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手势与聋人手语运用结合

时间:2022-10-29 10:57:22

导语:地理教学手势与聋人手语运用结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理教学手势与聋人手语运用结合

摘要: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手势运用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学手势有利于学生的多感官学习,便于学生记忆理解,提高课堂效率。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地理教学手势在方向、位置等要素上对严谨性有较高要求,聋人手语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在表示地理要素的位置与演化过程方面一定程度上优于有声语言和手势汉语。将地理教学手势与聋人手语结合,有利于提高地理教学手势的严谨性、实用性和直观性,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地理教学手势;聋人手语;多感官教学;直观性;空间位置性

教学中手势的运用是多感官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在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对方位、空间等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更加严谨、直观和实用的手势语言,聋人手语由于其直观性,可在地理课堂中与地理教学手势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感官教学中的视、听、动觉

多感官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动觉、触觉、嗅觉等一系列感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课堂效率。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个平均学习水平的班级里,29%是视觉主导的学习者,34%是听觉主导的学习者,37%是动觉主导的学习者。因此一个高效的课堂应该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动觉多种感官,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感官。地理课堂中的视觉性主要是指教师的板书、书面教材、多媒体教材、教具的使用和教师的体态语言。教学手势是教师体态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中的教学手势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无意义的教学手势,即教师在授课时伴随课堂进行而做出的无意识或半意识的、习惯性的动作,以配合口头语言的表达,这类仅仅是一种情感性手势,既不具备地理指示性意义,也无实际的内容性;一类是设计性的、有指示意义的教学手势,即教师在备课时提前设计好的,具有地理指示性意义的教学手势,每一个手势语言代表某一地理事物或过程,是理性思考后形成的手势语言。地理课堂中的听觉性主要是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多媒体的运用播放等有声语言。听觉感官是中小学教学课堂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感官。地理课堂中的动觉性和触觉性主要指的是教具的使用和教学体态语言的模仿。学生通过对教具的使用和对教师教学体态语言的模仿触发动觉和触觉。教学手势是天然的教具,学生通过对手势的把握可以进一步促进学习。

二地理教学手势在课堂中的运用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由此可见,地理教学需要把握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点。地理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空间立体性,对于学生的空间位置掌握性要求较高,由于地理学的综合性,学生需要理解掌握地表各个圈层的各种地理要素,数量繁多且相对细碎,而且各地地理要素千差万别,各地域之间又存在着巨大差异,要求学生能够加以区分和联系。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在地理教学中要重点把握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性和演化过程,而地理教学手势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向学生表达与演示地理事物及其动态演化过程,直观的展示课堂内容。地理教学手势在地理课堂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地理课堂中教学手势的运用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优点。对于教师来说,手势语言相对于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更具有灵活性和直观性,通过手势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实现师生良性互动,使教师及时获得课堂反馈。对于学生来说,手势语言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双手是每个学生都天然拥有的教具,可以一定程度解决教具不足的问题,通过手势动作的模仿,可以加强学习。

三聋人手语的直观性与空间位置性

聋人手语是指有听力障碍的人通过手势比量动作进行互相交流的一种手的语言。由于听力缺陷阻碍了有声语言的传递,听障者在交流时需要一种更加准确直观的语言表达意识思想,对于听障者来说,他们接受信息的第一渠道并非听觉,而是眼睛所看到的视觉现象,因此手语相对于我们天然的手势动作更加具有直观性和空间位置的准确性,聋人手语使人通过双手的方向、位置、相对位置、运动过程直接表达或模拟事物。所以在地理事物的表示方面,聋人手语具有自然手势动作天然无可比拟的优势,即高度的直观性和空间位置性。聋人手语在地理方面的直观性和空间位置性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理要素的指代性。聋人手语可以采用象形法,使用一个手势指代一个地理事物,如双手食指和拇指相合,形成圆圈置于头上方,表示球状天体挂于头顶,指代“太阳”;一手伸出拇指、食指、小拇指,其余二指合拢,手心朝内,长短不一的手指代表高低不同,仿“山”字形,借以表示“山”;双手侧伸,掌心相对,向前作曲线状移动,表示两岸蜿蜒前伸,借此表示“河”。

其次是地理事物的象征性。聋人手语可以采用象征法,利用某一事物的显著特征表示此类食物,如因郑州是京广铁路、陇海铁路等多条铁路的交汇处,因此将左手食指横伸,右手五指捏住左手食指尖处转动两下表示“郑州”;承德地处棒槌山附近,右手五指合拢,左手微曲,右手从虎口从上钻来表示“承德”;地球因其自转特征,表示时一手握拳,以腕部为轴心转动一圈,象征地球自转,进而表示“地球”。

最后是地理过程的模拟性。聋人手语可以通过双手的位置变动、手形变化、方向变化模拟某一地理过程,如一手拇指、食指两指弯曲成半圆形,从一边向另一边作半弧形移动,象征从日出到日落,即一天的时间,表示“一天”;同理,右手伸食指,指尖向右外侧横放,然后作弧形向上移动直立,象征太阳逐渐升到头顶,表示“上午”;将左手背斜向右下方,右手五指置于手背上方,然后突然顺左手背向下滑动,如土层下落,表示“滑坡”。综上所述,聋人手语因其视觉为先的原则,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空间位置性特点,可以直接的将抽象化的事物用双手表示成粗略的实物形式,具有较大优势。

四地理教学手势与聋人手语的运用结合

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可以将地理教学手势与聋人手语相结合运用。聋人手语可以一定程度上调整正常听者听觉先行的先入为主的特点,以视觉先行取而代之,进行地理教学手势的开发,使地理教学手势更加直观、准确、严谨的表示地理要素、现象及过程,进一步发挥教学手势在课堂教学上的作用。同时,将教学手势结合手语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便于同学们记忆和理解。但在将地理教学手势和聋人手语结合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分清主次,不能本末倒置。要注意教学中始终是以教学手势为主,聋人手语只是作为其改进的一种参考辅助,不能过分追求教学手势贴合聋人手语,而应在教学手势的基础上参考聋人手语的直观表示方法,借以改进教学手势。简洁明了,不可过于繁杂。课堂的教学手势要注意简单、简洁,出现的数量和次数不可过多,可以在加强记忆的原则上不断重复手势动作,引导学生模仿记忆,但手势动作过多则会显得繁杂,学生的注意力也会被分散,反倒会减弱教学效果。

准确严谨,减少错误传递。教学是一个严谨的过程,要注意在课堂上传递信息的准确性,教学手势也不例外,切不可有误导性甚至于错误性的传递,在教学手势的应用前应多加练习,注意其正确的指示意义,可以在小部分教学工作者或学生面前进行演示,获得反馈后再实际运用到教学课堂,避免错误信息的传递。自然协调,不要过分僵硬。教学手势虽然是为了课堂教学而提前进行设计的,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然性和协调性,过分僵硬、呆板的手势动作会大大降低其应有的效果。教学手势要与教学语言和内容以及整个肢体相结合,教师可以对镜多加练习,使教学手势尽量做到自然协调。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聋人手语的直观性和空间位置性,将其融合进地理教学手势中,在课堂上加以运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面为立体,从而将视、听、动三种感官结合,进行多感官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志清,唐勤.中国手语地名理据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74-79.

[2]江涛.社会经济发展观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4(27):115-116.

[3]李石宝,王润泽,益西多杰.地理教学中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05):22-24.

作者:丁荣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