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应培育的四种思维
时间:2022-09-18 04:49:59
导语:高校辅导员应培育的四种思维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维的科学性,关涉到其如何高效地开展学生工作,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具备形象思维、创新思维、求实思维和法治思维。积极探究四种思维培育的应然路径,实现高校辅导员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担当,从而加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P437)这里的“思维”,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换言之,也是一种理论形态,它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肩负着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神圣使命。高校辅导员能否正确判断形势、能否有效化解矛盾、能否顺利推进工作,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科学的思维。因此,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理应培育四种思维,即形象思维、创新思维、求实思维和法治思维。
一、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具体事物的形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其形象思维形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形象思维不能脱离工作实际而独立或者先验存在,究其本质来说,可以从工作作用、工作方法、工作职责三重维度加以培育。1.“辅”:高校辅导员工作作用之维。从特殊性来看,高校辅导员是党委工作的助手、教师教学的助手和学生学习的助手。从主辅二重性来看,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一言以蔽之,高校辅导员在管理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等多重角色间融合、转换。高校辅导员确立什么样的形象,既是其自我认知的外化,也是外界社会对其期待的内化,折射出一种职业认同感。因此,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只有建构起形象思维,才能处理学生工作中的复杂状况,实现高校辅导员多重形象的融合发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2.“导”: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之维。曾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2](P139)一语道出工作方法的重要性。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想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必须培育自身的形象思维,在对学生进行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和就业指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自由与纪律、友谊与爱情、学习与工作等关系,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守护好学生的人生航向,助力其做好科学的人生规划,使其在奉献与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3.“员”: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之维。当前,我国正处于“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承启之年和“十四五”谋划的关键之年,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把握形势、明晰身份、找准定位,承担起伟大工程的施工员、伟大事业的质检员、伟大斗争的战斗员、伟大梦想的服务员等职责。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进程中,高校辅导员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不断强化学生工作中的形象思维。高校辅导员只有立人先立身、育人先育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进而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创新思维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要”之一便是“思维要新”,即以新颖独创的方法解决现有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创新思维的培育需要依托一定的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和网络载体。1.管理载体。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高校辅导员要以管理为载体,通过组织纪律、规章制度等约束、协调学生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规范学生行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在运用管理载体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培育创新思维,更好地把学生工作内容寓于管理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互配合。高校辅导员要适应变化、快速反应、及时变革、灵活应对学生复杂多变的思想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心理品质、社会经验、成长环境等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帮扶,把管理要求的规范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真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2.活动载体。高校辅导员要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学生工作寓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换言之,把学生工作的内容有机地融入实践活动中,并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的过程。此外,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在活动过程中培育创新思维,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学会自我鉴别、比较、判断、取舍。通过活动载体将学生工作的客体转化为主体,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高度统一。3.网络载体。高校辅导员通过互联网这一电子信息交换系统,向学生传播丰富、生动的学生工作信息,以帮助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在“人人都是宣传员”的网络时代,要想培育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的创新思维,必须有效整合网络资源,强化网络的教育和服务功能。通过开发红色网站、战“疫”云思政等一批主题教育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利用空中微党课、网络云家访、心理援助云平台等方式,重点抓好网络空间的道德建设,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员”队伍,做好“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发挥高校辅导员在网络上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对网络谣言和不良言论进行有力回应,抢占网络舆情治理的制高点,从云端拓宽主流声音的传播渠道,提升网络育人工作质量。
三、求实思维
求实思维是把事物的客观之“理”转化为人的认识之“理”的思维方式。归根结底,就是坚持实事求是,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思想路线。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培育求实思维需要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方面着力。“四力”层层递进、相辅相成,构成学生工作的有机整体。其中,脚力是源头,眼力是关键,脑力是核心,笔力是呈现。1.脚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迈开双脚、走出办公室,到学生中去、到实践中去,把学生当作最好的老师,把实践当作最好的课堂。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P139)高校辅导员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培育求实思维,始终保持“在路上”的精神状态持续推进学生工作,到学生中去感知时代变迁的步伐、到班级中去采集思想智慧的矿藏、到寝室中去汲取精神力量的养分。脚力既是“四力”的源头,也是学生工作的“基本功”。2.眼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有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善于从千头万绪的表象中洞察本质、从风云变幻的形势中寻求机遇、从快速变化的实际中把握规律,使学生工作始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辅导员要在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火眼金睛”中培育求实思维,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眼光要发现学生身上的正能量、眼神要准确甄别各种错误思潮及观点、眼界要阔会引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眼力既是“四力”的关键,也是学生工作的“牛鼻子”。3.脑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既需要坚定的党性原则,又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在集体学习时,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4]就高校辅导员来632期2020•09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其综合素养的灵魂。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纷繁多样的社会现象,高校辅导员要培育求实思维,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认识与把握学生工作,使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舆论导向。脑力既是“四力”的核心,也是学生工作的“指南针”。4.笔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不仅要讲究言辞顺畅,还要能贴近学生,这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要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方能把脚力所到之处、眼力所观之美、脑力所思之得诉诸笔端,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表达好、传递好。可以说,高校辅导员求实思维的培育,就是要强化问题意识、突出效果指标,学生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学生工作就要聚焦什么、提供什么。只有把党的主张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把党的方针政策同学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学生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笔力既是“四力”的呈现,也是学生工作的“金刚钻”。
四、法治思维
法治思维,是指基于对法治的信仰与遵守,运用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方法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总体而言,法治思维是融法律的价值属性和工具理性为一体的特殊的法律意识。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作为在教育领域推进依法治理的坚定拥护者和具体实践者,应从尚法、学法和用法层面培育法治思维,助推教育变革。[5]1.尚法。“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规范本身及法律所追求的价值和理念的自觉认同和信服,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是人们主观上以法律作为客体的精神活动。”[6](P45)高校辅导员要在学生工作各环节培育法治思维,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以法的理念和方式处理学生工作事务。在依法治校进程中培育法治思维,要大力推进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以大学章程为重中之重,进一步规范学生管理工作,用法治文化感染学生,营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校园环境,形成学生自觉尚法的校园氛围。在增强法治认同感中培育法治思维,把法治与育人结合起来,在管理过程中保持对学生的关怀与尊重,依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正当权益,将育人视为学生工作法治化的价值旨归。2.学法。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迫切要求其具备法治思维。首先,高校辅导员要做到心中高悬法律的明镜、手中紧握法律的戒尺,了解自身享有的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学习法理学的基础知识,熟悉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次,高校辅导员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主要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与教育相关的法律规定。再次,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岗前培训学习进修相关法律知识,全面提升规则之治的能力,让学生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提高其合法性和科学性。3.用法。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要通过丰富的法治实践来培育法治思维。一要准确把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相关政策规定,对学生违法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采用案例分析、宣传警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日常法律意识教育。二要善于运用法律知识及社会生活常识为学生解答一些日常问题,对学生工作进行法治育人体系化设计,避免因法律工具主义削弱了学生对于法治的信心和期待。三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规章制度,使这种制度不因管理者的改变而改变、不因管理者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以法治方式推动学生工作发展。四要在学生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遵循管理权的时限、步骤、顺序与方式,以程序正当为原则,保证学生工作中法的公正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实现,使之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契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J].求是,2019,(22).
[5]韩雪青.重构法律信仰需遵循“一体两翼”模式[N].法制日报,2015-01-07(12).
[6]陆岸,董召勤,钱春芸.高校学生工作法制化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王娟娟 陈刚
- 上一篇:思维导图对医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 下一篇:从疫情防控看底线思维的价值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