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探索
时间:2022-11-10 11:29:15
导语: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生物教学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传统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全面提升学生生物素养的要求,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开始考虑将生本教育理念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带动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善于自主学习与探究,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在我国大多数初中生物教学课堂中,教师仍沿用“师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多为硬性讲解理论的模式,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中,不能深刻理解生物学科的真正意义。新课改中明确提出,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参与到课堂的能力,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发现生物学科的奥秘。生本教育理念应运而生[1]。在新的教学走向中,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秉承着“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原则[2],抓住学生在生物学科中的心理机制与发展特征,完善与优化教学,丰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培养目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学生生物的综合素养是新课改对初中生物教学作出新的培养目标。如此则要求初中生物教师着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就不同层面的学生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最大限度带动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其中,教师应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其个性张扬,善于鼓励学生自主发表自我见解,促进其思维发散与发展。
2、启迪性原则
启迪性原则即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在生物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就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实现独立思考的潜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尝试着将抽象概念与具体事物自由进行切换,提升自身探究与思考的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应循循善诱,就学生在初中生物中的发展特征与心理机制,善于采用启发性教学,挖掘学生学习探究的可塑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准,遵循学段、学科的教学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自主学习。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可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总结出自我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的策略
针对上述提及的三大原则,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严格遵循全面性原则、主体性原则与启迪性原则,在课堂中积极优化教学结构,创设出多样情境,丰富课堂教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1、创设多样情境,带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
改善初中生物教学最为根本的方法就是带动学生参与到实际课堂中,实现内驱力的最大化作用,而创设课堂情境不失为一良策[3]。情境设计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中有着积极意义。因而,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巧妙运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可更深入了解与掌握知识。与以往无活力、乏味的照本宣科教学相比,情境的导入可有效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主动参与探究学习中。其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明确情境创设的形式(问题设置、生活例子导入、音频资料导入等),让学生在直观视听觉冲击下可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并主动参与到进一步的探析中。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人的生殖》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设置疑问,以“在了解上节课人类起源知识后,同学们觉得我们每个人是怎么从婴儿慢慢成长的?”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头脑中进行风暴,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并积极主动投入到接下来的学习中。
2、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探究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大多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关。因而,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从多渠道、多方向整合教学资源,明确各环节教学的目标与具体的要求,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可跟进教师的步伐,并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形成自我学习模式。其中,教师可注重捕抓生活中或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资源,巧妙整合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就教学内容分清重点、难点,让学生可整体把握学习的脉络。比如在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一课教学中,教师应吃透教材,联系好上下章节的内容,整体把握知识结构的脉络,合理规划好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在教学中,既应对上一章节知识(动物的行为)进行回顾,又应有效引入“先天性行为”与“后期学习行为”概念,让学生可对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进行对比,并学会如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生活中不断挖掘自身的潜能,为更好地学习与生活不断努力。
3、组织团队合作,引导学生组间协作交流
小组团队合作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4]。教师可借助小组团队合作带动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根据学生学情互补或自由组合的形式分成学习小组,在课堂或课外可自由就教师的提问进行讨论研究,并集思广益,整理出全面、完整的见解。其中,教师在学生自主谈论的过程中可适当、适时加以引导与指导,但不可过于干涉学生间的想法。小组合作最为明显的优点就是每位学生可最大限度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学习他人的经验。比如在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酸雨等,对周边生物是否会造成影响,具体是什么样的影响?”为题,让学生间自主选择某一特定污染问题进行讨论,对污染背后的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如此,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可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师应注重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到实际探究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从而提升整个初中生物教学成效。
作者:杨军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中学
参考文献:
[1]王玉芳.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研究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5(15):80.
[2]周发建.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考试周刊,2015(47):153.
[3]杨春.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11):17.
[4]顾华.浅议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的探索[J].吉林教育,2015(04):89.
- 上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法研究
- 下一篇: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