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本科生的认识和需求
时间:2022-08-21 11:54:37
导语:法学专业本科生的认识和需求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以西南政法大学为例,对法学专业本科生对于研究方法的认识和需求问题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需求非常明显,但认识多有不足。针对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学人才培养
一、研究方法
2016年9月到2017年3月期间,笔者率研究团队对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开展了随机抽样调查(大一年级学生按照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学生;大二大三大四年级的学生则按照二阶段抽样法抽取,具体做法是:每栋楼内按照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宿舍,然后在抽中的每个宿舍里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一位学生),以了解法学专业本科生对于研究方法的认识和需求。该项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50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对社会研究方法的需求。学生对于案例分析、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均有比较明确的需求(响应率均在60%以上),44.5%的同学甚至对于实验研究方法也有需求。但与此同时,62.6%的同学没有选修或旁听过研究方法相关课程,大家普遍认识到自己对于各种类型研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均亟待提高(响应率均在7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此前法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少有此类课程,而对于多数本科生来讲,跨专业旁听在时间、精力等各方面均有实质困难。(二)社会研究方法相关研究经历。对于研究经历的调查发现,学生在问卷调查、案例分析、数据统计方面的研究经历明显较多,而亲历过实验研究的同学较少,这与实验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的运用相对较少有关。另外,相较于没有相关研究经历的同学,有过研究经历的同学更能体会到自己能力的不足,从而认为自己的方法素养需要提高。就参与过课外科研实践活动的同学来说,他们需要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如个案访谈、社区观察等)、案例分析、数据统计这几类研究工作的比例很高(响应率均在50%以上),也有部分同学表示还需要开展实验研究工作。虽然参与过课外科研实践活动的学生并不是很多,但绝大多数参与过的学生在其科研项目设计或者研究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需要用到各种实证研究方法技术,只有2.4%的学生表示完全不需要用到问卷所列的各种方法技术。(三)对社会研究方法的认识。法学专业本科生对于研究方法的重要性有着清楚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对各条陈述的同意率均在85%以上)科学的研究方法非常重要,学好研究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社会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质量,同时有助于提高其在“三创”“挑战杯”等国家级、市级立项或竞赛中的竞争力。虽然91.9%的同学“相信社会科学研究有一整套科学方法”,但对于该套方法表示“大概了解”“切实掌握”“灵活运用”的同意率分别降至44.2%、9.7%、11.5%。具体就法律实证研究而言,68.5%的同学表示“听说过”,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只有17.9%的同学表示“做过”(主要是高年级学生),69%的同学认为“我以后需要开展法律实证研究”、84.5%的同学表示“我希望加强自己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训练”。如果说学生自陈其对于相关方法技术的认识与应用并不一定符合客观事实的话,教学团队在问卷中设计了专门的知识性题目来考察学生对于相关研究方法之最基本常识(同时也是最常见误区)的了解情况,对于该题目的回答情况足以说明问题。从全校法学专业本科生的随机样本来看,学生能准确辨别与各种研究方法相关的错误陈述的比例明显不高。59.6%的同学不能认识到文献研究完全可以做定量分析,尤其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对于第二条陈述“如果要对我校本科生的择业意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我们可以选择吃饭高峰期,在各个食堂门口设点发放问卷”和第五条陈述“利用问卷星之类的网络平台开展调查,能够排除调查者的主观选择,代表性比较好”,仅有不到40%的同学能认识到这是错误的。学生们在对于抽样方法几乎毫无所知的状态下所做的各种抽样调查,其代表性和科学性实在令人担忧。(四)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开设的性质和学期。调查显示,如果针对法学本科生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关于其课程性质的设定,赞同“通识限定选修课”与“职业能力任意选修课”的同学分别占25.2%、25.5%,只有7.3%的同学认为应将其设定为必修课。综合来看,有64.5%的同学认为应将其设为选修课,只有35.5%的同学倾向于将其设为必修课。关于开设该课程的学期,同学们选择第二、三学期的比例较高,选择第五、六学期的比例明显减少,大一年级同学更倾向于将其开在第三学期。(五)课程选择意愿。调查显示,如果针对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有29.6%的同学明确表示“会选”,有58.8%的同学表示“视情况而定”,仅有11.6%的同学明确表示“不会选”。相对于其他年级,大二的同学明确表示“会选”的比例稍低,大四的同学明确表示“不会选”的比例较低。(六)授课方式与考核方式。绝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对于该课程来说,方法论很重要,课程教学应该坚持应用导向,应强化实验、实践环节。对于“教学内容应兼顾定量、定性研究的方法技术”的同意度达到了91.3%。在希望从课程中学到哪些方法内容方面,社区研究的方法技术、实验研究的方法技术与SPSS等统计软件的操作技术的需求响应率均在40%以下,其他项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希望能学到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个案/案例研究的方法技术,响应率分别达到了63.9%、64.9%。对于课程考核方式的看法,非常同意或者比较同意“应强化过程性考核(比如小组调查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应加大课堂表现的占分比例”的同学所占比例分别高达86.8%、72.7%。在期末考核方式方面,75%的同学对于“应实行闭卷考试”表示“不同意”或者“非常不同意”,这与课程性质调查显示的64%的同学认为设定为选修课相关联,一般选修课都是开卷考试,注重课堂表现的占分。(七)教学环节参与意愿。《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关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一般需要引入课外调查,法学专业本科生对于可能引入的调查环节的参与意向以及愿意投入的时间情况如何呢?分别有97.5%、85.2%、76.5%的同学愿意参加“经典/优秀研究案例的课堂分析和讨论”“课外的小组调研实践”“SPSS统计软件的实验教学”。然而,相较于课堂教学讨论和课外小组调查实践,学生们对于线上形式教学环节的参与意向明显偏低,分别有超过30%的同学表示不愿意参加“基于教师所做专用课程网站的在线学习”“基于教师所做专用课程网站的互动交流”。如果在该课程中引入有奖竞赛式的小组调研实践,大家每周愿意投入时间的平均值为5.04小时,最大值为72小时,最小值为0小时,同学们之间在时间投入方面的意愿差异较大,这也与大家对于课程性质的不同定位有关。
三、小结
综上,学生对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需求非常明显,有过相关研究经历的同学更觉得自己在研究方法方面的能力需要提高。但由于缺少课堂的引导和系统的学习,尽管同学们能认识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但对于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仍然十分欠缺,存在很多错误认识。如果针对法学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示“会选”或者“视情况而定”。多数学生觉得该课程的性质应为选修课,开课学期以第二或者第三学期为佳;考核方式应实行开卷考试,并注重过程性考核和课堂表现。学生们对于方法论讲授、案例研讨、实验教学、小组调查实践等教学环节的参与意愿都比较高,并愿意为此投入一定的时间,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实证研究方法素养和实践能力。
总之,针对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生的随机抽样调查表明,针对法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既具有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作者:张丽梅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 上一篇:综合性艺术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运用
- 下一篇:本科会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