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个性化教学构建和实践
时间:2022-01-31 03:34:47
导语:研究生个性化教学构建和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个性化教育强调研究生的能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以激发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为根本目标,这种教育归于素质教育的大范畴。在个性化教育模式下,研究生教育成功价值的体现就是学生的创造性培养。研究生个性化教育在世界范围都是重点课题,相关教改成果和实践很多,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教学方法的革新,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尊重并发扬学生的个性等。[1,2]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研究生的个性特征重视不够,从上至下或许已经明确个性化理念,但在具体教学方式上,仍然与个性化教学理念差距甚远,急切需要加强和革新。[3]当前我们缺少有效举措去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具体实施以及相关教育改革研究。和自然科学研究一样,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研究生课程体系、课堂内外的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关系等微观实际课题。本课题主要通过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群的教学实践,将自选案例讨论模式、个性化开放实验选题等纳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最大程度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本课题对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革新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一、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与实践的内容。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研究研究生个性化教学模式理论、设计、方案及效果反馈机制;②进行个性显著的课程教案设计、打造课程群精品课程资源平台,包含《海现代药物化学》、《海洋天然药物学》、《应用生物化学》、《现代药物合成技巧》、《海洋药学前沿》、《药物信息》等课程。以微课、背景知识、多媒体资源等形式丰富讲授知识资源,建立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网站;③将“Seminar”问题式讨论教学方式引入课堂,通过科学问题促进理论教学,增加学生的认知;④向学生提供多个短期实验室实践题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实验,提高综合能力;建立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考核和互评机制。(二)研究的目标。本课题是深入到课程教学一线开展研究生个性化教育改革,以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群为实践平台,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上存在的重理论课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研究生个性需求、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进行改革探索,立足于研究生创新思维与个性化素养的培养,重点是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与实践过程与方法
(一)教学模式方案。我们学习借鉴中外高校实践经验,分析研究地方高校特点和本学科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个性化教学模式方案,内容包括教案、实践环节、考试改革、课题式教学、教学评价机制等。[4,5]教学大纲的修订注重体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积极采用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等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加强网络精品教学资源建设,开展实施课堂课外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每一位课程负责人均需要设计能力化、多元化、过程化的课程考试改革方案。(二)精品课程资源建设。海洋药物化学的专业方向包括多个方面,例如药物分子的设计合成,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以及海洋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研究等,涉及到有机合成、药物化学、分离分析工程等学科。许多研究生的本科专业基础知识并不扎实,对海洋药学前沿知识也了解较浅。为了帮助学生建立一个高效的自学平台,快速把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我们建立了《药物合成反应》、《当代药学前沿》两个课程网站。这两个在线平台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满足了学生的自主选择学习需求。网络课程资源包括了海洋药物合成、药学前沿知识的全部知识内容,还陆续上线了多媒体教案、授课讲义、知识纲领、复习例题资源等供学生进行自学和自我测试,在网站上师生之间还可以就课程疑难点进行答问等。一些知识薄弱的同学反映精品课程资源让他们收益匪浅。因此,个性化教学不仅仅是针对于优秀学生的促优,还应该着眼于部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补漏。近来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线学习正日益走进大学教学。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或者药物化学类课程教学启用网络教学模式是改革的方向。但我们认为启迪学生科学研究思维、培养专业素养,还需要更多地依靠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我们将加强课程网上资源的建设,努力开发真正的线上课程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每门课程部分学分通过在线学习获得,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多个环节:观看视频、参与讨论、提交作业、穿插课程的提问和终极考试等。为了吸引学生,还要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座、药物合成实验、药物分子波谱分析、生物实验室等操作技术的视频资源,定期上传海洋药学进展热点论文、相关会议信息等。一些校内外专家教授的个人实验室网站、国内外药物化学论坛信息也都将提供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立体化的专业信息体验。(三)“Seminar”问题式讨论教学。将“Seminar”问题式讨论教学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目的是通过科学问题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调动起来。[6]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授课内容分为课上和课外两部分,把背景知识、参考文献、讲授课件、练习以及微课录像等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提供给学生,满足了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需求。在课堂上,我们则选择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述。减少课堂理论授课时间。“Seminar”教学过程中围绕海洋和药物化学两个学术专题展开,专题可涉及学科整个专业领域,以此来达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Seminar”教学形式多样,例如问题主要由老师提出,但学生也可以提出相关主题;师生之间可以就问题畅所欲言,问题可以在课堂现场提出,即时交流;也有授课老师先问题列表,学生回去思考准备后下节课再讨论。我们知道,研究生的培养包括理论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两个部分,课堂讨论的问题要将两者结合起来才不至于让学生感觉枯燥。我们的研究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进入了课题的实践环节,因此海洋药物化学的实验现象、操作经验、问题解决等是学生感兴趣也是需要加强的地方。我们课程群的多位老师每日工作在实验室第一线,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能力,坚持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与学生分享。我们还鼓励不同课题方向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取长补短,扩展知识面。我们的硕士点有药物合成、药物活性研究、药物分离分析等多个研究方向,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各不相同,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我们根据研究生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确定多个案例讨论题目,供学生自主选择。例如海洋药学前沿课程案例选题就包括了以下三个备选主题:①多糖类海洋药物;②杂环类海洋药物研究进展;③海洋药物与海洋致病菌的研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研究方向自主选择主题,经过查阅资料和实验室实践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讨论。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足够兴趣加入自主学习中去,充分体现了学生与教师、专家、学者之问的民主平等。(四)开展短期实验室实践交流项目。本课程群专任教师均属于海洋活性物质研究平台成员,具有良好的科研协作基础。因此,本方向的研究生也受惠于这种团队合作机会。我们根据不同课题研究方向和学科特色,提供了多个短期实验室实践题目,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相应实践题目进入课程群众老师的实验室,开展短期实验工作,扩充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能力。近两年来,我们提供了酶抑制剂海洋药物的活性研究、糖化学、海洋致病菌防治、海洋药物合成、海滨植物功能分子提取等五个方向的实践课题。一年级的研究生可以任意选择项目,开展短期流动实验,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深受学生欢迎。(五)建立适应个性化教学的考核和互评机制。不再采用单一的理论考核或者课程论文形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评定,而是结合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案例讨论水平和实践课题成效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三者的比例由主讲教师自行确定。学校的研究生教学网站提供了师生在线互评表格。互评数据表明,近三年学生对我们的课程评分达到95%以上,满意率为100%。我们定期发给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要求和感受,收集教学效果回馈信息。学生的回馈问题主要集中在成绩评定的公平性、与专业方向的紧密联系等方面。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功利思想,局限于拿文凭。通过交流和教学改革实践,扭转了部分学生的错误认识。
三、主要成效与创新之处
经过三届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我们获得了丰富的个性化教学经验与体会,虽然本课程群研究生人数不多,但是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其中一位同学获得国家奖学金,近两年获得省研究生创新项目两项,两位学生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近期所有毕业生均有SCI,毕业生均考取名校博士研究生或者被大医药研发机构录用,就业率达到100%。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新的经验:①个性化课程机制改革方案中,充分赋予了学生话语权和选择权,也让教师从单调的讲知识中解脱出来。②开创课程群任课负责人的短期实验室实践项目,将研究背景和课程群内的教师联系在一起,共同努力发展课程资源,共享实验室课题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③将“Seminar”问题式讨论教学方式引入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群教学,让理论教学和实际科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将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学生自主研究的实践、案例讲解、专题报告等教学活动。
四、项目实施的保障条件
(一)教学平台资源。项目依托单位淮海工学院是一所多科性地方大学,拥有五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海洋科学是江苏省重点学科,也是首批江苏省优势学科点。建有江苏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海洋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三个研究平台,为项目的完成提供条件和各项政策支持,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完成。(二)研究经费与师资基础。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获得江苏省优势学科专项经费以及江苏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支持,为本课题提供了教育改革经费。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承担者,本课题组成员均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年来从事海洋药物化学及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与组织管理工作,经过近几年来持续开展教学改革实践和研究工作,已经积累了一些初步实践经验和一手资料。参加本课题的部分教师还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了网络编辑工具的使用,为本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做出了贡献。项目组所在的海洋化学学科方向是一支由教授、博士组成的从事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的科研教学队伍,也可为项目教学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学科基础和学术氛围。
五、结论
本课题以研究生个性化教育改革为主要任务,以海洋药物化学课程群为实践平台,立足于研究生创新思维与个性化素养的培养,构筑了开放式教学新体系,引入了短期研究生科研创新训练项目,改革和完善了学生和教师课程评价体系。在实践过程中,虽然个性化教育改革已经获得较高的学生满意度评价,但在教学素材建设、完善网络教学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16-16.
[2]姚莉,刘伟,刘芳.研究生个性化培育教学模式GIFPM及其实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3):32-36.
[3]罗尧成,束义明.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58-63.
[4]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
[5]高艳茹,于渤.基于创新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27-129.
[6]尹昭坤,徐立新,等.讨论式教学Seminar在农学类研究生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4):164-165.
作者:曹志凌 赵跃强 史大华 刘玮炜 杨树平 马卫兴 王 建 唐丽娟 郭 雷 单位:淮海工学院
- 上一篇:语文智慧课堂个性化教学论文
- 下一篇:情景教学在眼科护理的应用价值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