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理论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时间:2022-07-05 09:26:59

导语:隐喻理论英语词汇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隐喻理论英语词汇教学研究

【摘要】概述隐喻理论的含义和类型,及专家学者对隐喻理论的相关研究。指出隐喻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逐渐与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通过锻炼学生的隐喻思维,有利于降低多义词、短语动词的识记难度,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记忆理解能力。提出从基本义项出发,学习一词多义;基于方位隐喻,巧记短语动词;比较英汉单词区别,探究文化内涵等基于隐喻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认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要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地道表达和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模式,构建隐喻表达。

【关键词】隐喻理论;英语词汇教学;源域;目标域

隐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普遍思维方式,影响着语言表达的各个方面。隐喻是指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将某一种事物的特征映射到另一种事物上。不同文化间的隐喻表达既有共同特征,又有独特之处。目前我国英语词汇学习模式较为僵化,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背诵、默写、订正,往往只学到了单词的表面含义,对于一词多义和短语动词常常感觉到混乱,无法在音、形、义三者间搭建桥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将隐喻理论与词汇教学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降低词汇学习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和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际水平。

一、隐喻理论

什么是隐喻?莱克夫(Lakoff)将隐喻定义为通过推理,将某一概念的一些特征映射到另一概念的认知过程,是基于相似关系,从源域到目标域的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也就是运用对某事物的了解、体验去解释、感受其他事物。隐喻的发展历史悠久,亚里士多德最早关注隐喻现象,提出了“对比论”,认为隐喻是两个词之间意义的转化,公元1世纪昆特林(Quintillian)提出了“替代论”;20世纪理查兹(Richards)创立了隐喻互动(interaction)理论,布莱克(Black)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将隐喻置于句子层面进行研究。直到1980年,莱克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出版《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WeLiveby)一书,引起了学界的广泛热议,影响至今。莱克夫和约翰逊(1980)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影响人类的语言和思维活动,并指出:“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是隐喻的。”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而言,隐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现象,我们在日常表达中常常不自觉地运用到隐喻机制,甚至创造出全新的、独特的隐喻表达,但由于长期的语言习惯已经成为一种固定思维方式,所以不易被察觉。20世纪90年代开始,福柯尼尔(Fauconnier)等创建了合成空间理论(blendedspacetheory),进一步发展了隐喻的内涵。该理论指出概念合成是一种普遍认知过程,涉及两个输入空间(Input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Space)和一个融合空间(BlendedSpace),与语言意义构建紧密关联,强调了认知主体对隐喻的加工,由于隐喻现象也与概念合成的过程有关,该理论可用来分析和阐释隐喻现象(汪少华2001)。根据源域和目标域的不同特点,隐喻可以进一步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王寅(2007)认为,结构隐喻是用一种概念结构来描述其他概Vol.19No.9念,在两种看似不相关的概念间搭起关联的桥梁。例如,我们常说的Timeismoney。time(时间)是源域,金钱(money)是目标域,两者的共同处在于都是有价物的、都是工具,所以在描述时间和金钱时,我们可以用到同样的词,如waste(浪费)、spend(花费)、worth(值)、save(节约)、runoutof(用尽)等,但并不是所有关于金钱的词都可以用到时间上。方位隐喻是用表示空间概念的词语描述其他概念。我们最熟悉的方位是前后、上下、里外等,这些词常与人的情绪、社会地位或者数量挂钩,如Happyisup,Moreisup。在英美国家还有一个相关的传统,婴儿出生后人们要抱着他从一层台阶迈到上一层台阶,预示着将来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实体隐喻概念中,人们用具体、有形的概念来表示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等无形的事物。如果要从科学角度解释什么是爱,可能比较困难,但认知语言学中有一个经典的说法Loveisjourney,用旅程隐喻爱情,部分描述旅程的词语可以和爱情一一对应,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形象生动。我们可以说:Weareatacrossroads(我们处在感情的岔路口),Therelationshipisadead-endstreet(我们的关系走向了死胡同)。当然,不同的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Loveisbusiness.Loveisriver.等都是从不同角度解释爱情。

二、基于隐喻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考虑将认知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融合,隐喻理论尤为受到重视。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但目前的英语词汇教学较为枯燥,学生面对生词、多义词常常感到棘手,背诵多靠死记硬背,不仅记得不牢还忘得快,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传授恰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培养隐喻意识,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伯尔斯(Boers,2000a)提出隐喻意识涉及五个维度,首先是意识到隐喻是普遍存在的,其次许多隐喻的背后有一个主题,第三是隐喻的非任意性,第四是文化差异性,最后是隐喻表达的跨文化区别。把握这五个方面进行词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其英语水平。(一)从基本义项出发,学习一词多义。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遇到一词多义现象,一个单词有五六个意思,记忆负担较重。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意识到越是基础的词汇含义往往越丰富,这些基本词出现早,使用频率高,而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思维进步,现有的表达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日常交际。人类不是一直创造新词,而是将新概念与已知概念联系起来,运用两者的相似性产生映射,帮助表达。语言的历时演变造成语言共时层面的一词多义,隐喻思维发展了词汇语义。很多时候,教师只是让学生拿着词汇表背诵,而忽略了向学生讲解不同意义间的隐喻关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了解词义变化发展,学会用隐喻思维学习多义词。例如,mouth最基本的含义是嘴巴,可以引申为入口;火山口可以翻译为themouthofavolcano,作为动词,表示装腔作势地说话。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利用人体器官作为目标域的表达,学生可能会想到teethoftomb(梳齿),givesb.ahand(给某人提供帮助),eyeofneedle(针眼)。尽管这些词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但通过深度挖掘隐喻背后的主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有时,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认识每个单词,但就是不知道整个篇章在讲什么,究其原因,对词汇的含义了解不够。学生在阅读中如果遇到“Thissurgeonisabutcher.(这个外科医生是一个屠夫)”这句话,可能会感到困惑,但只要能够灵活运用隐喻思维,问题便迎刃而解。surgeon激发学生对于外科医生的认知,拿着手术刀在医院里进行精准手术,butcher激发学生对于屠夫认知,拿着大刀卖力割肉。两种独立的概念空间此时有了关联,进而我们能想象一位医生拿着屠刀给患者做手术的场景,可以推测这位外科医生的医术非常拙劣。教师要在教学中强调多义词的多个含义并非独立的,而是以基本义项为原型,基于合理情境引申,牢固掌握基本义项有利于帮助学生猜词(龙绍2008)。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构建合理语境,分析文章逻辑,思考不同概念间如何实现映射过程,再根据单词本意运用隐喻的思维机制进行推测。(二)基于方位隐喻,巧记短语动词。短语动词又被称为小品词结构,由动词加上小品词构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英语中拥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动词搭配不同,小品词意义就会千差万别,在做题时特别容易混淆,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难点。以up为例,up的原型意义来源于人类最常见的方位概念,表示垂直方向的“从下到上”“在上边”,这个基本含义可以映射到其他领域。从时间上来说,growup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成长”。从社会地位来说,Theupperisbetter,up代表了较高地位,所以lookup有“尊重、敬仰”之意。从情感、情绪来说,Happyisup,cheerup表示“振奋精神”。从数量上来说,Moreisup,在垂直空间上,数量越多,堆积得越高,所以turnup有“开大音量、调高声音”之意,saveup表示金额的增加,即储蓄,hurryup表示速度的增加,即“赶快”。而随着工作量的增加,事情越来越接近尾声,up还可以引申为“完成、结束、到达极致”。英语中有很多这类词,如,drinkup(喝完),eatup(吃光),dryup(干涸),cleanup(清扫干净)。当然,“完成”也可以理解为不再具有价值,所以有breakup(打碎,破裂,结束),burnup(烧完)(龙绍2008)。正如伯尔斯所言,单词的隐喻不是任意的,而是从典型含义出发,经由特定语言机制,合理推测发展而来的。此外,英语词汇的前缀、后缀、派生等构词法,都具有一定的概念隐喻性。面对这种短语动词,教师多采取同一动词搭配不同小品词的方式让学生一次性记忆,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从一个小品词的原型含义出发,运用隐喻思维,扩展单词内涵,并尝试总结归纳同一个小品词搭配不同动词的含义区别,共同探究是映射到哪一个概念域,以及这种映射实现的过程和机制是什么。这些高投入的思维认知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记忆短语,同时能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三)比较英汉单词区别,探究文化内涵。隐喻无处不在,是人类固有的思维机制,是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但不同文化之间的隐喻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学生通过有效的词汇学习,能提高文化内涵。就英汉而言,很多隐喻表达是相同的,如pig(猪)在汉、英语中都有懒惰之意,snake(蛇)都代表了恶毒、危险。桂树的枝叶做成的laurel(桂冠)都隐喻荣誉,在古罗马时期,桂冠是对比赛获胜者的奖励,中文里也有“蟾宫折桂”这个成语。《圣经》中“awolfinsheep’sclothing”可以在汉语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说法,“披着羊皮的狼”,两者都指表面和善、内里凶残的人。差异之处就更多了,有相同词汇隐喻含义完全相反的,有同一源域映射到不同目标域的,也有无法进行匹配的。dragon(龙)在汉英语文化中外形具有相似性,但寓意南辕北辙。受图腾文化影响,龙在汉语中的含义是正面的,具有神力,象征着尊贵,古时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但在英语中代表了邪恶。英语中的dragon来源于拉丁文和希腊文,最初是指身形巨大的蛇类拥有超自然力量,但往往在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中都是一些英雄勇斗恶龙的故事,所以在英语文化中dragon和serpent(蛇)有着紧密联系,长久以来蛇对人类而言都是强大的、致命的、令人恐惧的,所以dragon也保留了蛇的邪恶。汉语中形容人喝得多、喝得快用“牛饮”,英语是drinklikeafish,虽然一个是牛、一个是鱼,目标域不完全相同,却表达了同样的意思。greenhand在英语中代表新手,汉语却没有用某种颜色表达类似含义,无法进行一一匹配。再如,bat(蝙蝠)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黑暗、不吉利的意思,但在英语里更常见,教师在教学词汇时可以展示教材中的相关语句,并收集英语中的固定表达,鼓励学生发现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机制,承载了不同文化。神话、宗教、历史、文学、社会习俗对词汇含义、句子表达都有巨大的影响,教师在讲解时要尤其注意区别隐喻背后的文化知识,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教学方式,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逐步推进,注意比较不同文化下单词内涵的区别,思考背后的原因,并指导学生模仿造句,熟练运用。这样,学生就能逐渐积累地道的表达,甚至可以创造性地运用隐喻思维,在对话、写作中自主构建隐喻表达。

三、总结

隐喻侧面证明了语言意义与人类认知存在关联,而教学归根到底是人的活动,认知主体起到巨大作用。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紧密相关,将认知语言学与教学结合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将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统一,是当下的热点话题。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一词多义背后的隐喻机制探讨,有利于减少学生的词汇记忆负担,并提高其阅读理解水平。教师要注意挖掘词汇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地道的表达,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思维模式,从而培养其自主学习、自主构建隐喻表达的能力。

作者:李好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