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论文10篇
时间:2022-06-14 11:05:07
导语:初中生物教学实践论文10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提出问题鼓励质疑
在教学过程中敷学应当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但凡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且经过分析后有一定的发现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极大的成就感这样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生物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岁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0举例而言在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0的生物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要求学生首先进行自学赴学生自己提出这样的疑问生物圈中包括哪些植物丙兰与人们有着怎样的关系佗是如何从种子生长为大树的通过上网查阅资料或是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然后结合教材,以此充分地了解不同绿色植物的不同特征,明确在生物圈中这些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将学生带入神秘而又趣味十足的植物界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跃跃欲试的探究精神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被激发出来。
二、重视总结归纳强化知识系统性
正是因为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非常分散尚且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一个知识体系所以,每当将一个章节或是一个单元学习完,教师就应当及时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对总复习提纲加以拟定,让学生按照所拟定的提纲进行自主复习,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区别的来对学生与学生之间所存在的个体差异予以看待肩些学生对生物学科有着极大的学习兴趣而有些学生则认为生物学科十分枯燥;有些学生的理解及接受能力非常强而有些学生的基础则不理想;有些学生更为倾向于讲述课程而有些学生则更为喜爱实验课程。这便需要初中生物教师在面对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时尽可能多地给予耐心指导往意设置较为容易实现的目标在面对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快的学生时,生物教师可以要求这些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重点知识,亦或是难度较大的知识在课堂学习中进行回答加果没有透彻的理解教师就需要适当地予以点拨及引导。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视节目或者课外读物,比如蔗动物大世界6,以便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生物学习视野矾固学生的生物知识基础。
四、教会学生学习尊重主体地位
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与教师为主体的两面离不开双方的互动及配合。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在看待某个学科上往往均带着自己的感性思维,学生是否进行主动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授课教师决定的。授课教师如果风趣幽默肩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懂得尊重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因喜爱这位教师而喜欢上他讲授的课程。初中学习阶段的学生有着丰富多彩的自我想象他们渴望被认可、赏识以及尊重因此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课堂中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发挥出来。另外教师还应当将生物课程学习的有效方法教给学生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发现问题多观察现象多记录现实生物中的相关细节,自主思考启主查找资料来得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和问题的正确答案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模式中,学生就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及熟练的掌握生物知识、生物技能。总而言之启主学习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应运而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孩学习方式极大地切合了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渗透自主学习理念和自主学习方法强化学习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从而积极主动地置身于生物知识的探索中。
作者:丁玲工作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益林中学
第二篇
1从第一个实验起就激发起学生的强烈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特别是学生第一次上生物课,第一次进行实验时,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把第一次实验做好。比如说,第一次的实验可以是“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材料也很简单,这个实验对实验器材与装备的要求较低,如果发动学生亲自动手去做,效果更好,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很轻松地选择非生物因素,比如阳光、空气、水分、土等,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是很简单的,在实验设计时,要简单易于操作,学生轻松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因为变量可以控制,可以分给不同的组不同变量的任务,得出的结果可能会不同,实验之后,进行全班同学的交流,老师对各组的实验进行分析与对比,对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会对不同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同结果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2了解实验过程,学会做实验的方法
掌握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生物探究性实验的练习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的初中生物教材中,就有《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一个专门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有一个实验法研究的示例:响尾蛇是怎样追上自己的食物的,并介绍了几个实验的步骤。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不注重对学生的理解与学习方法教学,而是只是让学生机械的记住这七个步骤,那么,这七个步骤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却没有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即使学生记住了,那么,他们由于不理解,所以也会很快忘记。所以,我们在实验教学时,不要急于让学生记住这些步骤或者一下子完全做出完整的实验,而让学生让探究实验,让学生了解教材示例中各步骤的意义和步骤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探究思路,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对不生有针对性的进行这种训练,难点得到了分散与突破,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在生物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老师感觉难,学生在学习时也感觉最难,很多学生对实验并不喜欢,或者在实验课上一点收获都没有,所以,很多老师为了省事,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一实验中,进行了认真的设计,想一下子把重点教完。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是不一样的,这样做,可能让很多学生无所适从,或者一点也没有掌握到实验中的知识,实验也是白做了。
3通过正确的训练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探究是创新的源泉,没有了探究的精神,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当然,学生的探究是建立在训练的基础上的,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教材中的很多实验都是考虑到大多数学校的情况,而尽量通过最简单的操作来得以实现,所以很多条件差的学校通过努力也可以完成实验。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的探究性的实验没有完成而被老师抛弃了呢,很多原因是教师观念没有更新,实验没有得到重视,老师怕麻烦,怕创新,教学方法懒于革新,没有责任心。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就可有必不可少的科学训练。首先要完成教材中的基本实验安排,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当然,对于教材中的实验要求或者器材,我们可以根据本校的实际进行适当的重新设计,比如,“解剖观察鸡翅”的这一个实验中,是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由组织构成了器官,如果没有鸡翅,可以换成柑橘,价廉这样,器材不贵又有效果。再比如,在“探究影响鼠的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个实验时,主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怎么去研究,如果我们没有老鼠,可以用苹果来代替,进行“探究苹果果皮的作用”的研究。其次,可以用练习题对学生进行探究思维练习,两样可以达到培养探究能力的目的,这方面的训练试题较多,老师要选择合适的题目,题目要符合学生的基础,让学生感觉实验很简单有趣,也可以运用学生熟悉的生物学知识、事实和材料进行训练等。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而形成的,而是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逐步培养的,从第一个实验开始就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形成,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实验性探究能形成也不是件很难的事情。
作者:王萍工作单位:山东省临沂册山中学
第三篇
1环保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人类在对自然的开发中肆无忌惮,不计后果,只要是可以被利用的,都极力开发。据官方有效资料表明,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占12.7%,远低于国际标准,而且森林的毁坏速度跃居世界前列。1998年长江流域之所以会发生特大洪水灾害,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江上游连年以来的滥砍乱伐,造成大片的荒山秃岭,随之是水土流失的愈演愈烈,河床迅猛抬升,灾难随即降临。在历史的惨痛教训中,人类应该痛定思痛,否则自然灾难自会惩罚人类的无知与贪婪。只有加强环境保护的全民渗透,才能抑制环境的继续恶化。
2环保教育渗透的方式
2.1立足教材,深入挖掘
在生物课程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要做到立足教材,深入挖掘,那么就需要注意:(1)找准环境保护与具体课题的结合点,避免在教材讲解中生拉硬套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2)拿捏好环境教育渗透的比重及程度,避免将生物课完全上成环境知识的专业课。(3)生物教师做好渗透教育的备课提纲,并在教材讲授中体现环保知识点。
2.2有效利用课堂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在课堂中上好生物课,同时提倡鼓励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个性发言,以及通过课堂实验,让学生在看、听、闻、触摸、品尝、劳动等等经历中,切身感受自然的魅力,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不同地点的水,使学生对水污染的状况有个大致了解;还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动物世界》影片,使学生了解各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并向学生们叙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生物的生存产生的严重影响,如此一来,学生的环保意识自然就增强了。
2.3在生物教学中灵活渗透环保教育
教师在生物备课中,要贯穿环保知识的渗透,但是渗透教育要灵活多变,可以通过多媒体、具体实验、说课讲解、寓教于乐,从情感上诱发学生热爱环境的主观冲动,从理性上说服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九寨沟等风景图,学生看到这些图之后,就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到自豪,教师还可以展示如下录像:波涛滚滚的河水,引起山体滑坡,房子倒塌;北方春季沙尘暴现象以及餐桌上的野生动物等等,学生们看到这些现象之后,就自然会发表感慨,这样一来,学生的环保意识就树立起来了。
3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强化环保教育
(1)组织环保兴趣小组,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成立环保兴趣小组,组织课外活动,通过竞争嘉奖的形式,振奋学生环保实践活动的激情。(2)利用相关节日,进行环保宣传:在国家节假日和正常周末及寒暑假中,生物教师或是班级干部,可以组织班级进行城市“小卫士”的宣传活动,通过广场中合法并文明礼貌的环保宣传,不断向学生与社会传播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具体知识。
4在环境伦理教育中强化环保观念
(1)保护自然和利用自然并举,二者同等重要:开发自然,使人类致富;保护环境,使致富长久。因此,环保中要把握二者的并重。(2)保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大自然的很多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某些资源一次开采利用后需要上百万年的沧海桑田才有可能再次形成。对此,人类应该在资源利用的常识中,不断创新绿色再制造管理,开发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并在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实际贯彻可持续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形成环境保护的道德观念。
5生物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生物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本文主要例举三点,以资参考:(1)教材说课中切入环保教育要自然:生物教师在生物课的授课中,要找到环境保护与具体课题的结合点,准确寻找环境保护教育的切入点,尽量避免在教材讲解中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生拉硬套。只有做到环保知识的自然切入,学生才不会感到突然,也相对容易接受环保知识的教育。(2)合理把握环境教育在课时讲课中的比例:在生物课的授课中,生物教师要把握好课时中环境教育渗透所占的比重,避免将生物课完全上成环境知识的专业课。同时,生物教师还需要拿捏好环境保护教育渗透的程度,不宜一笔点到,也不宜长篇累牍,做到适度原则。做到这点,不仅需要生物教师具备足够的生物专业学养,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讲与口才的能力。(3)教学提纲与讲课的相统一:生物教师不仅需要做好渗透教育的备课提纲,同时也要在教材讲授中体现出充分的环保知识点。做到教学提纲与讲课的相统一,就是做到决策与实践的统一。
作者:杜伟生工作单位:广东省罗定市素龙第三中学
第四篇
一、在课堂上对教学方式进行分层
所谓教学方式分层,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步骤进行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步:1.上课的第一阶段,先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抽查提问,而这些知识点都与这节课将要学习新知识点有一定的联系,通过旧知识点的复习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而这些旧知识点的回答应该留给上述第二、第三组的学生,这种做法不仅能帮助他们在课上对旧的知识点进行复习,还能督促他们在上课之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2.上课的第二阶段,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并且探究问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生物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一门研究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所以,第二阶段是整堂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3.上课的第三阶段,由学生对刚才自主学习的成果与遇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每个小组都要派出一个代表,这样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更全面地体现出来。然后教师再对他们学习的难点进行一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步骤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而且教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现阶段对学习生物的疑惑体现在哪些知识点上,在授课时更具有针对性。
二、对教学目的进行分层
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可太过单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例如,对于上述分组中的第一小组,由于学生生物基础好、对学习生物又有一定的热情,教师的教学目的就应该是引导他们探究更深层次的生物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生物学习提供动力;对于第二组学生,由于生物基础一般、对学习生物的热情也一般,教师的教学目的就应该着重于如何才能使他们学习生物的能力有所提高,帮助他们将生物成绩提上去;对于第三组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生物基础比较差,对生物学习又没有多大的热情,教师教学的目的主要是督促他们熟记基础性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对生物的学习热情。教学目的的多样化能使学生在学习生物时降低难度。
三、将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分层
任何学科的学了课堂上认真听讲外,一定会伴随一定量的课外辅助作业,作业在数量上要适中,过多过少都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初中生物作业的形式应多样,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比如上述的第三小组,主要的作业形式可以是基础性知识的填空和应用;第二小组的作业主要是基础性知识的思考应用,知识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够得出结论;第一小组的作业主要以探究性课题为主。这样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作业,更有针对性地提高所有学生应用生物的能力,不会造成学生因为作业的难易而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
四、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辅导
既然将学生分了层,那么,学生的课外辅导也应该分层次进行。如上述第一组学生,教师对其进行的课外辅助主要是以探究性课题为主,鼓励他们自主进行探究;而在第二组学生的辅导上主要以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为主,帮助他们提高对基础性知识的理解;针对第三组学生,主要辅导他们熟记一些知识点,直接应用这些知识点。通过不同层次的辅导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虽然对学生采用的是不同层次的教学,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存在偏见,应该与每个学生都成为好朋友,帮助他们学习生物。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利用分层次教学能够帮助每个学生取得生物学习上的进步,而且分层次生物教学可以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降低学习生物的难度。本文通过学生进行分层,将教学方式进行分层,对教学目的进行分层,将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分层,以及对课外的辅导教学分层,全面诊释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质量。
作者:魏训合工作单位:丰县顺河初级中学
第五篇
一、生物教学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在生物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地参与学习。初中的生物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比较沉闷的,长期以来,老师和学生都将生物课程当做一门“副科”,因此并不在意学生的学习成果,然而,初中的生物课程却是为高中更深入地学习打基础的,如果基础不牢,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好地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法,以促进更多学生的发展,让生物学科不再被老师和学生当作“副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生物学科得到学生的重视,提高学习的兴趣,敢于探索和突破自我,更好地学习。
二、生物教学中实践教学情境的创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也能够找到更多获取知识和学习知识的途径。初中生物教学,虽然只是整个生物科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但是教学实践也应该被当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来进行,因为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够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情境中去解决自己发现的新问题。生物教学中的教学实践情境创设,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学生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改变其不良的学习方式,选找到很多适合的学习方法,获取更多的知识,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生物教学中知识的交流合作情境创设
丰富的知识来源于不断的交流合作,通过交流,人们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合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践当中。生物学习过程中,知识的交流合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流合作,学生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还可以拓宽视野,发现更多以前被忽视的内容。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创设知识的交流合作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对生物点掌握的准确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总之,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在初中的学习中对生物学科的偏见,重新认识生物学科知识对人们的重要作用,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各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并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的阶段要注重对知识的应用,让生物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
作者:杨得顺工作单位: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大坝中学
第六篇
一、选对课题,让实验的光芒在课堂上绽放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加强知识渗透的重要手段,然而,并非所有课题和知识点都能用演示实验表达,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课题,选对课题,并选对适用于演示实验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工作。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这一课的任务和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并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的构成条件及其对植物的影响。然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非短期就能完成的,植物将阳光、水等转化为有机能的过程很难短期内通过实验完整展现出来,一片新鲜的叶子在黑暗的环境里依靠消耗有机物能够保持数小时的翠绿,因此,为了确保课堂教学效率,节约课堂时间,阐释光合作用这一概念就不能用演示实验完成。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光合作用的各个构成要素,如“光”,首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机物是绿色植物的生存要素,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得到的,那么,光是有机物的形成条件吗?”需要通过两个实验加以验证:第一,光合作用的功能是通过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有机物),淀粉遇碘会变成蓝色,这一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用碘能够检验绿叶中含有淀粉”事件的可行性;第二,在上一实验的基础上,对经过三天遮光处理和仅经过叶绿素消除的新鲜叶子进行碘淀粉测验,用以证实“光是光合作用下有机物的形成条件”这一事实的成立。如此,通过对某一课题中重点知识的剥离,通过有目的地选择应用演示实验,可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用,发挥演示实验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并由此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强化设计,让演示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设计演示实验,让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既要让实验成为课题的表述,又要让实验成为引导学生学习的利器,教师需要采用以下方法开展实验设计。
1.同步式实验,加强实验与教学进度的联系。所谓“同步式实验”,是指从课堂开始即导入实验,让教师的讲解与实验对象的变化同步,让学生通过观察与倾听的双重体验获取知识。如《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准备了两套不同的实验道具。其一是一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图片,其二是玻璃容器、水和一些植物的种子。在课堂开篇,笔者将种子放入盛满水的玻璃容器,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种子现在的状态了吗?”(让学生近前观看)此时学生对笔者的举动感到非常好奇,课堂气氛随之活跃了,笔者随即迅速导入课题:“请同学们记住种子当前的状态,现在我们来学习《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课。”随着教学的开展,笔者结合教学进度,让学生不断观察种子在水中的状态,并将种子萌发的图片逐一展示。课的最后,当学生看到种子在水中已经胀大,笔者适时以问题作总结:“同学们,为什么种子经过水的浸泡可以胀大起来?种子的萌发一共分为几个步骤?豆芽是我们都爱吃的菜,但豆芽是怎样形成的呢?”
2.体验式实验,加强学生与知识的联系。在教学实践中,实验大多是由教师发起的,实验的作用也仅限于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实验过程中,基于认知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能深切体会到实验的初衷和结论,而有些学生并不了解,却进入下一个环节,严格来说,这不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构建体验式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过程,加强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只有这样,实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效用。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一课,在这一课中,笔者导入了这样一个实验。实验道具:塑料软管、澄清的石灰水。实验前提: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会让石灰水浑浊这一概念。实验过程:第一步,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两个烧杯,分别标号a、b;第二步,准备两个气球,一个用嘴吹另一个用打气筒打,可以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演示;第三步,将用嘴吹的气球通过塑料管插入1号烧杯的石灰水里;第四步,将用打气筒打的气球插入2号烧杯的石灰水中;第五步,对比石灰水的变化。实验结论:1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混,2号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说出呼出气体比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多。如此,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加深了对该课的认识,能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综上所述,演示实验是生物教学中最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1]。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生物的魅力,切实增强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不断改进与完善演示实验,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作者:葛玉梅工作单位:邳州市戴庄中学
第七篇
一、建立小组机制,组织学生互助学习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生物学科的特点,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合理地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因为初中生物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大多是自然界中我们比较常见的生物,这样一来,笔者认为老师可以在每天的生物课后,结合第二天所要讲的内容来给每个小组布置一些需要实际观察操作的作业。比如第二天所要讲的内容是“花蕊的结构”,那么前一天的课后,老师可以让每一个小组都观察一种花,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花的形状和结构描述出来,然后再经过小组讨论把意见统一。并把讨论结果形成文字,记录下来,要求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把每个同学的看法和小组最终统一的意见都交给老师,由老师对每个小组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分析和评价。这种方法切实可行,许多地区的学校都有条件来实际操作。教师还可以定期的组织每个小组的同学进行郊游,把学生从教室内“搬”到教室外,这更能满足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他们的求知欲。在郊游的过程中,与学生积极沟通所观察到的自然界的事物,并根据学生的理解特点来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清楚地理解这些自然界中的生物知识。这样的学习形式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乐意去自主的面对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性的作用,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操作的情况下完成的,教师只负责最终的纠错和解惑,而且区别于以往学生被动地被老师指出错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这个时候的学生是非常乐意倾听老师指出的意见的。在这样一个趣味性极强的氛围内,学生能够很及时、更容易地记住很多知识。这种情境教学法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此以往下去,自主学习的模式便被潜移默化地成功推广了。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活动,整合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物学科本身有着很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特点,而初中的学生年龄偏小,思维活跃、爱动这些特点也和初中生物学科有了一个可以契合的平台。教师在进行初中生物学科教学活动时,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用PPT的形式把课本内容里的花朵图片、动物的组织结构等更好地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来学习新的内容,然后教师进行提问并纠错。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潜意识里督促学生更加高效、自主的学习。
三、结合本地资源,利用实验室来进行教学
初中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科特点结合本地资源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学生到野外去采集上课所需要用到的动植物,并制作成标本保存下来,课堂可以搬到实验室里,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和观察实验结果。在采集动植物、制作标本和观察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辅助者来参与学习的,学生作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可以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同时,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以后,就会贯穿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始终,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
自主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既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也是学习成果的受益者,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辅助性学习的作用。时代在不断的革新,教育体制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一味地说教,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育模式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青年学生是一个时代的希望,如果学生的创造力被扼杀在了萌芽之中,那么势必会影响到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速度,这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当下我们就要勇于去开发和完善自主学习模式,并积极推广自主学习模式,让它为这个闪光的时挥出更大的能量,让更多的适龄学生受益。
五、结束语
自主学习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孩子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学习,而不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压力、一种包袱。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孩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质地培养,更可以保护和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教育部门也应该适应时展的需要,适时地改革教育体制,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作者:张莉工作单位:山东省日照港中学
第八篇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未将新教学观念应用于实践中
教师虽然对新课改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与交流,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厚,加上教师本身形成的教学习惯很难改变,教师有新观念,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不能恰当地应用其中。因此,表现出了教师一边宣讲新的教学观念一边受着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这一问题在初中生物教师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
2.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大部分生物课堂
目前,中考依然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标尺,教师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由于初中生物知识点烦琐,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教师则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
3.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生物课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师除了对知识点的讲授以外,就是带领学生做相应的生物实验。整个课堂表现出来一种按部就班的状态,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教师则安于现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为中考积累知识,成为应付考试的工具。
二、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针对以上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上,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灵活多变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笔者根据对新课改的实践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几点意见,仅供参考。
1.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初中生物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禁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除了采用教师单纯的讲述外,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生物课堂中,利用多媒体音频、视频的优势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进入到学习状态中。例如,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设计教学课件,先通过图片展示一些关于花朵和树木的优美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播放一段花朵开花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到植物的魅力,这样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整个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境、合作、讨论等模式
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因此,传统的“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教师应坚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的原则,发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的作用,创新教学模式。例如,在学习到“生物的变异”内容时,教师可分组让学生讨论,他们在这节课中对哪些关于生物变异的知识比较感兴趣,然后发表见解,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规范,然后开始对本节课程的学习。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仍要充分利用学生讨论发言的模式,鼓励学生思考、探究和质疑,最终让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充满期待。
3.实践新课标,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知识能力,还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并有针对性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例如,在学习七年级“植物标本的采集”过程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同时,讲述植物的科学研究价值,并呼吁大家爱护花草树木等。这样,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道德品行和价值观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总之,新课改要求生物学科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综合能力,要求教师从知识、能力、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
作者:康刚工作单位: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民族中学
第九篇
一、生物学习小组的构建与管理
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分组,以就近原则进行异质分组,一般将前后两桌分为一组,这样的分组不管是对课堂讨论,还是对实验过程中实验现象的观察都十分方便。四人一组的合作学习小组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言的机会,能够满足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最初目的。所谓异质分组,则指的是编排座位时将优、中、差学生按比例编排,如1:2:1,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小组内的互助学习,也有利于各小组之间的相互竞争。让学生能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也能够深切的感受到集体荣誉感。为了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可以为各学习小组起名,各小组通过组内成员的相互讨论,为自己所在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具有特色、吸引力的名字。为了避免出现单调的“第一组、第二组”,学生可以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使各个小组的名字中都带有一种植物或者动物名字,如“狡兔王国”、“野菜部落”等,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各具特色的小组名称更进一步地增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对各小组学习生物的综合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小组“档案袋”上标明姓名、班级等基本情况,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收获,将“档案袋”的内容逐渐充实,其内容可以包括:小组讨论记录本,小组总体情况评价表,探索活动实验报告单等。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学生的“档案袋”进行分阶段展览,特别是在学期结束时予以汇总展览,这对各个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是非常有利的。为了增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可以邀请家长参与档案管理,对学生档案情况进行定期审查,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每个小组建立各自的合作讨论记录本,同时在其封面上表明组别,这样有助于培养各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识,将组内各成员按照学习状况依次标为1~4号,其中组长由1号担任。然后由1号开始对本组讨论情况进行记录,以后依次轮流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日期、星期、记录人、课题、节次、讨论的问题、发言内容、发言人以及本组讨论的交流和评价。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记录人可以提前填写“日期、星期、记录人、课题、节次”,然后在教师提出讨论后填写“讨论问题”。在整个记录过程中,要客观、精要记录“发言人与发言内容”,尤其是对各个发言人主要观点的记录,以及激烈争论后各组员的观点的变化情况。最后由记录人代表本组成员汇报最后的讨论结果。讨论记录本在课后均放入“档案袋”,由教师综合评价各组的讨论结果,且将评分计入各组的总分。
二、构建学习小组取得的成效
在初中生物的实际教学中,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教学模式取得了相应的成效。课堂实践表明,这种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对生物课堂教学十分有利,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促进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学生自主选择小组名称,自主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空前高涨,几乎所有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都很认真,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各个学生在民主、和谐、自然、真实、积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在这个充满交际性的、适应学生发展的、信息丰富与反馈及时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合作式学习环境为学生表达各自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能够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全面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学会了对他人的肯定和表扬,为其独立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条件。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生物合作学习小组的建立,使学生了解到相互合作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为集体争光是自己的责任。在合作学习当中,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标的教学当中,若未实现合作式教学,那么课堂教学就称不上完善。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是一类全新的教学模式,这种“在学习中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中学习”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生活都有着非常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磊工作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邹区初级中学
第十篇
一、在教学中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例如:1、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生物因素有:植物,草原鼠、牛、羊、兔等食草动物,蛙、蛇、鹰等食肉动物。2、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是苏科版八年级上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一节的内容,坐标曲线图在课堂的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部分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生物因素有哪些,然后引导学生对鼠种群与植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再从鼠群与鼠的天敌种群(如蛇、鹰)之间的数量变化进行分析,再从鼠种群与鼠的天敌,训练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试着完成课本活动后的讨论2,学生运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使草原生态系统中主要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更直观,使学生认同生态系统之间之所以能够保持动态的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渗透了生物之间普通联系的观点[2]。这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题目———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此题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的运用坐标曲线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首先看横坐标,横坐标表示时间。0点时光线最暗,植物光合作用远小于呼吸作用,即向外界释放二氧化碳。故随着时间推移,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且光线逐渐增强,光和速率逐渐增强。当光和速率大雨呼吸速率时,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第二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第三阶段时,由于光线变暗,光和速率再次减小,低于呼吸速率时,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该题主要看不同时间段光线的强弱,B选项二氧化塘碳度先下降再上升,即表示呼吸速率先小于光和速率再大于呼吸速率。对应时间段来看,这是不合自然界的规律的,因为有阳光的阶段不可能在深夜出现。
二、通过观察、分析坐标曲线图培养学生信息获取、理解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如:在学习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这样一题,是关于蒸腾作用与植物吸水的关系。下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作用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c点是某植物的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曲线重合点,且正好处于a时刻,即c点表示a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所以A答案是正确的。图中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和吸水速率都是逐渐升高,但在某一时刻蒸腾速率总是大于吸水速率所以B答案也是正确的。图中黑暗时间内,无论那一时刻,吸水速率的曲线总是位于蒸腾速率的曲线之上,即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高于蒸腾速率;而有光照时,a-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b时刻以后吸水速率则大于蒸腾速率所以C答案也是正确的。在图中,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选项说法错误,所以选择D答案。
作者:张中瑞工作单位:江苏省东海县平明中学
- 上一篇: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探究教学初探
- 下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