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思想研究

时间:2022-05-19 08:27:06

导语: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思想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地理教学中环保教育思想研究

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的体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也需要关注每一个要素,而环保教育这一非常重要的解决生态问题的环节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我国对于环境教育方面越来越重视,在教材的编写中越来越多的渗透了环境保护思想。因此,使广大中学生感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让环保观念深入他们的理性意识中。

一、善于在地理教学中树立环保道德意识

环保道德意识是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下,由环境价值观影响、约束人们环境行为的思想规范。环保道德意识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树立保护环境光荣、损害环境可耻的道德观念,明确人类对环境所负有的道德责任。人的世界观的形成,价值观念的建立,大都在中学阶段开始形成。中学生环保道德意识的形成,环保观念的建立非常重要。地理教学在这方面的教育功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教师在地理课上,运用环保案例进行教学,可以自然唤醒学生的环保道德意识,学生会从内心感叹环境美好、祖国河山壮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可以将祖国地理状况与水流量逐渐减少,湖水逐渐被污染、许多景观不如从前秀美,泥沙逐年增多等,让学生感到环保的重要性、主动树立环保道德观念。只有受到这样的教化,从而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一切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出发,爱护地球,做到保护环境,造福人类。使学生立志将来为环保事业做贡献,让学生在积极的环保教育中提高环保道德责任感,发展对环保生活的理想和愿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地理教材中环保思想的素材

我国大部分中学中使用的是全国统一的教材,没有专门的环保课,因此教育渗透的方法是进行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即在不改变现有课程配置体系的前提下,适当的将地理教材中体现环保的科学知识的思想向学生渗透。在地理教学课程中,基于忠实于教材的原则,又充分探索教程中环保教育的要素,多搜寻整理与环保方面相关的内容和资料等,我们发现许多关于环保教育的素材,教师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发挥教材本身的优势,渗透环保教育思想。如在讲授“中国地形特征”这个知识点后,可以联系当前我国水土资源流失等问题,增加保护植被和水资源等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环境问题,介绍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和解决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还可以在介绍一些地理基础知识的概念时,不仅讲解其基本含义,渗透环保教育是顺理成章的事。只要这些地理名词与环境教育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申几句话点到环境教育即可,这也能使学生感受到环保教育,体会出保护环境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是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这样将环保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进来,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地理教学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要靠实践环节的推动,环保实践活动是环保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利用课余时间,观看环保主题的电影或宣传片,并在全班范围内开展讨论。这种实践教育方式,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开展环保主题的征文,学生写文章就是将环保思想与环保实践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方式。每学期定期组织一次关于环保内容的征文,做到学习环保知识与环保实践思想的有机统一。环保题材的征文要针对当地的实际环境问题去写,通过观察、调查、收集一手资料等找出关键问题,研究解决环保问题的有效方法或措施。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环境保护局或污水处理地方进行参观,提高他们的感性认识能力,实地调研,有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治理的方法,保护环境的意识自然就增强了。环保的关键是将思想意识转化为行动,将环保知识转化为能力。结合生活实际,提倡学生进行充分的环保行动。如养成环保生活好习惯、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参与环保科普活动等。让环保充实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之中,自觉养成环保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节约资源做起。由学生自主自发向社会发起环保倡议,自己设计环保宣传板报等,积极向校外宣传环保的益处,这无疑会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能营造出良好的环保氛围。如此这般,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从小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的环保观念,提高学生运用环保知识的能力,在运用过程中形成对环保的深刻理解。环保意识是检验一个国家或民族,乃至一个人的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环保教育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或路径去进行地理教学探索,深入挖掘地理教学中的环保素材,适时地设计环保实践活动,相信可以获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

作者:王永春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