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8 03:11:26

导语:法学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法学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一、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法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需求日益旺盛,但人才培养质量逐步下降。近年来,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和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高职院校的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我国高职院校中,法学相关的专业,其人才的培养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属于重要的支持,因此教育工作质量备受关注。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中,人们也开始不断的对法治社会给予关注,所以逐渐的把法学专业向社会的前端进行推广,为了把人才融入到社会之中,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始建设法学的专业或者成立专门的学院。据调查显示,实际上早几年前,我国就已经有六百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不管是在其具体的办学条件,还是办学的硬件设施上,都无法与现阶段相比,甚至当时的条件看依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就是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没有形成完善的结构等,这也导致了很多院校跟风扩张法学专业,造成其教学的质量不断下降。(二)由过去的精英教育逐步走向大众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之中,高职院校中相关法学教育内容已经逐渐的进入了大众化的教育阶段之中,所以法学的专业中,其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基本的普法知识有关,学生在课堂上,以及整个大学期间所学习的内容一般都是对法学基础性的知识有所掌握和认识。但是在直属专业学习学习过程中,其所学习的知识内容有着非常强烈的专业性,造成了这一教育工作难以开展和胜任。再加上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能够保证校园中的学生数量,开始不断的扩张,造成了毕业生增加,这一点直接影响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而在早年间,很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就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危机。所以对于现阶段大学校园之中的法学专业学生来说,高校所教学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还不能够满足社会中对于人才的需求,同时其所学习的知识也有着一定的滞后情况。所以学生即便是已经毕业但是在就业上,依然会因为知识内容的问题出现就业困难现象。(三)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之间矛盾重重。法律教育是法律行业的职业人员在就业前期需要经历的一个必要的过程,这也是法律职业中最为基础的内容。所以法律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对于职业的人才选择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性作用,同样的法学教育的发展也被法律职业所促进。但是在我国的高职院校之中,教育工作与就业和学生求职相互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所以这一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中法学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发展。同时大众化的知识和教育内容导致学生在校园学习的过程之中,掌握的仅仅是其中的法律基本知识内容,但是却很难在毕业之后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情况,即便是毕业后能够顺利的就业,学生也很难把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课堂上。除此之外,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其师资力量以及硬件设施都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所以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的知识流于形式,无法为就业做出贡献。

二、当前高职院校法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不清。我国高职院校法学教育发展由于起步较晚,加之本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等相对滞后,导致至今尚未真正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法学教学体系,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与体系上,有意无意的会去参考或是模仿本科教育模式。如将法官、检察官等一般在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才会进行选拔的职业作为培养方向;在课程的安排上,将法学本科所安排的专业课程机械的移植到高职法学培养上,最为显著的就是以部门法进行课程的划分,缺乏自身的特色;课程的内容上,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如以辩护口才、调解方法等为主要培养目的的课程,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向;课程体系上,偏向于知识的完整性,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法学专业都在强调培养“通识型”人才的理念,其初衷本是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习得更多的法学专业知识,但是在过于强调完整性的同时,使得职业技能的培养欠缺。由于高职院校并未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使得许多学校的法学教育变成了本科教学体系的精简版,培养目标的模糊,使得高职院校既无法培养出理论性人才,也无法培养出实践型人才。(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法学教学内容主要偏向于理论的传授,学生无法选择自己的偏好。教学方法上,许多教师都没有考虑高职院校所招收学生自身的不足,这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生活中就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人文素养普遍不高,但是教师在授课时没有充分考虑这些,大部分时间只在照本宣科中度过,使得很多学生无法接受或是理解教师上课的内容。长期以往,形成了教师读课件,学生记笔记,考试背重点的填鸭式授课方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本无法得到培养。这样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大概率会形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局面,并且也会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法学教育的质量。(三)学校的办学底蕴不足。一般而言,承办高职法学教育的多为地方本科或是高职院校,这类学校本身成立时间较晚,师资队伍年轻化,缺少学科带头人。许多高职法学专业缺少具备科研能力与实践经验的教师,这类教师可以传道授业解惑,同时也具备法律执业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高职院校的法学教育本身起步较晚,缺乏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法学专家。即使少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在法学领域获得一定的影响力,也会被本科院校迅速招聘过去,因此,高职法学教育的师资队伍整体上底蕴不足,大多数教师都是在本科或是硕士毕业之后马上步入教学岗位,不仅缺乏教学经验,也缺乏法律实践经验。急功近利或是仓促应付教学任务的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屡见不鲜。(四)教学内容陈旧。由于我国受前苏联以及大陆法系的影响较深,因此长期以来教学以法学理论、法律概念以及解释方法等内容为主。目前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部分还是以教育部所确定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为主,使得对学生的培养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这种没有高职特色的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法律实务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考试内容死板,考试成绩的高低一般以是否能够精准阐述“标准答案”,无法对学生的真实水平进行考察。

三、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法学教育发展的根本策略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目前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培养目标模糊。高职法学教育应当立足于法律实务能力的训练,重视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因此,当务之急在于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与要求,在教学环节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造,有意识的去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而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法律人才。在这一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试设计进行新的思考,科学制定培养方案,重新确立高职院校法学教育所应有的地位。(二)深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改变原先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误区,在教学方法上应当改变填鸭式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传统的讲学式转变为讨论式教学方法,强调课堂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培养起独立思考的习惯。除此以外,还应当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使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时得到提高,在典型案例的熏陶下,使学生形成法律思维。(三)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法学教学质量,关键就在于师资力量的建设。现阶段高职院校最为缺乏的就是能够有较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教师。较高水平的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能够在课堂内传授大量的实操经验,也能够指导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法律实务知识。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不降低自己教学以及科研质量的前提下,从事兼职律师。除此以外,还可以聘请相关部门的在职或是离休专家进行司法实践的教学,担任兼职教师。(四)把握法学教育未来发展趋势。高职院校中所开展和进行的法学教育,与国家中其他的法制内容以及这一知识的发展都有着直接性的联系。高职校园中,想要开展法学教育工作,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为我国社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法律人才,以此为国家提供优秀的法律职业者,促使我国走向法治社会,带动社会有效的发展和进步。但是针对目前我国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基本国情分析,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所以法学教育也担任着国家法律人才的培养职责,也担任着提升社会国民总体素质和知识水准的任务。同时在法学教育专业之中,一般人才毕业之后都从事了相关的工作,因此其不仅仅需要具备法律相关的知识内容,更是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所具有的职业道德。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分析能够看出,法学教育工作的革新还需要面向未来,并且积极的与职业教育工作内容,以及素质教育内容进行结合,保证这些教育能够共存,以此更好的带动人才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人才培养是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而高效的教育工作开展也需要符合社会的要求,不断的对教育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以此才能够培养出综合型人才,保证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同时,法律是国家发展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也是法治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主要资源。在高职院校中,法学教育工作也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先导性与基础性作用,要按照符合社会和人才发展的基本形式要求进行法学教育工作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法学教育吸取精华,不断创新,推动和促进我国向法治大国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伟.从法学通识教育到法学实践教育的转向.法治研究.2015(1).

[2]徐晓光.高职法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

[3]缪彦珍.试论我国高职法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4]郑颢伟、邱芝喻.论当代法制社会下的高职院校法学教育.劳动保障世界.2018(5).

作者:顾丹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