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图形判读能力培养
时间:2022-11-26 03:42:18
导语:地理教学中图形判读能力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地图是地理教学应用中的重点和难点,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学实践证明,地图有助于学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在图上进行综合归纳与分析,使之规律化、整体化,形成知识体系,易于学生接受,但读图也是学生地理能力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文章主要分析地理课堂教学中不同类型图形的属性和特点,归纳读图的方法和规律,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地理教学;识图能力;等值线;统计图法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经常性地使用地图,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归纳,也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空间概念的构建。从近几年地理高考发展趋势来看,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不断加强,几乎逢题必图。而且试卷中的图形很少照搬教材,这些图形立足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应用性很强,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对考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地图基础知识和图文阅读判断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需求。
一、讲清识图知识,夯实学生的识图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有关地图知识的章节,要讲清讲透,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读图的基本能力,比如比例尺、方向、注记、经纬网等内容,都是识图的基础知识。关于比例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概念和表达方式,更要让学生掌握在图上量算距离的计算方法,理解比例尺与图幅大小的关系,能根据需要选取适当的比例尺,培养学生地理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关于方向,不仅要让学生懂得地图上三种方向的表示方法,对于有指向标的地图,还要让学生明了指向标的含义,即能严格按照指向标的方向判定图中各点的相对位置。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应该让学生掌握经纬网的概念及其用途,掌握经纬网识图规律,严格按照“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定位。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各种图例、符号和注记所表达的地理意义。熟悉常用图例,养成读图先看图例的好习惯。
等值线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图形,它们一般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判读此类图形,首先应该注重掌握等值线的五个基本特征:同线等值;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等值距,同一幅图中等值距相同;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等高线图中陡崖地形除外);等值线都是闭合曲线,没有闭合的是受图幅所限;等值线的弯曲度表明其弯曲处两侧的变化程度。这些都是在阅读、分析等高值线图中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次,在判读等值线图时,要清楚等值线图的五个判读要领:极值与数值范围,如等高线的海拔最大、最小值和区域地势起伏大小;延伸方向,如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疏密程度,如等压线判断风速大小(密集风速大,稀疏风速小);弯曲状况,如等高线:山脊(向低处凸出)、山谷(向高处凸出);局部小范围闭合,如等压线:判读气压场类型——高气压(中高周低)、低气压(周高中低)。因此,平时在训练学生分析等值线图时,教师应多采用一图多用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懂得如何综合迁移各方面相关知识,理清各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还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图文转换和图图转换能力。
三、传授判读技巧,避免学生的识图失误
地理分布图的判读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似乎都很轻松,但大多学生却经常出现失误,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十分清楚且熟悉掌握运用地理分布图的一般判读技巧。第一,要认真阅读地理分布图的名称,即图名,做到有的放矢。这往往是学生最容易忽略的,学生对地理分布图的判读常常操之过急,会直奔主题直接阅读地理事物的分布,因此缺乏针对性,往往事倍功半。读图时必须注重对图示区域的整体性认识。如读“中国水稻分布及商品粮基地分布图”时,就应该提醒学生注重地图名称所含的两个知识要素:范围——中国;主要内容——水稻分布及商品粮基地分布;其他的内容不在判读范畴。当然,更多时候读图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会在题干中加以说明,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题目中的内容和要求,从中发现分布图所指的区域。第二,认真阅读图例。学生在阅读分布图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一边读图中内容,一边阅读图例,出现相互干扰、相互遗忘且花费大量时间的现象。正确的步骤是先通过阅读图例,再去读分布图,这样才能节省时间提高判读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考试图而言,它既可能用常规图例,也有可能重新设计图例,这需要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养成阅读图例的好习惯。第三,阅读图中分布内容。在前面的基础上,要对分布图中的内容采取“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办法进行正确研判分析,凡是关系到区域地理的内容,都要准确地判定它的区位,判定区位主要依靠两点:地理坐标和区域特征。判定方法一般遵循以下两个步骤: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地进行。第四,分析回答问题。在确定方位和分析内容后,回答问题要针对设置的问题,拓宽思路,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考虑作答。如认准了中亚地区之后,就不要将思维局限于初中的世界地理,许多初高中的地理内容是交织在一起的,有些看似初中地理的内容,常常要用高中地理知识去解答,这就要求学生要放开思路,积极联想。回答问题时,要按题目的要求,综合各方面的分析结果,熟练运用地理专业术语予以做答,答案要准确、语言要简洁。
四、讲清识图要点,提高学生的识图效率
地理统计图是指根据统计数据绘制,用以直接反映地理事物特点和联系的各类图像,是中学地理教材图像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地位是其他图像不可替代的。首先,能够定量地说明地理事物的结构,如干洁空气的组成。其次,能简明地反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再者它还能直观地揭示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如“太阳辐射能随波长分布图”。在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阅读、分析、运用地理统计图,能够使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能力在思维过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1.柱状图的判读。柱状图是用一系列高度不等的纵向条纹表示数据分布的图形。在判读柱状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组的数据教会学生如何画好柱状图形,明确柱状图的名称或图名,纵坐标、横坐标所表达的地理要素含义以及图例的内容,再根据柱子的不同高度分析它的变化趋势。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降水柱状图的分析,七年级上册课本“降水的季节变化”标题中的A图所示,首先从图上可以得到该地一年降水总量大约在500~600毫米,因为每条柱子高度代表每月的降水量,只要将十二个月的降水量进行累加即可得到全年降水总量。其次根据各月柱子高低不同,从而分析出降水各月分配情况,就可得出该地年内降水各季节的分布状况。
2.曲线(折线)图的判读。曲线或折线图是显示地理事物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连续数据,用来分析地理事物发展趋势的图形。判读该类图形最重要的是要先找出现数据极值的位置所对应的空间和时间,然后根据极值的走势来分析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及原因。如“人口增长模式图”,判读时应将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三个地理要素的空间变化规律逐项理清后,才能归纳总结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种类型。这类图形有时也存在几条线的交叉,干扰性大,迷惑性强,判读时一定要逐条分析,逐项突破,才能获取正确的地理要素信息。《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应该把地图的应用列为培养学生技能的主体要求。”基于地理教学中的空间区域分布的任何现象都可以通过地图加以体现,所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仅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以上所列举的两种图形是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图形,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图形分别表示不同的地理信息或地理现象,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图形,只要学生掌握了以上判读的方法和技巧,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奚春兵.地理图形:培养创新能力的载体[J].地理教学,2000(4).
[2]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百度文库—教育专区—高中教育—高三政史地[EB/OL].[2016-10-18].hulinmin0202002016-10-18.
[3]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地理国际宪章[EB/OL].https://www.xzbu.com/9/view-8477157.htm.
作者:侯小宁 单位:永泰第一中学
- 上一篇:奥派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研究
- 下一篇: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