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时间:2022-09-21 10:28:23

导语: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摘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GIS)课程为例,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其在GIS课堂教学中的定位,探讨GIS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举措,尝试将新时代的思政教育融入GIS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为实现我国GIS课程思政的改革和培养创新型GIS人才献计献策。

关键词:课程思政;GIS;课堂教学

一、目前GIS课程思政的不足

2017年召开的党的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新指南,实施新战略来制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展现新作为以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宏伟蓝图顺利实现。[1]建设教育强国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因此,在“四新”的思想精髓指引下,如何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有效结合专业课堂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方案,不断提升专业教学的内涵和质量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和期待具有重大意义。[3,4]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简称GIS)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集计算机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为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5]它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要求学生掌握GIS理论与技术方法,领会和把握GIS的科学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培养综合应用分析能力来解决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和城乡规划设计等问题。GIS属于自然科学课程的一种,目前全国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GIS相关课程。然而,经过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并调研国内诸多高校,发现GIS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具体表现如下:首先,GIS课程对思政教育的重视度不够。目前GIS课堂教学过分强调自然科学或技术价值,缺乏GIS科学伦理、社会主义价值观与思想道德教学,忽略GIS技术价值的理性思考和科学文化内容,导致学生缺乏使用技术的价值判断标准与能力;其次,GIS课程的中国元素内容偏少。GIS技术从欧美发达国家诞生,现有的教学内容大多沿用欧美技术的案例内容,较少涉及中国特色的GIS理论或教学案例,导致学生较少了解国内GIS发展状况,缺乏中国GIS技术与文化自信;最后,GIS课堂教学缺乏亲和力与课堂活力。目前GIS教学形式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法,加上理论课程缺乏人文与文化气息,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出勤率低,玩手机现象严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目前课程思政与自然科学课程教学结合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其他相关学科。如余江涛等分析课程思政与理工科课程结合的短板和难点,指出教师实践课程思政的具体要领。[6]高锡文和张威总结上海高校和浙江大学探索课程思政的实践工作,尝试构建思想政治课程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7-8]GIS学者尚未开展地理信息相关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思政教育在GIS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定位并不明确,GIS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结合的相关经验和案例也较为缺乏。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结合GIS课程特点和思政教育的优势,剖析GIS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定位,提出GIS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对应措施,帮助解决GIS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高等教育目的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二、GIS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定位分析

(一)GIS课程思政的内涵与特点。GIS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新的课程,而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即GIS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专业课程。[9]GIS课程思政的基本涵义是:GIS专业课程具有传授知识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思想信念与道德素养的作用。[10]GIS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思政课程是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而课程思政则属于隐性教育,将价值观与思想素质的培养隐性植入到专业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思想与精神的正向成长。[11]GIS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GIS课程思政既包括思政课程内容,又体现社会主义的特点,教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并继承和传播中国先进的GIS文化。GIS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教学相辅相成。[12]教师在讲授GIS专业知识的同时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生动、形象地开展思政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素质,促进GIS专业知识的学习。(二)GIS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定位分析。课程思政的总目标为立德树人,全面贯彻和践行党的“四新”思想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13]GIS课程思政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培养,确立的目标如下:立足党的“新时代、新指南、新战略、新作为”(四新)思想,着眼于“中国国情、市情、校情和GIS课情”(四情)的现实需求,贯穿“爱自己、爱他人、爱学校、爱祖国”(四爱)的递进式价值教育理念,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思想精髓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GIS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融合,培养学生形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良好的GIS科学精神与价值取向。GIS课程思政结合专业知识特点来有效融入育人内容,使得专业课程更有情怀、有味道、有气质,在专业学习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GIS课程思政目的为充分发挥专业课程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育人价值,需要满足三方面的要求:首先是精神宣传教育的要求。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是课程思政教学的首要目标,因此需要在GIS课程中体现精神层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使学生了解国家和社会的GIS发展现状。其次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要求。我国有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有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的GIS文化。因此,课程思政需要引导大学生的GIS文化自信,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GIS文化和事迹。第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要求。课程思政强调在价值引领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的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因此,GIS课程思政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三、GIS课程思政的改革举措

(一)提升教师素质。在思想意识方面,GIS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不断加强党的“四新”思想精髓与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坚定自我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树立高尚的师德师风,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教师需要将自身的道德价值信奉统一到具体的GIS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GIS课堂教学进行言传身教,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引领GIS课堂教学的正确思政学习方向。在知识准备方面,GIS教师要注重专学和博学,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与“四情”内容挖掘。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GIS前沿技术和方法研究,钻研GIS课程的专业知识来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并积极运用GIS技术来解决国情、市情、校情等热点问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产力,从实践中提升自我思想政治水平。在教学设计方面,GIS教师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课程设计工作,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涵,深入挖掘思政内容与GIS专业知识的结合点,实现“四爱”思政元素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二)优化思政内容。GIS课程思政融入思政内容到课堂教学中,将以党的“四新”思想精髓为指引,结合GIS技术发展的“四情”特点,打造“四爱”递进式思政教育理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学生在思想政治和专业方面的全面成才。首先是立足“四情”的“四新”思想教育。课程首先分析GIS技术发展的国情,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新时代特征,从个人出发来做好GIS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定位;其次,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南,结合市情和校情,教育学生在利用GIS解决问题中逐渐形成“用事实说话,用实践成效检验”的科学精神与求真务实的思想意识;再次,积极落实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到个人课程学习与未来发展规划中,引导学生形成“分步实施、踏实前行”的战略定力和耐力。最后,发挥落实新作为的思想指引作用,教育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细致剖析GIS课情的特点,通过不断努力来实现个人学习目标与自我超越。其次是融合自然科学属性的社会主义GIS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学生文化自信的根基,大学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文化传承的作用。首先,课程结合GIS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从自然科学的理念出发,引导学生尊重和继承我国优秀传统自然文化;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入当代GIS名家、大家及优秀典型事迹,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先进文化感知思维;再次,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入我国GIS技术前沿成果,提升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后,课程教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看待国内外复杂的GIS文化思想潮流,指导学生辨识并抵制各种伪GIS文化思想,确保我国文化传承的一致性与始终先进性。第三是贯穿GIS专业教学全过程的“四爱”价值教育。课堂教学首先教育学生“爱自己”,通过教师自身的良好举止行为和言语谈话,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注重仪表仪态、着装言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精神面貌与自我管理习惯,培养学生“自由、乐观、积极上进”的人生态度。其次,在GIS实验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教育学生“爱他人”,引导学生形成“仁者爱人”的博爱观,利用小组课程作业来塑造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集体责任感与荣誉感,将“友善、诚信、平等”融入学习过程中。再次,课程设计学校公共设施GIS优化的实验来培养学生“爱学校”,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正确认识个人与学校小型社会的关系,提升学生的GIS专业素质,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养,全面贯彻“公正、法治、诚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最后,课程结合法律法规与典型案例分析,教育学生“爱祖国”,提高学生的测绘保密意识与版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利用GIS服务国家安全、生态平衡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爱国意识,引导学生抵制非法行为和威胁言论,坚决反对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贯彻“富强、爱国、和谐”等社会主义价值观。(三)创新教学方法。结合GIS专业内容的特点,克服传统GIS课堂教学的不足,采用混合型的教学方法来融合思政教育到GIS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思政内容来灵活采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分组学习讨论、案例教学法和移动教学法等组合方法,通过师生面对面对话和学习来探索新型的GIS课程思政教学方法。针对精髓的“四新”思想教学,采用视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和小组讨论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例如学期初组织学生观看党的会议视频,启发学生对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计划来制定适合课程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定位。再如同济大学在思政教育中,组织学生在课前网络慕课资源中观看一部与所讲专题相关的红色电影作为预习,并设置专题的思考题,激发同学们后续更深层次的GIS思索。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定期小组讨论方式来检查课堂作业和学习情况,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求真的学习态度,不断提升自我思想意识水平。针对社会主义GIS文化教学,采用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和移动教学法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工作。例如武汉大学和同济大学等以“武汉大学六位院士20年共上一门课”“时代楷模黄大年”“中国天眼FAST”和“我国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事迹和经验来展示先进的GIS人物和科学文化。针对“四爱”社会主义价值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情景教学、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等方式的组合,贯穿“四爱”价值理念到GIS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中,以隐性嵌入的方式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GIS的兴趣。例如结合GIS的四情特点来设计主题作业,采用慕课在线学习、分组讨论和上机实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利用GIS技术解决校情问题,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培养“爱他人”和“爱社会”的价值观念,提升专业素质并强化社会责任感。(四)完善评价方式。GIS课程思政不作为独立评分模块,而是融入到GIS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来完成评价,将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和评价标准融合思政元素,评价思政元素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成效。GIS课程考核采用“专业知识考核+课程思政考核”两个层面来综合考评。专业知识考核侧重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通过GIS实践能力考核、实验报告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来进行客观考评。课程思政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地理信息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国家安全保密意识等内容,设计人文内涵评价指标、职业素养测试、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个人陈述等考核方式,辅助自我评价、团队评价和教师评价结果全面评价学生健康发展的质量水平,甚至实行“一票否决”的思政教学评价原则。课前,教师列出主题范围,学生通过慕课在线资源和图书馆资料自备案例材料并提交个人陈述内容。课中,教师通过时事点评、学生个人陈述点评、引导学生互评和小组讨论实现各种观点的辩论与统一,将知识考核与国家安全意识、思辨能力、案例分析和专业精神等有机融合,保证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课后,学生通过线下方式在小组内部协作来进一步完善课堂个人陈述内容,进一步明确国家安全保密意识的重要性。思政评价挖掘GIS专业知识传授背后的以“四爱”为主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成效,全面评价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作者:孙伟伟 杨刚 陈碧远 单位:宁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