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研究
时间:2022-11-17 03:48:55
导语:初中地理“生本”课堂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当前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应该从“以教为本”走向“以生为本”,从“知识素养”走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教学上的深刻嬗变和华丽转身。生本意识的唤醒、合作协商的张扬、符合实际的探究等等都是“生本”课堂的具体体现。地理教师应该是“生本”课堂的建设者、更新者和坚守者。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意识唤醒;合作协商;探究
拓展时下,人们热议的核心素养,终归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亦然。如何落实?窃以为,渗透生本意识不可或缺。须知,教师的精彩可能与学生的成长没有关系,教师的深刻也不能代表学生的优秀。唯有减轻教师的“扶着走”,强化学生的“自己走”,才是对学生较大的呵护和负责,才是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应有之义。当前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应该从“以教为本”走向“以生为本”,从“知识素养”走向“核心素养”,真正实现教学上的深刻嬗变和华丽转身。
一、趋向:生本意识的唤醒
课堂是“唤醒”和“激励”的地方。如何“唤醒”?窃以为,一方面在于知识的呈现方式———是纯理论介入,还是通过多媒体声光色的耀眼介入;另一方面在于教师要充分放权———包括看图权、疑问权、追问权……这一切在于教师高度的警觉、敏感和理念转变。当教师真正把学生放在心上时,从内心深处唤醒生本意识,真正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重时,课堂的中心变成了学生,生本课堂的实现变得触手可及。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中国的水资源》的部分教学片段:播放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多媒体视频,主要出示长江黄河流量曲线图,把“它”当作“病人”的X光片,而把学生当作诊治“病人”的专家分析“病情”:流量曲线表明夏秋多,冬春少。在此基础上追问:时间分配不均会给水资源的利用带来什么问题……时间上如此,那么,空间的分配上如何呢?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上述教学设计中,并非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述水资源在分布上的不均衡,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图,自己当“大夫”,自己去实践,从中发现水资源的更多真相和奥秘。正是自己当“大夫”,学生在厘清了水资源之所以不均衡的时间原因;正是对“你通过什么方式了解到南北方水资源的不均衡”的追问,学生厘清了水资源之所以不均衡的空间原因。显然,这样的课堂真正落实了“以生为本”,真正体现了“以学为中心”,对于培育学生“勇于探究、乐学善学”等核心素养是很有好处的。
二、互动:合作协商的张扬
既然强调“以生为本”,那么教师高高在上的单项灌输就是要不得的,就是应该予以摈弃的。反之,应以互动式、交流式、协商式的方式推进课堂。的确,唯有学生互动起来,才是成功课堂的标志。让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尽情碰撞、彼此欣赏、互为补充、你我接纳,才是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地理课堂所更加需要的境界。为此,地理教师应该搭建更为人性化的场域:少一些单项灌注,多一些生生互动;少一些孤军深入,多一些合作协商。对于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因为合作而打开的学习版图愈开阔,孩子们愈能受到多方面的淬炼与锻造。
三、拓展:符合实际的探究
好的地理课堂应该“既立足于本学科又不局限于本学科,既着眼于当下学习又放眼于未来发展。”[1]的确,仅仅拘囿于教材是不够的,仅仅拘泥于课堂也是不够的,跳脱出来,联系当地实际进行更深层次更有意味的探究,一方面可以快速点燃孩子们的兴趣之火,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学习完《中国的水资源》之后,教材中让学生结合所学填写“华北地区缺水原因及其环节对策”的方框图。教材作如是选择,并不意味着我们也要亦步亦趋。我们完全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拓展,从“华北地区”转移到“西北地区”,从他处转移到自己家门口。比如,民勤本就是个严重缺水的沙漠地区,那么何不引领孩子们就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民勤的水资源展开探究活动呢?正是本着这样的一个为家乡出谋划策的探究,诸如“修缮红崖山水库、合理开采地下水、控制耗水企业”等多元化的答案或措施才“纷纷出笼”。可见,给予学生“一点空间”,他们会还你“十分精彩”。初中地理教师堂,就应该引领孩子们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上,大胆探究,勇于开拓,尽情延伸,打造摇曳生姿的生本课堂。
总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情,充分挖掘出初中地理教材中的“趣味点”、“生成点”和“延伸点”,让全部学生动起来,让整个课堂“活”起来,一点一滴地开掘有利因素,打造生本课堂,培育核心素养。地理教师应该是“生本”课堂的建设者、更新者和坚守者。
参考文献:
[1]孙明霞.追求“人课合一”的课堂[J].教师月刊,2016(2):043.
作者:李桂珍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
- 上一篇:寄生虫学检验教学分析
- 下一篇: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的作用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