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意识教育探讨
时间:2022-11-08 10:56:37
导语:地理教学意识教育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际和国家意识的培养与实践探索已成为地理教育界在地理教学中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际,阐述了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国际和国家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一些方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国际意识;国家意识;爱国主义教育
1.地理教学中的国际意识教育
国际意识是“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这些年来,随着全球化过程的加快、国际间合作与交流不断加深,竞争日益凸显,亟待共同解决的国际问题日益增多。为此,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已成为各类教育的重要任务。地理学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发展不能离开世界而独自进行,我国的发展与世界有不可分的关系。当前对学生进行全球意识教育是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学生发展自身的需要,重要的是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更多地接触多元文化,提升学生以世界眼光对问题思考的意识,培养学生在认识当前所面临诸问题时要有全球合作意识予以解决,增强学生使命感,责任感,使学生形成全球观国际意识,在将来更好地参与国际事物。同时,有利于学生克服对全球性知识的片面学习,忽略对学生思维意识、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国际意识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1教育学生培养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的正义感教育。当前虽然东西两个集团之间的冷战已经结束,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减小了,但在局部地区民族矛盾日益加深,战乱不断。世界的局部战争对生活在这些地区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的损失,所以,我们支持民族和解、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关心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的动向,了解现代一些恐怖分子制造的事件对人民造成伤害的实例。然后,给学生讲解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采取谈判方式改革国际旧有经济秩序、建立国际新经济秩序,各国及经济体以公平、有序、合理、平等、互利为基础开展经贸往来,对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政府支持民族和解,反对战争的态度是非常英明正确的。1.2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平等合作意识教育。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日益走向深入的重要时期,只有使全国人民了解世界,了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巨太差距,才能使整个国家和民族产生将改革开放日益推向深入的巨大原动力,才能使人民在思想上增强对改革的承受力。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由以前的相互分离状态过渡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在这个时期,部分国家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以极端方式进行扩张和掠夺,此种行为同样给人类带来灾难,许多历史遗留问题目前仍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进步,这种不符合时展潮流的问题教育我们,以各参与者地位平等、相互尊重为前提,以促进全球和谐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和进步才是当今人类发展的立足点,而国家间采取对话、交流和合作已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共同诉求。在当前全球发展已成为“地球村”的缩影,人类发展有着共同的利益追求,各国通过合作一同参与解决问题,深化合作,取长补短,是国际发展的共识,一方受损另一方获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共赢”应是各方需要的理想方式。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共同问题是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人文地理学的知识从地理学的视角展示了这些问题的时空分布和特点,将学生的思维带到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上来,而大量的事实案例应证全球问题的解决要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平等合作就是我们寻求的最佳途径和准则。通过培养学生的“平等合作意识”,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形成对全球性问题科学的认知。1.3国际全球生态意识教育。全球生态意识是国际意识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从人与自然的角度来思考的产物,其形成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人类生产水平低下,在自然面前非常弱小,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处于“地理环境决定”阶段;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空前加强,人类就进入了“人类中心阶段”,自然在一定程度上沦为人类的附庸,人类对自然肆无忌惮的开发破坏;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同时也促使人类重新认识人地关系,人类开始重视自然,开始关注自身行为对自然的影响,逐渐朝向“人地和谐”阶段迈进[1]。人类生态保护意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地球作为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要有这样的共识,并采取措施协调人地和谐。生态问题不能简单地视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其中不能忽略人类之间的关系,单个群体难以捍卫人类家园,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重视全球生态平衡与发展,树立生态意识,应是我们努力方向。地理学中“人地关系”一直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地理教学以可持续发展为重要思想内涵,而在教学过程中,涉及与全球生态意识相关的内容很多,从一般“原理”到具体“现象”较好地体现了地理教学关注生态的特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全球生态意识。同时,结合世界“地球日”、“环境日”、“水日”以及“气象日”等时间点,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可通过向群众宣讲环境知识的方式,提高群众环境与资源意识。还可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生态意识。
2.地理教学中的国家意识教育
在全球化发展格局、极端民族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下,国家意识的教育面临困惑和不适,目前,提高国家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每个地区也有本地区的特点。没有国家意识,就没有爱国主义。从本国国情的实际出发,才能对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才能对学生进行有具体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一个国家的国情,包括它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其中地理环境的基本情况,是国家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学校地理教育,特别是本国地理的教学内容,基本上都与国情有关,但是我们不能把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都说成是国情,而是要善于在地理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比较中概括出本国国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2.1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在基本国情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祖国丰富的矿产、优越的自然条件、秀美的河山等,就自然而然地培养起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事实上,我国绝大多数自然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却很少;我国的自然条件有优越的一面,但同时存在很多不足。我认为,在基本国情教育中应该如实地把各方面的优点和缺点都给学生作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中,逐步培养起对祖国母亲的感情,树立辩证的、理性的爱国情感。强调国情教育的实效,注重学生对国情的准确把握。目前,我国人口总数已超过13亿,每年还要净增l千多万人口,净增人口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大水国家的人口总数,这给我国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邓小平同志曾经说:“中国的问题难就难在人口太多”。现在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仍然相当大,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计划生育工作还不能足够理解和支持。这种现象的产生,除了因为农村生产力水平低而需要充足劳动力、养老制度还不够完善等客观原因外,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人口观念陈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人口问题的教育也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地理科学对于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了解我国的人口现状,深刻认识人口增长过快,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困难和对环境承载量带来巨大的压力,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一些干部和群众缺少基本的地理知识,保护环境的意识淡薄,只顾短期的经济利益,忽视长期的环境效益,甚至以浪费和过度开发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加速经济发展,大量排放工业“三废”;有些地方滥伐、滥垦、滥挖,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矿产资源遭到破坏;有的地方滥占耕地,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在这种重要自然资源严重短缺的严峻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促使学生形成对环境与资源的责任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为开拓祖国疆土、发展祖国经济、创造祖国灿烂的文化,为缔造和捍卫伟大祖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进步,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消灭了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在政治上获得了一律平等。40多年来,各民族在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策下,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教育学生懂得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就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支援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思想感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8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居世界各国前列。目前我国许多工农业产品的总产量已位居世界首位或第二三位。目前,我国GDP总量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是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我国在经济水平方面,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目前我国经济水平的国情。国情教育应该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地反映祖国的地理面貌,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环境的优缺点,经济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和奋斗目标,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以及愿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献身的精神。2.2爱国主义与国情相结合教育。地理教学是国情教育的主阵地,地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关系的综合性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地理学科几乎包含了自然国情的全部内容,详细地论述了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资源、人口现状及劳动力资源等总特征,对我国工业、农业方面主要的产业部门布局和发展进行指导,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的好素材。可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辽阔的疆域、壮丽的山河、优越的自然条件等,使学生增强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爱国、忠国、报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世代相传的这种美德,才使我们的民族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结合国情教育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历史、现状以及美好前景,从而坚定理想信念,决心为之奋斗,因此,在地理教学中结合国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予以重视。2.3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统一的教育。台湾、西藏和新疆等地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汉族和我国各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华夏土地上,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正是由于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才创造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我们在共同的历史上所形成的民族感情,像一股强大的向心力,时刻唤醒着我们的民族意识,把我们凝聚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妄图分裂祖国的活动。我国不仅陆地广袤,而且海岸线漫长。在国际上,国家海洋面积通常以历史沿革和《国际海洋公约》来确定[2]。例如,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与我国在钓鱼岛、南海群岛的归属上存在争端,这些原本属于我国神圣不容侵犯的领土,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当前实际,加深学生理解,增强他们的爱国教育。总之,在地理教学中和现实生活中国际、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都非常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材料并理论联系,在教学中渗透国际和国家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让学生懂得要爱国、爱家、爱自己并为之努力,这才是真正的爱国。
作者:阿依古丽•克里木拉 土尔逊托合提•买土送 钱和玉 单位: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生地学院
参考文献:
[1]姚远.高中地理教学中全球意识教育的研究[D].聊城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2014.06.
[2]余松花.高中地理课教学要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J].科教导刊,2013(1).
- 上一篇:地理教学效果分析
- 下一篇:中职生物教学生活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