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2-15 11:19:45

导语: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文章立足于提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整体生物素养,分析了目前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生物课堂教学经验,具体探讨了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问题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改革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内容。情境教学能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课堂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但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科学的解决策略。研究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且对教学改革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情境教学作为新兴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了教育界的肯定。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师能正确认识情景教学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积极开展情境教学。然而,部分初中生物教师仍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对情境教学持怀疑态度,认为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教学是在浪费时间,忽视了情境教学对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初中生物教师习惯于扮演课堂主导者的角色,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情境教学缺乏重视。

(二)教师对情境教学缺乏深入研究

多数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情境教学,而缺乏对情境教学的深入研究。很多初中生物教师只是根据自己对情境教学概念的理解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注重情境教学的浅层操作,忽视了情境教学中生物学科教学的影响因素、特点、原则等。由于教师对情境教学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脱离现实生活,情境教学效果不明显。

(三)情景教学的实施手段单一

在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中,多数生物教师喜欢在导入环节运用情境教学,而在实验课程中缺乏对情境教学手法的使用。且多数生物教师认为,情境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集中精力完成课堂学习,忽视了情境教学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知识迁移等方面的作用。这就导致生物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求学生对情境进行简单模仿,忽视了情境的创设,情境教学实施手段单一。

二、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采用问题式情境教学法

问题式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和生物知识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实际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其次,生物教师还可利用生物实验材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加强学生对生物问题的重视,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采取多样化的情境教学方式

多样化教学方式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展现教学内容,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生物教师应积极开展多媒体情境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再现生活中难以被发现的生物场景,将抽象的生物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片、视频,增强生物知识的直观性,提高生物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生物教师应积极实施形象情境教学,根据生物现象的具体形象创设情境,加强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与生物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教学的立体性。如在讲到大猩猩时,教师可组织学生搜集大猩猩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凭借资料,再加上自己的想象,亲自动手将课堂简单布置成大猩猩所生活的森林场景,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加深对大猩猩这一物种的认识,提升生物情境课堂教学效果。

(三)注重对情境教学的设计

真实性较强的情境教学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给予学生直观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深入了解真实事物,加深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教师应在生物课堂上设置趣味故事、趣味游戏等情境,增强生物课堂的吸引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虽然初中生物课堂情境教学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受传统生物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我们只有在积极响应并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强调的理念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生物情境教学,通过对其教学现状进行研究,不断探究其解决之道,为我国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何平 单位:四川省内江市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田红云.体验式教学的认识论基础及应用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14(6):80-82.

[2]徐先荣,付迎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