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地理教学中防灾减灾的教育

时间:2022-04-07 09:49:16

导语:浅析地理教学中防灾减灾的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浅析地理教学中防灾减灾的教育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具有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广、地域差异明显等特征。

关键词:中学地理;地理教学;防灾减灾

我国地域辽阔,天气变化万千,洪水、寒潮、龙卷风、地震等不可抗性灾难频发,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落实对学生的防灾意识培养具有深远而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有效的保护自己和他人,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下面就本人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谈谈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

一、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发生后,英国媒体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几十米高的海浪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十岁的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预测出将有威力强大的海啸发生。她立即让父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由此可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学会了自救互救知识,提高自我生存的能力。从长远来看,中学生是国家未来公民,他们担负着国家、民族的希望。只有加强了中小学防灾减灾教育,我们才能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给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防灾减灾教育的主要内容

1.讲授自然灾害基础知识,树立防灾减灾生活意识如何应对灾害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现行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增加了“自然灾害”的这一章。如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分类?各种灾害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了解各种灾害的成因及科学的预防措施等等。讲授时尽可能地多举实例,用灾害造成的损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由衷产生忧患意识。如在学习关于气象灾害的相关知识时,视频回顾2016年6月24日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射阳县部分地区出现强雷电、短时强降雨、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016年9月15日,厦门遭遇建国以来的最强台风,在“莫兰蒂”的肆虐下,厦门街头一片狼藉。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再次深刻地感受到灾害对人类的巨大威胁,使学生在震惊之余产生探究灾害的兴趣和动力。2.讲授自然灾害产生机理,掌握防灾降灾科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灾害发生的原理和机制,了解预防和减少灾害发生的措施。例如春夏季节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常见旱灾,江淮则多发洪涝灾害。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到水旱灾害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就有可能降低水旱灾害的发生。如水灾是大量的降水降到地面后排泄不畅造成的。我们一方面要让地表水的排泄渠道保持畅通,课堂上通过做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保护植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修建蓄水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防止水灾的发生。在容易发生旱灾的华北地区,一方面要兴修水库,在丰水期时尽可能地蓄水,另一方面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通过中线和东线把长江的水调到华北地区)缓解华北的旱情,但从根本上要节约用水。3.了解自然灾害形成规律,加强防灾抗灾应对措施任何灾害的发生都有其人为或自然的原因,而且灾害的发生都有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掌握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规律,就可以对灾害进行预报,并采取预防措施。如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影响雾霾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等等。如2017年1月3日,新年上学的第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遭受雾霾的袭击,能见度有的地方不足10米。学生出门时利用所学知识,佩戴专门防霾的口罩,做个自我防护。课间操期间取消长跑,改为室内锻炼。中午选择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学生切实感受到了雾霾的影响,才能在生活中做到低碳环保,保护环境。4.开展防灾减灾情境演练,提升防灾减灾避险能力5.12大地震时,一个镇里的农村初中却在大震之后,把孩子们带到了家长面前,告诉家长,娃娃连汗毛也没有伤一根。他就是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他筹资加强对校园建筑物的改修和加固,以确保校舍的质量安全,狠抓学校安全教育、防灾教育和防震演练,并使之制度化和常规化,提高了学生的防灾减灾能力。地理课堂上应用现代教学技术艺术性的呈现,激发他们认真学习防灾教育,如讲授地震时科学的设置教学情境,将学生全身心都带进防灾教育的课堂,让他们“身临其境”,模拟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在室外、在野外、在商场、在电影院等震时、震后该怎么办,通过小组的积极讨论发言,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掌握防灾减灾的方法。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科普活动的有效形式

认真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是一项永恒主题。我校每个学期各个班级都会布置一期橱窗展览,内容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影响、危害、预防等等,知识覆盖面较广,其目的不仅在于宣传各种自然灾害的科普知识,更是要发挥媒介宣传作用,利用学生学到的防灾减灾知识去影响家庭和周围的人。学校还通过现场模拟演练,让每个学生熟悉掌握应急疏散的程序和常识,达到提高安全应急意识,并向他们普及防灾减灾,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防灾减灾意识是一种自觉的科学意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一系列细致复杂的教育过程组建起来的意识形态。我们要充分利用地理课堂、各种科普宣传活动搞好防灾减灾教育,使学生掌握相关的防灾减灾方法,才能在面临灾害时得到有效的保护,使人员伤亡降到最低。

作者:朱敏 单位:张家港市合兴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