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境下法学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07 03:19:22
导语:就业困境下法学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就业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大问题。“就业难”让年轻学子及父母压力骤增。近年来法学专业的就业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显示,11个专业大类中,2008届法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79%,排名倒数第二,而2006届和2007届的法学类毕业生就业率也分别排名倒数第三和倒数第一。曾经红极一时的法学专业面临尴尬境地。虽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法学教育培养方式的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忽视实践环节的教育是目前法学教育的通病。教师仅仅就理论进行系统的阐释,而没有从法学学科本身的实践性、技术性出发来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学校对学术的要求远大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应用的现象。实践教学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具体表现为:缺乏充足的兼具学术和实践经验的师资,缺乏足够的投入,缺乏固定的能很好发挥作用的实践基地。在这一背景下,学生必然对法学的运用知之较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快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说,他从政法学校走出来到成为一名真正的律师,用了整整4年的时间。〔1〕“通常刚来的律师,实践能力与我们的要求差得很远。”第七届北京市律师协会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许智慧说。所以,应届毕业生往往要经过数年的实际工作锻炼才能适应需要,这也是不少单位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的原因。法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在当前法学专业就业难的困境下,增强法学教育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力度,研究实践教学,规范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发挥实践基地的效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前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
实践教育的形式是多方面的,如观摩法院开庭,演练模拟法庭以及在司法机关进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战,这些活动的开展同课堂教学相比,需要更多场所、器材等硬件条件和高素质的指导教师等软件条件。其中,稳固的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完善是法学实践教学依托的重要阵地。〔2〕在我国法学教育的现实情况下,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法学实践教育的主要途径。实践基地是提高学生司法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现实社会、接触司法实务的渠道。实践基地的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单一灌输法学理论的做法,使学生从“法官”、“律师”、“检察官”的角度去接触当事人,了解具体案件,了解司法裁判的程序,作出判断,实际应用能力大大提高,加深了对法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司法考试的应试能力,毕业后进入社会,也能很快适应各种纷繁复杂的法律事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状况。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很不规范,大多学校没有很好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形式化现象严重,一味追求数量,仅仅签订了合作协议,未能发挥法学实践基地应有的作用。一是实习基地的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法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法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各地法学专业的学生不断增加,传统的实习基地———法院、检察院和律师事务所的容纳数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再加上学校没有安排实习学生统一住宿的费用,司法实务部门也无法统一解决实习学生的食宿问题,由学校统一联系、安排在学校所在地的实习单位的情况越来越少,大多改为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地点的方式。缺少行之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实习的措施,难以保证实习的时间和质量,使法学专业的实习形式化趋向非常严重。〔3〕二是实践基地单位和指导老师对实习的重视度不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对经济效益日益重视,而学校的实习经费非常有限,没有专门的经费给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实习基地的指导老师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实习基地和法学院系没有深入的合作,有些单位把接纳实习生作为一种负担,不太愿意。很多实习单位对大学生的实习根本不重视,敷衍了事,不愿意分出精力为实习生安排指导老师。有的指导老师无暇顾及实习生,甚至将实习生视为廉价的劳动力,做一些杂事的对象,有的学生去实习了一段时间就干些装订案卷的简单事务而提前结束实习,大多对学生在实践基地的行为不管不问,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三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在实习基地的实习不认真。法学本科生就业困境对专业实习的影响很大,按教学计划,专业实多安排在第七学期。这一时间正好与毕业生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相冲突。因为工作难找,很多学生把毕业后的选择首先放在考研和考公务员上面,把实习时间用来复习备考,对实习敷衍了事,甚至根本不去实习,想办法盖个章来应付检查。几个月的毕业实习成了一些学生四处找工作的专用时间或就业前的试用期。〔4〕有的学生在学校安排的实习基地实习期间经常请假,不遵守作息时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由散漫,用单位电话“煲粥”,利用便利条件上网聊天、打游戏等,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时间都没有办法保证,根本谈不上专业实习的效果。恶性循环的后果是法院等司法实践部门对接受学生实习的热情不断下降,严重制约了法学实践基地功能的发挥。
三、探索法学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
法学实践基地是在法学院系主导下,通过和法律实践部门的友好合作而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建立起来的学生法律实践环境。其目的就是要在这一特殊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提高法科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5〕面对目前实践基地建设运行不畅、形式化严重等现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规范实习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实习基地的功能,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对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整体规划
根据《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方案(试行)》的相关内容,应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法学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分为低年级的实践性法律课程体系如专题辩论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法庭教学法、法律诊所式教学法和高年级的实习课程体系如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同时,由于实践教学的很多环节有赖于实践基地的建立及功能的发挥,考虑到实践教学的形式及校外实践基地不能满足学生需求的现状,应两条腿走路,建立校内和校外两个实习基地,尤其重视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重视模拟法庭的建设和运行。模拟法庭除了应有一定的面积、设施、维修费用等硬件条件外,还应有专人负责、管理。设置兼职的甚至专职的实践教学岗位,科学计算实践教学老师的工作量,调动实践教学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尝试在校内建立和事务所合作的以学院名命名的律师事务所及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等,为学生提供经常性的实践场所,为实践性教学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在当地各级法院、检察院、公证处、律师事务所、仲裁委员会、消费者协会等单位及大型企业的法务部门建立长期固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学校与实践基地签订学生实习的合同,以保证教学实践基地的稳定。
2.改进实践教学的运作机制,探索法学实践基地“双赢”模式的建构
长期以来,在实践基地的运作中,大多是实务部门为学校无偿付出较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提供食宿的便利,指导学生实习。校外实务部门积极性不高,有的是基于人情关系勉强接受,如双方人员变动,实践教学基地也就名存实亡。要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探索对双方都有利的共赢模式。高校要为实务部门提供便利条件,充分发挥高校法律人才的资源优势。〔6〕实务部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的平台。高校要对实务部门作为校外本校法学实践教学基地予以冠名和挂牌,并提供一定的实习经费,给予校外实习指导老师一定的报酬,体现对校外实习基地老师的付出的肯定和尊重,调动校外实习基地老师的积极性;还要解决学生的食宿等问题,消除实务部门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在物资上产生的顾虑;同时,聘请法院、检察院的业务骨干、资深律师等为客座教授;学校还可以利用人才、教学、科研、图书资料等优势,为司法机关服务,如对实习基地的单位开放图书资料、电子信息资料系统,为基地单位提供便利的查询条件,帮助基地单位进行业务培训,为实践基地单位课题研究、疑案讨论、调研决策等提供帮助。实务部门应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有效组织与协调实践教学活动,每年定期接受实习和培训的任务,指导学生参加办案的实际工作。只有建构双赢模式的实践基地,完善法学实践运行机制,才能切实实现法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转换。(本文来自于《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杂志。《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的培养,保障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
法学教育的实践化,实践基地的建设离不开优秀的指导教师队伍。从事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知识和经验,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和经验。根据校内及校外两个实践基地的需要,应建立校内和校外两支指导教师队伍。校内,应建立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的实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双师型”教师非常缺乏,许多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不如搞科研,评职称,不愿在实践教学环节下功夫。必须修正目前单一的考核教师科研的方式,有条件的可设置专门的实践教学岗位,鼓励更多优秀教师担任兼职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并在考核方式、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给予优惠条件。同时,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鼓励学校教师去司法部门挂职锻炼,多途径参与律师事务所、公证处、仲裁机构、公检法等部门合作,参与法律咨询、社会调查、案件诉讼等实践活动,提升专业技能。另外,在校外实践基地建立固定的实践指导教师师资库。加强学校与司法部门的合作,聘请一些资深的律师、检察官、法官到法学院兼职,担任学院的客座教授,在每个实践基地成立时就确认指导教师名单,列入师资库的范围。开展指导教学活动时,要给予一定的报酬,以体现对他们付出劳动的肯定和承认。学校应对实践教学提供固定的资金预算和支持。
4.加强对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考核,提高实习教学的效果
统筹考虑实践教学的问题,列入学生的培养目标体系。在实践基地的实习可以考虑两个时间段,中期第四学期结束前两周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考虑现在第七学期学生大多为了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无心思实习的现实情况,毕业实习的时间提前至第六学期的后两个月,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可以延长至暑假的3周。同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有效组织与协调实践基地教学活动。加强毕业实习检查过程,建立管理制度。在实习之前,学院应召开专门的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期间应遵守的规章制度。明确实习基地的单位也应指定专人负责,成立相应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任务与具体措施,并由专人负责实践教学的具体日常管理工作。不应把学生当作干杂活的对象,应安排在各个业务部门参与具体案件的审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院也应派出富有实践经验的骨干教师与实务部门的小组具体沟通,共同参与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从而使合作协议的各项内容得到切实的落实,也使学生真正能够通过实习有所收获。
要解决法学专业的就业困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法学教学机构及主管部门更是义不容辞。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建立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并进行规范化建设,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主管部门应加强投入,保障实践教学所需要的经费。司法实务部门也应积极配合,给予学生更多的业务指导。建立稳定的法学专业实习基地是加强法学专业实践教育的重要环节。〔7〕但市场经济的背景也改变了过去司法机关无条件接受毕业生实习的状况。学校也应利用自己的长处,为司法机关服务。只有建构双赢模式的实践基地,完善法学实践运行机制,才能发挥实践基地的效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根本上解决法科学生的就业困境。
本文作者:任丹红工作单位:江南大学
- 上一篇:高校法学教学管理的思考
- 下一篇:高校法学教学如何适应社会法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