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目标分类设计探讨
时间:2022-12-02 03:56:24
导语:高中地理目标分类设计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而枯燥难懂的理论成为教师科学设计教学目标途中的“拦路虎”。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明晰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过程,旨在丰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案例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教学目标分类;目标陈述;高中地理
1问题提出的背景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过程中制约着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流程和教学评价设计,起着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1]。简而言之,教学目标明确一门课“教什么”和“教到什么程度”[2]。目前,地理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时,存在以下问题:只停留在“写在教学设计中”;目标描述抽象模糊,难以操作和观测[3];忽略学生的差异性[4]。通过查阅文献,笔者发现,具体到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实践的研究很少。面对枯燥难懂的理论,不少教师望而却步。因此,如何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是一线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纵观国内外教学目标分类设计理论,产生影响深远且成效突出的有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研究。据此,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和教学实践,明晰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方法,旨在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目标设计案例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理论基础与方法步骤
在平时教研中,笔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地理教师不会运用相关理论指导教学目标设计。据此,梳理目标设计相关理论,是本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1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认为,教学目标包含知识和认知过程两大成分,二者缺一不可。要将知识和认知过程结合,首先要弄清知识分类和认知过程。布鲁姆根据知识的不同特征、不同深度将知识划分为四种: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反省认知知识。将认知水平划分为六种: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5]把知识维度看作纵坐标,认知水平看作是横坐标,两者就构成一张二维表,如表3所示。2.2教学目标的陈述。关于教学目标陈述技术,目前世界上较有影响的有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格伦兰内外结合目标陈述法、艾斯纳表现性目标陈述法。三种方法各有千秋、各有侧重。如表1所示。2.3教学目标设置的一般步骤。现代设计理论指出,为保证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必须要对学情、教材、课标进行深入分析。[6]据此,笔者结合相关理论,确立目标设计具体过程为:①分析教材和课标后进行知识分类;②根据学情和课标要求确定认知水平维度;③将知识类型和认知水平分析结果放入二维表;④选择匹配的行为动词和确定学习内容;⑤选择合适的目标陈述方法进行最终目标陈述。流程如图1所示。
3目标设计实例分析
笔者结合相关理论,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做了以下尝试。3.1分析学情,明确起点。本课例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在思维上具有比较成熟的形象思维,而属于较高层次的逻辑、综合、创新思维等则在慢慢发展中。关于大气的成分和与大气受热过程相关生活现象,如一日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点等,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基本原理缺少理性认识,因此需要借助示意图来帮助学生学气的受热过程。3.2课标为本,教材为辅。课程标准是教学目标设立的根本,课标对这节课知识的要求强调对大气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需要借助一些基本原理图来学气的受热过程,落脚点应落在学生如何运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关于大气有两个要点:大气的组成和大气的分层。只有大气的组成在教材中被简单提及,所以需要补充相关内容。而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学生掌握大气的热源、大气如何受热,其间产生的“温室效应”与生活密切关系作为重点内容学习。[7]综上,在课标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笔者确立了这节课的必备知识:①大气成分;②大气垂直分层;③大气的受热过程;④运用原理解释现象。3.3知识分类,确立水平。结合相关理论,笔者在知识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学生需要达到的认知水平,如表3所示。以“大气的成分”为例,“大气的成分”属于地理名称,属于事实性知识,根据课标要求,认知维度属于记忆层次。以此类推,本课例中的4个关键知识依次明确相应的类型,以便放入二维表(如表3所示)和确定目标陈述中的行为动词。3.4选择方法,陈述目标。根据表1可知,马杰行为目标陈述法适宜表达事实性、概念性知识。因此,本课例选择马杰行为目标方法作为本课例的目标陈述法(如表4所示)。地理特级教师冯丹老师特别重视目标的设定,她指出:学生要理解教师提出的目标是非常艰难的,而设置可测量的目标是突破这个过程的关键。因此,在措辞上要运用具体的、可观测的动词,例如“绘制”大气的受热过程图等;在认知水平上,需要上升到理解和运用的高度,如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表5所示)。
综上,目前目标设计存在两个关键问题:①对理论理解不透彻;②没有运用理论指导目标设计。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结合实例明晰教学目标陈述的一般过程。当然,本文还存在些许不足,主要体现在未关注教学目标设计的差异性,本课例教学目标的设置基于课标的最低要求,属于较低层次。对于优生而言,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这无形中体现着“教育不公平”。为此,笔者也明确未来努力的方向,将来要设计出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以促进不同智力结构的学生发展。只要你我共同努力,认真探索,相信在科学大道上可以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王民,仲小敏.地理教学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6.
[2]皮连生.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置与陈述[J].花都教研,2015(1):13.
[3]陈照麟.遵循教育规律,构建科学课堂(续).花都教研[J].2015(1):3-4.
[4]李家清,陈实,等.走进新课程:论地理教学的设计与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7(4).
[5]王小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的目标体系[J].花都教研,2015(3):65-68.
[6]李家清.中学地理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19-131.
[7]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72.
作者:廖城妹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第一中学
- 上一篇:初中地理如何构建高效生本课堂
- 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