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协同式案例分析实践课程研究
时间:2022-11-25 03:52:27
导语:师生协同式案例分析实践课程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境不断出现,加上经管学科的专业化知识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赖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今商业实践对商科人才的需求。案例教学作为重要的情境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而其中的主要环节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案例分析实践课的开设是将情境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中,实现了问题导向的师生协同教学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思维。该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到其他院校案例教学中使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行动学习;师生协同实践教学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加强和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随着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境不断涌现,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不断增长,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经管学科的发展,经管类专业对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度不断提高[2],从而推动了经管学科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经管学科的实验室不同于工科教育的实验室,案例教学为学生构建了一个真实的管理情境,是管理学科一种重要的实验教学方式。而案例分析则是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案例分析实践课程的开设通过对管理实践问题的聚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习该门课程而掌握的案例分析方法和思路可以应用于其他相关学科案例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问题导向的师生协同式案例教学理念。
1案例教学与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情境式教学模式[3],通过案例分析过程中自身的独立研究和与团队成员的互动讨论过程,显著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学生借助案例提供的真实情境,通过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积累与能力训练。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首要特征在于使用案例,是以采用真实事件为基础撰写的案例进行课堂教学,且案例具有情境真实性。(2)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有两种学习类型:型和亲验型[4]。案例教学是一种准亲验型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充分的案例讨论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3)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节课堂教学都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以特定的教学目标为导向,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案例分析中[5]。案例教学开展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培养计划的制定、案例整体设计、案例教学准备、案例课堂组织、教学评价与反馈等[6]。其中,案例课堂组织是其中的重要和关键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就是案例课堂的核心内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主要依赖于此环节[7]。广义的案例教学过程不单指案例课堂组织过程,还包括案例的开发、案例的选择。特别是案例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案例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堂组织和课后总结与评价三个阶段。具体包括布置案例、阅读案例、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也可以按照知识主题设定、案例情境创建、案例问题确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学习效果评价这六个步骤开展案例教学。其中,最核心的阶段就是案例分析[8]。这一阶段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阶段。从案例教学的内涵、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学中的核心和灵魂所在。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案例分析属于案例学习的范畴。对教师而言,案例分析更多体现在案例课堂组织和案例分析思路引导(包括案例问题设计)方面。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案例,做一定的课前准备,通过个人与团队的协作,对案例中所描述的情境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决策。
2案例分析实践教学构建机理
早期的建构主义者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Vy-gotskyLS.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建构主义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其核心思想在于: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9]。该学习理论包含四个要素: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10]。案例教学是情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够将无限接近社会的真实管理情境构建出来,使得管理学中社会性的知识得以结构化的表达[3]。学生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模拟真实的决策过程,在模拟中加深思考,使得知识得到有效深化,最终形成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完成了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建构[11]。建构主义理论为案例分析实践教育搭建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在这一框架中,情境的构建是基础,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最终达到意义构建的目标[12]。
3案例分析实践教学过程构建框架
案例分析包括个人准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个人案例准备中有长期-短期过程模式[6]。具体来说包括定义问题、分析案例数据,关注原因和结果、限制条件与机会,提出备选方案、选择决策标准、评估备选方案、选择较优方案和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计划。有的学者将案例分析的步骤分为熟悉案例、认识症状、确定目标、进行分析、做出诊断、做行动计划六个步骤[8]。步骤的划分有所不同,但核心思想在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选择合适的案例分析工具(包括概念、方法、模型和理论),运用这些工具进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案例分析本质就是案例问题讨论逻辑的设计,案例问题的设计引导着案例分析的讨论方向。可以围绕着“决策点”,按照决策要素和决策流程两种逻辑路线展开讨论[7]。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案例难度、所讲授的知识点、学生的知识背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大家发表个人见解等。3.1情境构建。“案例分析”课程中的课前准备属于情境构建的范畴。情境构建中案例导入是基础条件。教师首先会给学生介绍案例教学及案例分析的概念内涵,对学生知识储备以及技能的要求,通过这样的讲述,让上课的学生对于案例分析这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概念,随后教师将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知识点选取8~10个工商管理学科不同知识领域的教学案例。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有效开展案例分析课程的重要基础。教师在挑选案例时会更加倾向于决策型案例,这类案例中包含管理情境中真实的、引发学生思考的、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可以更好地引发多层次的讨论和思辨,战略领域、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案例居多。近年来,由于微案例短小精悍(少于3500字符)、知识点相对聚焦受到了青睐。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形成了初步的案例认知。并通过对教学案例的个体阅读阶段,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管理情境。3.2协同交流。案例分析对于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的培养有着显著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协作交流的交互式学习不仅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体现在学生之间。“案例分析实践”课程采取的是随机组队的方式,避免亲疏有别的单一化组队,从而有效促进了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实现知识碰撞,更加贴近社会实践,培养他们与不同人进行合作与竞争的意识。经过了前期的基础知识铺垫并对案例情境形成基本认知后,进入到小组讨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准确找到要分析的问题[12]。这是案例分析的起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在小组进行中期汇报之前,教师会针对学生的整体框架、抓取问题的准确度进行整体把握,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纠偏。“案例分析实践”课程要求学生进行中期汇报,此时各个小组成员经过多次的讨论,已经基本形成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导教师需要调动自身的资源,包括已有的理论知识、案例资源以及其他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学生分析案例时所应用理论的适配性、问题解决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等方面对学生的案例分析PPT以及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较为细致的指导。3.3意义构建。情境构建后通过阅读案例寻找问题和分析问题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再通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与自身原有知识体系进行整合、重构后最终形成了集聚全组学生智慧的问题解决方案,从而实现了个体及组织层面的意义建构。在学生提交的案例分析报告中,展现了案例问题的发现、解决思路,涉及到多个管理知识和理论的运用,这些属于显性知识范畴。而与教师、学生就案例的不同方面进行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准确传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说服他人、接受并且内化来自外部的知识,重组进入自己的知识链条中,这些都属于隐性知识范畴[9],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大有裨益[11]。终期考核同样以小组汇报加教师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师需要对汇报内容和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可行性、合理性等进行评估反馈。完成这一系列过程后,会请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与组内其他同学的交流和学习情况等等。根据学生的自评、教师观察到的学生平时接受指导过程中的表现、两次汇报的成绩、案例分析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参与度等,教师将为每位学生给出综合评分。由于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对案例教学高度重视,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9届、面向全校各层次学生的“卓越杯”案例分析大赛。因此,修完案例分析实践课程的学生还可以通过案例大赛加强学习效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实现自身知识体系的多次建构。3.4师生协同式教学。在整个案例分析实践课程中,师生间会有至少三次的线下见面和不定期多次的线上互动,教师会加入各小组的微信或QQ讨论群,学生们获取的资料和信息都要求在群里共享,而教师则随时关注这些信息,并进行答疑解惑、必要的指导工作。教师需要进行全过程的指导、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论的梳理、完善、自我建构的同时,反过来作用于自身的理论和教学体系的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调动自身资源的同时也是一个补充资源、完善资源体系的过程。所谓教学相长的意义就在于此,详见图1所示。
4案例分析实践课程的支撑体系
4.1充足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的企业案例是支撑工商管理学科案例教学的基础[13]。大连理工大学于1987年开始试建国内第一家案例库,在30多年的案例建设经验基础上,并在全国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于2007年5月成立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共享中心实行会员制,现有会员院校近300所,“分散建设、资源共享”,实现了会员院校间优质案例资源的整合。目前收录的各类教学案例达到4517篇,所包含的知识领域从原有的13类扩展为15类(市场营销、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管理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及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技术管理与技术经济、项目管理、创新创业管理、商法、公司治理、会计及财务管理、其他),成为国内最大最规范的案例库。案例背景企业遍布全国七大区及港澳台地区,以及部分国外地区。案例事件涉及24个行业大类,在选题、结构、表达及理论四个测评维度上都具备规范性,从而保障了案例的质量以及教学使用效果[14]。充足的案例资源为“案例分析实践”课程的案例选择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此外,创办于2012年的全国管理案例精英赛(案例分析大赛)每年都会从案例库中挑选7~9个比赛案例,这些案例涵盖战略、营销、财务、项目、创新创业等多个学科领域,且均聚焦社会热点问题,通常这些案例也会优先进入案例分析实践课程的备选案例库中,为此门课程提供了丰富、优质的案例来源。4.2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连接企业、教师和学生,实现教学、科研、企业发展三方共赢的重要平台,在推动教学、研究与实践融合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大连理工大学已经与义乌双童、森宇、太钢等40多家企业共同设立了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基于这些优质企业的鲜活商业实践开发了适合教学的案例。通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企业管理实践,并将管理理论应用到企业实践中,达到检验教学成果的目的,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学生对于系统性管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5结语
“案例分析实践”课程通过情境构建、协同交流以及意义建构实现了师生全程互动的协同教学。这种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明确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与教师、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及工作实践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全程指导的过程中,丰富充实了自身的知识资源库,完善和提升了教学技能和效果。同时由于案例教学与研究的密切性关联,这些案例教学实践素材可以激发教师通过对管理实践问题的梳理,探究其背后的理论依据和规律。目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在2016级、2017级、2018级学生中成功实践,使得700多名学生获益。
作者:胡芬 张曼洋 丁书迪 张岚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上一篇:刑事诉讼法案例教学分析
-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层进式案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