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生兴趣培养论文3篇
时间:2022-07-11 10:39:11
导语:初中生物学生兴趣培养论文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
初中生物教学要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重视对“学习动机”的利用。“学习动机”又称“学习的动力”,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通过一定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从学习需要出发选定一个合适的诱因,鼓励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潜在的学习需要发展为活动状态。从个人经验来看,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概括为以下三部分:
1.关注初中生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心理,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引导和鼓励,让学生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由于中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开端,他们性格多变,心情很容易起波澜,而且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只要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否定,就有可能产生自卑的心理,他们偶尔也会很叛逆。因此,生物教师应该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尽量照顾到学生的情绪,并通过自己丰富的课堂内容和有趣的课堂形式来填充课堂。
2.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第一,鼓励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这就要求生物教师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学生设定各个阶段的目标,包括课堂学习小目标和期末进步大目标,小目标的实现是为大目标做准备,形成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学生有时会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把目标设太大或太小,这就需要教师一旁的引导和鼓励,当学生不能在轻而易举的情况下达到目标时,教师不要嘲笑学生,而应该陪同学生一起完成任务,激励学生不断坚持,最终完成目标。第二,教师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教师不能一味地顺从学生,还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引导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让学生对自己每一次努力所获得的成功形成深刻感受。
3.鼓励学生加强自我监督。学生的自我监督涵盖很多方面,笔者仅就“预习”作详细分析。预习功夫要做足,只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才能在听课过程中抓住难点、重点,做到查缺补漏,提高自己自主学习能力。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依据中学生好奇心很重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学及变化教学方法的方式,使课堂形成浓厚的教学气氛,并在课堂中不断暗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1.丰富的教学情感。教师要真心实意关心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营造充分尊重和信任的学习环境。学生在生物课堂上表现积极,则给予表扬。学生在课堂上“跑神”,则可以通过实验、游戏、表演等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由于初中学生的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如果学习失败就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影响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师要对与学生相处交往的每一个活动产生重视,让学生感受温馨的学习气氛。
2.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的重点便是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恰当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途径之一。(1)生活化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生物教师可以从生活出发,利用日常所见的点滴来充实课堂,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比如,学习“动物种类”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动物样本,把两栖动物“青蛙”、哺乳动物“奶牛”、脊椎动物“鱼”等等分类之后让学生亲自触摸、体验、感受。让学生养成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的习惯,并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2)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给学生的生物课堂提供一个更为宽广而生动的平台。通过多媒体带来的丰富的生物资源、提供的多彩的生物图片动画,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之下激起对生物学科的兴趣。例如让学生观看蝌蚪如何转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相信动态的视频的观看比教师用语言描述出的效果要好很多。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的生物课堂会变得更加精确,而且对生物的种类、形状、颜色的描述等视觉的展现胜过千万的语言描述,另外,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三、合理采用形成性的评价机制
形成性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采取跟进的方法,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全过程,通过观察、测验、座谈、活动等形成合理的评价。因此,形成性评价营造的开放、友好评价环境不仅有利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开展,还有助于及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帮助教师进行可持续性评价。
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思想、个性特点以及行为的判断及评价。自我评价主要是对日常学习的记录,包括作业档案、课外阅读档案等。日常学习记录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建立学生对自我监督机制。学生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可以从反思中得到激励,还会无形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2.学生互相评价。重视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是初中生的特点,因此,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更是形成性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生物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填写互评表,多方面了解到学生生物学习的情况,从而做出合理评价。总之,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这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成为大多数教师的选择。在生物课堂上,教师结合初中生心理引入学习动机,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气氛,并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践能力不断发展。
作者:金明姬工作单位:吉林省龙井市亚松二中
第二篇
一、不急于求成,转而求质量
很多初中生物教师都急于求成,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超过自身能力限度的知识,比如实施题海战术,题海不仅没有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加强和巩固,反而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淹没了。比如在讲完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时,直接给学生引入无机盐、维生素、蛋白质和脂肪等知识,学生会觉得抽象难以理解,但如果在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后,从学生身体状况和饮食习惯出发,让学生在回家后将自己是否挑食、不喜欢哪种食物,喜欢喝哪种饮料等问题统计出来,再查资料看自己喜欢或者讨厌的食物对自己身体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比如挑食可能导致微量元素或者营养成分的缺失,滋生一系列疾病),最后要求学生在复习尾声处为自己制订出一个饮食计划,以身体所需营养物质为参考基础,这样,不仅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自主探究的兴趣,充分说明生物教师必须将复习方案循序渐进地实施下去,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原理开始逐步加强知识体系难度,帮助学生消化知识,将学习内容弄懂吃透。在进行提问复习时,教师一定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地提问,做到因材施教。另外,生物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发现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特长,适时鼓励和赞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羞怯胆小的缺点,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敢于发现并向老师反映复习生物知识时的问题。生本理念是永不过时的话题,教师必须坚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生物教学工作,在对知识进行复习的阶段,尊重学生个人学习习惯,一步步带领学生复习,宁可在长时间里掌握知识,也不在短时间里浪费时间“看”知识却终不懂知识。
二、加强师生互动
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无疑是他们主要的学习资源,所以加强师生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学生在自主复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时就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鼓励学生培养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一个喜欢思考的脑、一张勇于提问的口和一双勤于查阅资料的手。我在提问学生时,不会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逐步讲解,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引导,提示学生思考,学生都会很高兴地表示在听完讲解后从根本上明白问题的整个过程了,相信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样往往更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所以,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一系列的共同探索,最终引导学生得出问题的正确结论,教导学生学会分析知识的能力,使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三、精简复习内容,优化复习学案
学生独立复习往往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缺少有计划、有条理的复习纲要。这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标记出生物课中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知道复习的范围和层次。在一两次复习内容标记引导后,要求学生独立制定复习提纲,这样不但考查了学生平时的学习效果,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概括分类能力,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巧设情境,构建融洽复习氛围
情境教学适用于绝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科,其中也包括生物。因为它的趣味性和实际性较强,所以对于提高学生复习积极性和融洽师生关系都有一定的好处。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促使学生自由表达思想,提高自主思考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并最终达到提高复习效率的目的。总而言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转变为课堂主体,创建民主而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心灵上的距离,尊重学生的思想,虚心接受学生建议,丰富教学和复习方法,如互动式复习法,才能真正使学生学会复习,提高初中生物学生的复习效率。
作者:陈伟工作单位:四川省筠连县武德中心校
第三篇
一、对学生进行观察重要性的教育
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科学方法。观察是探究的第一步,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培养观察能力是中学生物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初中生物教材有许多分组实验(动手,观察),每章节都有观察、讨论、阅读、思考、实践的内容,突出了观察的重要性。
二、影响学生进行生物学观察的因素
1.观察目的不明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
2.观察的精确性较差。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有的学生观察自制装片或永久装片时只停留在表面,对看到的生物的结构缺乏研究。
3.没有随时随地勤观察的习惯。初中学生对自身或周围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生物和生命现象观察甚少。
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途径
发现抗菌素的先驱者———美国的弗莱明教授,就是在培养细菌的过程中,依靠敏锐的观察力才找到了青霉素的。当他获得诺贝尔奖时,谦虚地声明:“我唯一的功劳是没有忽视观察。”可见,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获得自然界中各种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现象,认识生物体的各种生命特征,进一步揭示其生命本质的重要途径。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作为教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由于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心理素质不同,学生在学习和观察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水平。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教会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1)重点观察。在观察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到重点观察对象上,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时,对种子的形态、大小、颜色等作一般观察,而对种子的内部结构应作重点观察,弄清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及其功能,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2)顺序观察。进行观察时,要根据观察的目的,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仔细看一看观察对象具有的特征和特点。(3)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而抓住事物的本质。例如,通过观察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让学生们找出它们的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和不同点(菜豆种子有两片子叶,肥厚,营养储存在子叶里,没有胚乳。玉米种子有一片子叶,有胚乳,营养储存在胚乳里),从而确定了这两类种子的共性和个性,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概念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3.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活动。它要求人们能从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观察活动的这种特点告诉了我们:观察目的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完整、清晰;观察目的不明确,被观察的对象就模糊不清,一无所得。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看到这种情况,即学生都喜欢观察生物,但观察时往往单凭兴趣出发,只愿意观察他们喜欢观察的对象,而将观察目的弃置一边。因此,教师要时刻提醒、指导他们按观察目的拟定一定的计划,按计划仔细地观察,提出问题,寻求某种答案,这样才能保证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中。其次,观察要有科学态度。实事求是是进行正确观察所必需的重要科学素质。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时,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进行描述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具有敏锐而精确的观察能力,对发展学生智力有重要意义。如果我们教师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科学观察方法的培养训练,学生就会养成一种积极、主动、深入地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促进探索意识的发展。
作者:杨乾峰工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神州路实验学校
- 上一篇:物价局党组理论学习计划
- 下一篇:应急救援中心工作计划及要点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