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医学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2-25 04:51:02
导语:思维导图在医学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医学汉语课程是MBBS留学生的必修课程,医学汉语词汇的掌握是他们临床能力提升的前提,思维导图是当今具有影响力的思维工具。本文简要介绍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特点,讨论了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依据,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医学汉语词汇特点,以不同视角设计思维导图构建医学汉语词汇网络,旨在改善MBBS留学生医学词汇学习的效果,为在华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医学汉语;留学生;词汇教学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事业迅速发展,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临床医学本科全英文教学(MedicalBachelor&BachelorofSurgery,MBBS)是专门为国际学生设置的本科医学教育项目。为了保证MBBS留学生(全英语授课)的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07年提出,“汉语作为必修课程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的便利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对MBBS留学生来说,学习目的是获得医学学士学位,大部分学生需要在中国医院见习和实习,经历问诊、阅读病历和检查报告等实习活动,须具备与医生、病人及其家属的汉语沟通能力和日常医疗文档的读写能力,为此,国内医学院校为MBBS留学生开设医学汉语课程,但是由于学生毕业获得学位后一般回国从事医疗工作,对医学汉语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并且,医学专业知识相关术语及案例较多,学时有限,教师普遍采用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临床实习阶段汉语沟通障碍问题较为突出,未能实现临床实习阶段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近年来,MBBS留学生的医学汉语教学现状引起一些教师关注,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开始尝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来优化传统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生在进入见习阶段之前已经开始医学汉语课程学习,大量医学专业汉语词汇涉及医院各科室、常用药物、人体各种结构、常见病的中文名称、常见病主要症状及其体征的汉语表达,与生活类词汇相比,枯燥难懂,对他们来说,医学汉语词汇记忆是个难点。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最基本材料,词汇量的积累是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果MBBS留学生未能掌握基本医学汉语词汇,后期可能难以融入临床实习。那么,如何优化医学汉语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思维导图概述
1.1思维导图概念。思维导图(MindMap)又称脑图或心智图,由英国心理学家Tony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是21世界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思维工具。他在《思维导图》一书中提出: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脑思考和产生想法的过程,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1]。思维导图通常将主题思想或概念位于中心,然后次要思想或主题从中心向外辐射,每个次级主题都由子主题从中辐射出来,用连线将相关的概念连接,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作为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将单调的信息转换成色彩丰富和高度组织化的图式,使人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整齐但繁冗的文字中,而是以更具体、更形象地方式表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2],这种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图表呈现信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教育领域中被应用到各个学科。1.2思维导图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依据。(1)大脑词库理论大脑词库也称心理词典(mentallexicon),是大脑中关于词汇信息的内存[3]。在词汇信息存储中,各词汇之间按照语义关系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词汇网络系统。在国外大脑词库的语义结构研究中,Collins先后提出了层次网络模式(HierarchicalNetworkMod-el)和扩展激活模式(SpreadingActivationModel)。层级网络模型反映词汇网络中词汇处于不同层级,解释了词汇上下义之间的提取关系,处于上层的词汇语义覆盖性较广,处于下层的词汇语义较具体,例如,an-imal和dog属于上下层关系。1975年,Collins和Loftus在层级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激活扩散模型,与前者不同的是,它是以语义联系或者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每一个概念是一个节点,节点之间相通各条连线,向四周扩散,连线长短表示概念之间语义联系的远近,例如red可扩散出rose、orange、fire等。思维导图是在关于信息处理、脑细胞和大脑皮层的研究基础上诞生的,它的逻辑性和网络化特点遵循词汇信息存储的本质和规律。(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4],后来,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柯尔伯格关于认知结构的研究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主张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强调学习者是一个主动的知识建构者[5]。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围绕关键概念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知识,强调知识是“绘图”,而不是“照相”,教学模式一般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学生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完成意义构建的最终目的。词汇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医学词汇的学习不仅仅是音形义的语言知识学习,而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临床知识技能,如果学生参与思维导图绘制,自己动手整理归纳,绘制出逻辑思维过程,可以发挥他们学习的创新精神,构建围绕关键概念组成的医学知识系统,有效促进对临床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近年来,国内教育者开始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英语教学中,关注的主题主要是英语词汇记忆、口语、听力、写作和阅读技能培养等方面,除了理论性介绍还有一些实践研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小学、中学、高职和大学。从研究历程来看,“巧用思维导图工具,加强词汇记忆教学”较多应用于中小学英语课堂中[6]。另外,在专业词汇教学中,由于医学英语词汇大多源于古希腊语及拉丁语,词汇较长难于记忆,一些学校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已有研究表明,把思维导图和词汇识记结合起来,可以把零碎的信息可视化、逻辑化、系统化,大大提升医学英语词汇的认知和识记水平[7]。
2思维导图在医学汉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2.1医学汉语词汇特点。医学是一门要求严谨的科学,因此,医学术语的命名也要精准。医学术语的命名有大家认同的一些原则,即科学性、准确性、单义性,作为对医学现象和原理的反映,科学性和准确性却是最基本的[8]。目前,医学留学生在医学汉语课程学习中一般选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医学汉语———实习篇》或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实用医学汉语———临床篇》,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前者正文词汇量为689个,后者为768个[9]。可见,医学汉语词汇是一个庞大的词汇体系,具有系统性,主要涉及身体部位、医学分支、疾病、症状及治疗的表达。同时,医学汉语词汇的意义具有客观性,依据人们对客观医学事物的认知,如“脑萎缩”是指由某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种现象;“腰椎滑脱”指椎间骨性连接异常,发生上位椎体和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滑脱。再者,医学汉语术语命名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大多采用直接表述的方式,例如“心脏衰竭”;有的采用缩写的形式,例如“流感、乙肝”;有的采用数字和字母结构,例如“D-葡萄糖”;有的采用直译的方法,例如“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disease,AD)”。2.2利用思维导图构建医学知识系统。MBBS留学生的医学汉语课程一般以科为单位讲授医学知识,如外科、内科、妇科、小儿科,这样学习内容与临床医学主要课程如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等科的学习顺序基本同步。每一科又可根据治疗目的不同有着明确的分工,例如外科学内容涉及普通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心脏外科、骨科、烧伤课等科室的门诊接诊、病房查房、医患交流、手术操作、实习指导等具体内容。可见,医学汉语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强,在每科知识的学习涉及大量医学专业术语,如果按照生词表,零散地逐一讲解,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课后学生复习时花费时间较多而且事倍功半。在讲授每章节医学知识时,构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发现医学知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复习和掌握。以《实用医学汉语—临床篇》外科第一课普通外科急性阑尾炎为例[10],以常见疾病急性阑尾炎为中心词,从临床表现、诊断依据、病理特点等方面扩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如图1,使医学术语学习不再孤立,加强了医学词汇学习的真实性和实践性。2.3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词根词缀体系。在构词方法方面,医学词汇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例如,在中国学生医学英语词汇学习中,利用词根、词缀构词法记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如,meno大多与月经有关,osteo与骨有关,后缀-itis与炎症有关。在MBBS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中发现,从造词、组词角度来看,也出现相同的情况,如同类疾病、症状会有相同“词缀”,如:……痛、……诊、……症、……炎、……瘤、……病、……术等。MBBS留学生在医学汉语课程学习阶段,已经具有一定汉语基础,对汉语词汇构词特点也有初步的认知。利用思维导图将词根或者词缀作为中心词,向周围扩展到与之相关的词汇,更直观具体地呈现词汇间的关系,可以帮助他们较快理解和记忆词汇,大大促进词汇量的扩展。我们以《实用医学汉语—临床篇》外科第二课普通外科乳腺癌这一章节为例,以“乳”作为词根,“癌”“检查”“手术”作为词缀,构建思维导图,如图2。2.4利用思维导图构建联想记忆网络。词汇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我们在识记词汇时,可以联想到与之相似或者体验过的一种事物,将识记对象与其他客观事物相关联,例如,留学生在基础汉语课程中学过“球、盆、盘、叶”,当医学汉语中学到“眼球、骨盆、椎间盘、肺叶”时与之前的意义相联系,这样,更加容易理解和识记。思维导图正是以识记对象作为中心词,向四周扩展到与之相关联的词汇,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构建相互关联的词汇网络。我们以《实用医学汉语—临床篇》外科第九课骨科腰腿痛为例,当学到“腰腿痛”一词,以“痛”作为关键词,可以联想到引发疼痛的部位和疼痛的类型,“痛”的部首“疒”指与疾病有关的事物,归纳其他会学到的含有“疒”的汉字,另外,在现代汉语中,“疼”和“痛”意思相近,有时用法又有区别,通过这些联想构建思维导图,如图3。
3结语
医学汉语词汇的掌握是MBBS留学生在华临床实习技能提升的基础,与一般的生词表相比,思维导图将医学词汇系统地、形象地呈现,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在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将所学词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目前,很多思维导图的制作软件已经上线,如XMind,MindMaster等,虽然通过软件制作思维导图难度不大,但是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仍是一项新的挑战,备课量增大,备课内容的精细度更高,这需要我们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完善知识体系;第二,MBBS留学生一般来自欠发达地区,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学习一章节,各自或者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思维导图,完成制作后可以向大家口述介绍,通过这种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强化训练,提高医学汉语表达的流利度;第三,由于MBBS留学生的汉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有限,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完成的思维导图进行反馈和评价;最后,医学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实习服务,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理解记忆医学词汇的基础上,教师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多说多练,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作者:陈佳宜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
- 上一篇:中职学前教育学生渗透游戏教学理念
- 下一篇:语境化词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