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职业教育个性化教学论文

时间:2022-03-02 05:54:54

导语:农民职业教育个性化教学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民职业教育个性化教学论文

一、个性化教学适合农民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个性化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需要,同时个性化教学模式更能满足学生自身的需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力,因此个性化教学模式对职业技术教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教学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2014年3月,教育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要求农民职业教育“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教学安排与农时农事,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等紧密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个性化教学和农民职业教育的要求相统一。

二、个性化教学中做好教学对象的需求分析

1.摸清培养对象的特点和需求。

以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农村经济综合管理专业为例,自2010年被列为山东省中专招生计划以来,已经先后招收学生1164名。该专业以培养农村经济组织管理人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为目标,学制三年,主要面向农村,招生对象为18至45周岁、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现任村“两委”成员,各类专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各类农民身份的科技特派员等农村优秀中青年人才。要实施个性化教学就要对教学对象的需求进行分析,通过入学登记信息对学生个人情况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学生的家庭、社会环境、接受教育程度、可能的急需知识技能等相关信息。经了解,学生年龄普遍较大,达到一定文化程度,学习目的性强,学习积极性高,自制能力强,交际能力强,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90%以上学生担任着社会职务,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有其特殊要求。

2.征求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建议。

采用座谈会、个别谈话、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真正需求,同时征求学生对教学各环节的建议。以2012年蔬菜协会筹备调查为例,学校共收到《蔬菜协会会员初登记暨意见调查表》129份,不仅对蔬菜协会的成立、运作、管理等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蔬菜方面的日常教学安排积极建言,为学校的教学安排及改进提供了有力参考。在经过仔细调查基础上,按实际生产需求将学生划分为蔬菜、果树、合作社、村务管理等12大类型,每个类型又根据实际情况细分小类。各类型按学生知识结构又分为技能强化型和基础强化型,即没有实际生产经验的以强化技能操作为主,有生产经验的以强化基础知识为主。另外,还要做好建档,记录学生的阶段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跟学生沟通,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为学生持续进步提供参照。

三、个性化教学中要把握好主要环节

1.教学课程框架设计。

根据学生特征,结合专业课程确立的教学目标,以“全面性、区分性、有效性、创新性”为原则设计教学框架。(1)实行“教学实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校期间每周有三天是课堂教学,两天是田间实习,便于学生处理好学习、工作、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突出农业专业的技术实用性。(2)突出创业教育。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强化了种养殖等技术课程;先后组织教师编订了《农村经济应用文》《常见蔬菜栽培技术》等多本专用教材;增加了创业、理财、财税、管理等方面的讲座与科目,使农经专业的学生能下地,能入城,能创业,能管理。(3)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仅2012学年就组织学生先后参观了聊城汇德丰种业、冠县兰沃乡万亩梨园等近10个农业示范基地。同时外聘聊城市农委、林业局、畜牧局等部门及聊城大学等大专院校专家、学者50余人,充实教学师资力量。

2.教学活动微观操作。

学校将教学活动分解为备课、上课、课后三个部分,仔细分析课程要求及学生特征,创新个性化教学方案。(1)备课阶段。教师依据教学框架再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备课工作。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对教材各章节协调比重,有详有略;通过课堂反映、课下交流、作业情况等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综合考虑教学方案。在3年多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总结出了教学“五点”原则,即: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把握基本点,提高兴奋点,拓展延伸点。如在《“三农”政策与法规》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以我国当前农业政策为教学重点,以案例解读政策背景及基本原理,以当前各项惠农政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农业项目申报模拟为教学延伸,起到了积极的教学效果。(2)课堂阶段。“课堂一定是要适应学习者”。课堂的形式和内容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教师围绕“合作社”,设计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论坛”,以论坛形式,创设有意义、现实的生活情境,将合作社知识融入其中,有效实现师生、学生之间的互动;设计成立“合作社协会”,鼓励学生以团队为组织形式,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设计“合作社成员构成”“合作社融资环境”等社会调研活动,加深对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的认知;设计“经验介绍会”,选出合作社方面经验丰富的学生站到讲台上,以老带新,互学共进。(3)课后阶段。课后作业内容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有丰富的形式。农经专业的课后作业以社会实践为主,主要采取社会调查和实地参观两种形式。学生以问卷调查或调研报告形式完成作业。调查问卷以“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概况”等为主题,作答方式简单,便于学生操作。调研报告引入当前热门“三农”话题,由学生自由发挥。个别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之后,由学校安排到相应基地进行参观,强化课堂效果,加深学生认知。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活动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在学校制定的“个性化发展计划”下,以学生发展性、学习过程性为基本点,弱化成绩考核比例,提升实践权重,农经专业的学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他们将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生产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出了职业教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谌贻龙单位:山东省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