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时间:2022-01-19 11:13:19

导语: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生物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生物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在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上具有独特优势。但就目前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来看,在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上仍有所欠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问题意识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的生物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现状

(一)学生问题意识匮乏

从目前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现状来看,学生问题意识严重匮乏,具体表现为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依靠自己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解决遇到的各类问题,很少会向教师主动提出问题或请教问题,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并未对自己进行明确的定位,只是一味地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师生一直处于不平等地位,教师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致使学生不愿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从源头上限制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二)教材权威性限制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教材是初中生物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据,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都是相关学者从众多具有权威性质的生物研究成果中筛选编撰而成的,具有较强的权威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对教材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并对教材中重点问题的提问方式方法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和把握。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权威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主观判断产生影响,即便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知识点或问题存在质疑也不敢提出,甚至将很多的疑问抛诸脑后,使得他们的问题意识难以得到有效发展。

(三)学生表达能力缺失

学生是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就初中生生物课堂参与情况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学生在初中生物学习阶段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但如果让他们具体表述出来,他们却又无法说清。而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缺失,不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疑问和观念,继而演变成没有疑问,严重影响到其问题意识的建立。另外,由于部分初中生物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入,导致他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和平台,这也会给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造成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一)创设愉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环境对学习者学习动机的产生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产生直接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信任关系,课堂氛围会相对活跃,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用命令的语气对学生的学习指手画脚,对于学生的错误更是严词苛责,课堂氛围严肃、枯燥,极易让学生对教师和生物学习产生畏惧、抵触等负面情绪,进而抑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会让学生对生物学习缺乏兴趣和动机,不愿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初中生物教师应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向,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对自身进行重新定位,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重新进入课堂,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例如,在对《用药与急救》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授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一改往常“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并以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进入课堂,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提问欲望。首先,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出示“车祸现场”“溺水”“触电”等情景,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本中的知识,上台演示各种急救操作。在学生操作或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一般每分钟需要做几次心脏按压?”“怎样判断抢救有效?”等。

(二)借助生物学历史,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在现行的初中生物教材中,不仅包含大量的生物学理论知识,而且还收录了丰富的生物科学史料,这些内容具有较高的人文教育价值,在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也应“活”用生物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宝贵的教育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机地进行生物学史教育,以此达到培养学生敢于探索、不惧权威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每段生物科学史都是生物学家智慧和信念的真实写照,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生物学家的事迹,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启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引导和启迪学生在日后的生物学习中敢于质疑教材、质疑权威、质疑教师,充分彰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提出问题的乐趣。例如,在对《激素调节》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授课时,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引入“生理学家贝利斯和斯塔林发现促胰岛素”的事迹,贝利斯和斯塔林正是在权威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尝试,才发现了促胰岛素,并提出了“激素调节”这个新概念,以及通过血液循环传递激素的“内分泌”方式,从而建立了“内分泌学”这个新领域。通过这一段生物学史料,学生必然能够从中获得启示,明白科学研究必须要勇于创新和敢于坚持的道理,并在日常的生物学习中,敢于提出质疑,乐于提出问题,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三)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是需要方法和技巧的,敢于提出问题和乐于提出问题并不代表着学生会提问题。由于初中生的表达能力缺失,导致他们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能切中问题核心、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这些提问不仅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也会打击学生提问的热情和自信心。针对这一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自由提问和表达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不断总结提问的方式和技巧,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合作学习无疑是锻炼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吸纳他人提问题的方式、策略和技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学生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在引入合作竞争机制时,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力求优势互补;2.以生物新课程标准为导向,以生物教材为根本,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合作探究的课题;3.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课题内容,提出不同难度、不同方面、不同层面的问题,让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享受提问的乐趣和喜悦;4.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指导和点拨学生开展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竞争的过程中,积极讨论、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共同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作为重要教学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视和研究,并结合学生的思维特征,对教学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优化生物课堂,以此来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作者:毕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