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节奏与对外汉语教学措施
时间:2022-03-10 08:52:52
导语:汉语的节奏与对外汉语教学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对外汉语教学应从汉语节奏形式与特点方面着手,才能使教学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汉语节奏的主要形式,包括平仄相间、句子重音、文章主旨三种形式,然后对英汉两种语言节奏进行对比,探究节奏特点上的差异,最后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节奏的教学方法。力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节奏规律,深刻感受汉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汉语节奏对外汉语教学措施
每种语言都带有自己的节奏,汉语也不例外。通过汉语节奏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更多汉语特征与主要形式,还能使对外汉语教学中“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得到解答。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不断发展,由起初的直接教学法发展为联合教学法,且教学理念与体系始终受到国外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影响。但是,对外汉语教学与其他语言教学有所不同,许多国外理论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汉语特点,从教学理念、目标与方式等方面着手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路径,及时纠正学生的节奏偏差,才可使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一、汉语节奏的主要形式
节奏一词原本是指所有均匀且有规律的工作进程,多用于音乐领域,而后逐渐延伸到语言领域,是指语言的异同、缓急与高低变化等,主要包括音量、音色、音高与音长四个要素,任何要素在特定时间内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由此产生节奏。因认识角度不同,汉语节奏的形式分类有所区别,根据节拍重音要素在不同语言层次中的区别,可将汉语节奏汇总成以下几种形式。
(一)平仄相间式
汉语音节间的节拍形式为平仄相间,在普通话的四声中,阴平与阳平为高调,也称为平声,上声与去声为低调,也称为仄声。汉语中平仄相间属于典型的节拍形式,在许多成语中都可做到平仄相对,因书面成语是由作家提炼整合,加上人们长期口头流传而成,大部分都已经平仄有律。值得强调的是,格律诗中的平仄相间有气群上的划分,尤其是气群停延前那个音节的平仄,这便是诗论中提及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此外,黏则带有“同声相应”的色彩,呈现出回环往复之美;对则带有“异调对立”的色彩,呈现出抑扬顿挫之美。
(二)句子重音式
在词语组成句子后进行交流时,如若遇到句子重音,在语法结构角度来看应跟着句子内容走。在朗读之前,要求读者先领悟作品的内容与思想,才可准确把握文章中的语意重心,进而强调重音。例如,在阅读“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该句的重音便是“来”与“近”,这样才可展现出即将迎接春天的欢快情感,如若重音把握不当,很可能影响意思表达。可见,读者要做到心中有数,知道重音应落在哪里。例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如若以“挺”为重音,则表达出的意思是“他讲解清晰,我能够听懂”;如若以“讲”为重音,则表达出的意思是“讲的容易,做起来难啊!”可见,同一个句子中重音不同时,所朗读出的句子含义也有所区别。此外,在以快板为代表的文艺形式中,有时为了强化节奏感,重音不会起到表意作用,例如,“小老鼠,上灯台”每个节拍的首个字都是重音,这便产生了节奏感强烈的快板形式。
(三)文章主旨式
一些文章作品也同样带有节奏感,且通过节奏起伏控制情感动向,在情感高潮处将文章主旨充分展现出来。高潮具有集中性特点,但在酝酿期间且需要多个节拍的推进。在汉语节拍中,重音核心为声母、平声、句子重音等,可使汉语节奏更加多姿多彩。按照节拍推进的区别,可将汉语节奏形式归纳为三种类型,即递抑型、递扬型、抑扬型。1.递抑型节拍内情绪跟随景物变化逐渐变得伤感,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作者由景物联想到自身,羁旅秋思情绪渐渐浓烈,最后以“断肠”表达自己的极度悲伤之情。该形式很容易使人感到沉静,并引发思考。2.递扬型节拍中情绪随着景物变化逐渐变得兴奋高昂。例如,《白杨礼赞》中,作者用白杨树的不平凡歌颂解放战争中英勇顽强抵抗日军的战斗英雄们,将情绪推到高潮。该形式很容易使人受到鼓舞,对生活充满希望。3.抑扬型节拍内情绪随着景物变化有时伤感、有时兴奋。例如,《清明》一诗中前两句描写清明时节人们低沉伤感之情,但后两句旅店短暂歇息便可消除舟车劳顿之感,补充体力与精神,使人感到心情舒畅。事实上,在朗读过程中,抑和扬并非直线表达,而是在节拍层次性影响下,使抑扬节奏交叉,逐渐的下抑或者上扬,通过递进的方式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二、汉语节奏与英语节奏的对比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节奏与语调,在语言学习中即便每个字都能掌握准确,如若节奏掌握不当,也很难说出纯正的语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重视英语和汉语间的节奏差异,并重点分析两种语言的主要节奏模式,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满足两种语言的节奏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语言。
(一)英语节奏特点
该语言节奏的主要特点在于重音计时,也就是英语内每个语句的主体都是重读音节,该音节的数量对句子长短具有决定作用。众所周知,英语除单音节词汇之外,还有许多双音、多音节词汇,此类词汇中有些需要重读,有些无需重读,在此影响下,所组成的句子便会出现轻重音交替情况。在不考虑重音词汇的基础上,句子内词汇之间还带有许多重音组合,组合间的个别音节需要重读,但个别原本需要重读的音节会变成非重读,此类组合基本是等时距产生,也就是每个重读音节产生的时间间隔基本相同,无需考虑需要重读的音节中有多少无需重读音节。可见,除语速因素之外,重读音节数量可对英文句子长度起到决定作用。(1)Let’s/listento/the’stor/ya’gain.(2)It’slooks/’asif/itwere’go/ingto’rain.在上述两个例子中,(1)中有6个词汇,9个音节,4个重音组;(2)中有9个词汇,10个音节,同样有4个重音组。但两个句子的词汇数量不同,音节数量也有所区别,但因重音组数量相同,因此其长度相等,在表达期间所用的时间、节奏也必然相同。以诗歌的句子为例,如下:(3)Break,’break,’break.(4)The’coldgrey’stonesO’sea!在(3)中单词和音节的数量均为3,但在(4)中却有6个单词和7个音节。如若在汉语中,会因这两行字数不同称为对仗不工整,但在英语中即便音节、单词数量均不同,但因各行都有三个重音,因此在朗读时仍具有对称感,且长度基本相同,每行基本占三拍。但例3中连续三个重音,尽管与英语中的轻重结合模式不同,却能够在特定情景中展现出诗人强烈的情感,读者也更容易接受。
(二)汉语节奏特点
该语言的节奏特点在于音节计时,也就是句子的主体是音节,对句子长短起决定性作用。与英语不同,汉语每个汉字的音节具有唯一性,音节之间界限分明,在朗读时要求字正腔圆,不可含糊。例如,“张大勇”拼音为“zhang’dayong”而不是“zhangda’yong”,因此汉语各个音节所占时间基本相同,汉字数量对句子长短起决定作用。此外,因汉语中的声调带有表意作用,可削弱重音效果,因此在汉语交流时没有差异较大的轻重音,只有节奏方面相对的轻重音,例如歌曲小节内的强拍、弱拍等。除非朗读者特意在某个字音上加重处理,才会将其突显出来,产生明显的重音。(5)看起来要下雪。(6)让我们听一遍音乐吧。在(5)找那个有6个词,也就是6个音节;例(6)中有9个词,也就是9个音节。在朗读时可感受到(6)所用时间要长于(5)。这两个句子均没有明显的重音,如若需要加重某个读音只能是故意为之。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节奏教学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节奏教育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句子长短、停延、声调起伏等基本节奏,并及时纠正学生违背规律的发音,使朗读、造句等能够与汉语节奏模式相符合。在汉语教学中,可通过反复阅读培养自己的语感,这对学生汉语功底要求较为严格,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一般只要求其能够准确读出课本上的词句即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探究多种教学方法,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尽快对汉语节奏形成正确的认知。例如,可采用标注法教学。在教材原本拼音基础上,教师还可传授学生符号标注法,对句子的起伏、停延等进行标注,由此展现语句节奏。例如:’同学们→//,明天/我们/去’爬山↘。教师先告知学生不同符号代表的含义,即“/”代表停延,数量越多说明停延时间越长;“↘”表示重读,数量越多读音越重;“→”表示语调,包括平声、降调等等。在初学阶段,符号标注较为详细,先由教师泛读,待学生对节奏有所认知后,便可尝试自己根据符号朗读。在后续学习中,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节奏,符号数量逐渐减少,直至彻底脱离符号辅助。此外,还可采用吟唱与朗读法。针对节奏性较强的语句,教师可采用朗读、歌唱等方式,结合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记忆与认知。在初期阶段,可将常用字按照声调顺序编成歌诀“中华语调、非常好记、阴阳上去、高扬起降”等等。为了增强记忆,教师还可利用学生新学的课文与生词等创编一些节奏感强烈的距离。为使学生能够掌握节奏,还可将语言学习与身体动作相结合,通过摆动身体、跟随节奏打拍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中高阶段的学生,还可将诗词、现代诗歌等引入其中,鼓励学生编写“原创”,切实感受汉语节奏的奥妙。
(二)调整教学策略,纠正节奏偏差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因汉语节奏较为特殊,与学生的母语有所区别,导致一些外国学生在说汉语时常常带有“洋气”,有时不是因没有学好词汇和语法,而是未能掌握节奏模式。对此,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针对学生存在的节奏偏差进行纠正和指导。例如,对于发音快慢不定、轻重失衡的学生,有时会将“你好”读成“你袄”或者将“西安”读成“鲜”,这实则是未能掌握音节发音方法的表现。在汉语体系中,音乐以等重等长为根本,轻重变化为末,教师应引导学生一字一音的说话,强调“字正腔圆”,注重句子的重音而非词的重音;又如,一些学生发音时话语断断续续,随意停顿,不但听起来不舒服,还会产生歧义。如“爸爸说/我不对”和“爸爸/说我/不对”便是两个不同的意思。对此,教师应教会学生准确把握停延的位置,在停延时应重视音节间关系,朗读时应带有中断延连的感觉,且只有句子之间才会有较长停顿。
(三)掌握节奏规律,感受语言艺术
对外汉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字正腔圆、表情达意,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使读者与作者内心擦出火花。对此,学生应掌握节奏规律,深刻意识到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才可真正感受语言艺术。1.掌握基本腔调基调需要朗读者事先想好,怎样表达感情?表达什么感情?达到怎样的目标?等等。文章语境和主旨对基调具有决定作用,要想表达兴奋情感则要用欢快基调,若要表达悲伤情感,则要用低沉基调。例如,在朗读《江城子》时,在读到“十年生死两茫茫”时,便要用缓慢低沉的基调;在读到“老夫聊发少年狂”时,便要用到兴奋高亢的基调,如若二者对换,则会使听者十分难受。2.明确语篇结构停延包括音长与语流音空,可有效解决语流方面的分合情况。言语链的本质在于停延,因音强、音高需要叠加到音空上,朗读者不但要层次鲜明,还要把握好语篇结构。例如,在朗读《春雨》时,该篇内容以植物口吻介绍生长过程,包括发芽、开花与长大等阶段,应有节奏地表达出春雨的兴奋感,如若没有停延或者随意停延都会产生混乱,如“不去告你/不是人”和“不去告/你不是人”,便会给人两种不同的表达含义。3.灵活运用鼻音语意鼻音有助于主旨表达,鼻音的掌握和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怡园茶话》中的“台湾的茶/故乡的茶壶/倒出来的……尽在这一壶中”,该文章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从“倒”和“尽在”两处表现出来,因此在朗读时应使用强气流朗读,并前后停顿,灵活运用语意鼻音展现诗人真情实感。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对外汉语教学的地位随之提高,该门学科教学应把握汉语特点,加强汉语节奏的研究,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调整教学策略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英汉语言在节奏特点上的差异,并掌握汉语节奏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打好学习基础,改正错误的发音习惯,使汉语学习更加迅速且高效,并能够深刻感受汉语文化内涵与语言艺术。
参考文献
完颜雯洁2017《浅谈汉语拼音和汉字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位置和关系》,《汉字文化》第6期。
廖佳2019《浅谈对外汉语教学听力课中的几个问题》,《社会科学家》第3期。
作者:刘丁溢
- 上一篇: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与对策
- 下一篇:融媒体时代广播节目视频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