自己的气质和性格差异而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在解决这个技术问题的时候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不应该单一化开展统一教学,重点是启发不同的学生气质及性格中的优点,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加以培养,不能够将自己的偏好倾向强加于学生身上。对于热情、奔放类型的学生,应当对其严格要求,避免其出现狂傲、骄傲的特征,在避免冲突的前提下对其要求,可以让其多演唱抒情而优美的作品。对于活泼机灵的学生,则需要注意培养他们的专注力,要让其能够深挖自己演唱作品的思想内涵,提升自己演唱技巧的同时要不断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于稳重的学生,就需要提升他们思考问题的灵活性,可以更多演唱一些轻快而热烈的作品。在进行歌唱技巧的训练的时候,要针对性的选择训练的作品,让他们多进行实践,将自己内心的恐慌和技巧的不熟练转化成为一种想要通过唱歌表达的欲望。
三、歌唱表演的个性化设计
声乐表演综合了视觉和听觉,应当同时注重声音及仪表的训练,唱歌的时候要将优美的歌声传递出来,同时也需要表现出优雅大方的台风,有着观众喜爱和接受的表演风格。每个作品的表演都应该兼顾呼吸、空间、眼神、步伐、手势以及风格这六个要素,歌唱表演者需要将这六点和曲谱结合在一起。唱歌过程中的手势不仅仅是单纯的升、降,应该根据自己演唱作品的风格来进行设计,要考虑到歌曲的风格来展现手势动作的幅度、速度、韵味等。手势的归位要充分考虑音乐的节拍,利用合理的手势设计来表达演唱者内心的情感,不宜采用过于花哨繁琐的手势设计,区分出表演和动作之间的关系。即便是动作设计相对较少,但是也要保持住演唱的眼神及呼吸,要始终贯穿在整个的演唱表演过程中。眼神应当结合歌曲意见来进行展现,要有一定的画面感,避免出现无神、空洞的眼神,是随着歌曲的行进而进行变化的。可以在表演过程中设计简单的前后、左右的步伐。考虑到舞台表演中的空间有限,但是演唱者可以通过眼神来拓展这些空间的变换,利用眼神空间变化将歌曲场景的远近虚实表现出来。表演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呼吸,唱歌过程中保修要保证有连续的呼吸,同时也不能够忽略肢体的呼吸动作。唱歌的表演设计主要是能够清晰的划分出段落及乐句,由此可以构建出具有逻辑性的表演。要厘清句子及段落之间的情感递进关系,以使得歌唱表演能够层层递进,歌唱表演具有层次感,要能够将纸面上所有和文字相关的都设计到表演之中来。在初学阶段,要避免即兴表演和设计肢体动作方面的表演,要提炼肢体动作,尽量用少的肢体动作语言来表现更为丰富的情感内容。歌唱的风格必须要依赖于扎实稳定的声音基础,包含了对语言、发声位置、呼吸等多方面的训练。可以将每一位演唱者理解为特殊的“乐器”,演唱者需要对自身这个抽象的“乐器”有更为清晰的认知,要能够熟练掌握唱歌的技巧。唱歌技巧的好坏或正确与否,都要有一个科学的判断,无论是何种唱歌风格,都应该有一种健康的唱歌状态,能够实现呼吸、共鸣、表演等多方面的平衡协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演唱特点,让他们更多去寻找自己的唱歌方式和风格,要更多去探索不同的音色变化。
作者:周闵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
- 上一篇: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语文教学研究
- 下一篇:疫情防控下个性化混合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