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在美术课堂的应用

时间:2022-12-25 05:10:18

导语:个性化教学在美术课堂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个性化教学在美术课堂的应用

一、自悟情趣,自主学习

美术课堂既是在教学生学习美术技巧,又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进而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生活中美的过程和手法。苏霍姆林斯基(Suchomlinsky)曾说过,“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悟情趣、自主学习就是有效的自我教育。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并使其在自学中自读画面,观察画中线、形、色、空间、明暗、质感、肌理的特征。运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将为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构建开放的课堂,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悟情趣,是一项值得探究的课题。美术教师首先应该做一个积极、善意的旁观者、协奏者。在课堂设计中,可以创设学生成长平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结合书本的内容请各小组提出自己在课前准备好的问题,小组之间交换问题并完成组内任务,组员间积极踊跃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将课堂自主性交还给学生。这样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研究,调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愉快学习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把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让师生共享,是促进学习交流的前提。教师从讲授者转化为“组织者”“引导者”。情感教育不是靠理性的灌输,而是靠心灵的感受,提倡民主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给学生心理与思维上的自由。师生之间应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让学生在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鼓励,得到指导和建议。在教学中,应创造有利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媒介,让学生看看影视课件,一起设计情景剧、木偶戏、皮影戏等。教师可以再设一个成长平台,看谁能上来表演情景剧,谁能解答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争做善于提问的画迷。如在学习《毕加索》这一课时,学生对人体艺术欣赏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往往只从性方面进行理解,甚至个别女生不愿打开课本去欣赏。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自由发言,许多学生由于对西方文化背景不了解,开始时抓不住作品的主旨,只是从画面上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加强引导,介绍《亚威农少女》和《下楼梯的裸女》的文化背景和创作背景,让学生理解艺术不仅是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交融,也是审美与道德、理性的融合。

三、激发情思,合作学习

在自悟情趣、自主学习、创设情境、愉快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思。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广越来越深入。时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各学科的课堂中已掀起一股热潮。作为一名一线美术教师,我们要不断尝试将小组合作学习应用到美术课堂中。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专题讨论,把握造型特点,抓住画面重点,突破绘画难点。在小组的合作赏画、共同品画中理解美、鉴赏美。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攀登新的成长平台。通过让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讨论,从中体验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与美感,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培养情感,探究学习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一个学生都是聪明的,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多种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智能组合,其显示聪明的方法是多元的,有的学生在这方面有优势,有的学生在那方面有长处。教师要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如《蒙娜丽莎》一课中,教师可以在和学生共同分析完蒙娜丽莎的构图、色调以及画家当时的想法后,要求学生画一幅同学或教师的画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选择纸张材质到构图等方面更能体现他们的个性和想法。

五、陶冶情操,开放学习

这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家长的参与,使课堂教学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设计成长平台,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探究性学习,参与文化的传承交流。要求学生向家长汇报学习表现,让家长做出评价;让学生把作品放到校园网上展示交流;让学生将作品用来美化教室或赠送他人;让学生在课后拓展中,争做美化生活的小能手。在家长会时,让每个家长观看作品,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成长的过程和闪光点。另外,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加强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国际之间的学生作品交流。

六、打破常规,评价学习

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把评价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上,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自由组合,互相评价。教师也作为一员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打破常规后,尚未画好的学生仍在埋头作画,完成作品的学生投身于互相评价中,在相互启迪中,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开放式的课堂,自由安排时间的课堂,给了学生足够的评价时间与机会。自己觉得画得欠佳的,从评价交流中获得启发,可以继续作画、改画。在一次美术课堂实践中,作画20分钟后,一个六人小组在评价某学生画的风景装饰画,有的学生说她选的范画不好看,颜色不均匀,色彩不鲜艳,有的学生说她把这幅画中的物体变形得太厉害。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达成共识的同时,也给大胆想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如果按教学常规把评价放在离下课只有5分钟或更短的时间内进行,就不可能有这么仔细而有效的交流。给学生足够的评价时间,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真正参与评价。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评价实际进行总结,补充学生评价的不足,发挥了教师的“点睛”作用。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提升其审美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重在坚持、贵在创新、赢在突破。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个性化教学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傅道春.新课程中课堂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季玮玮 单位: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