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12-19 03:58:59

导语: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模式探索

一、“3481”人才培养模式介绍

“3481”人才培养模式是在“2461”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发展改进而来。主要思想是充分利用与当地应急管理局等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办学的优势,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建立完善“348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即政校企“三主体”育人,“四结合”育人(科教结合、工学结合、学做结合、内外结合),“八共同”(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研制培养方案、共同完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全过程贯穿安全专业教育[1-10]。

二、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总体思路

结合我校安全学科群研究生的基本特点、教学大纲、行业背景等,进行教学方式探索和典型事故案例精选,并通过课堂应用效果的考察进行理论改进和案例优选完善。具体研究思路如图2所示。全过程以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在基于我校研究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工作。分别从我校研究生的生源地背景、专业背景进行研究生生源特点分析(主要针对知识结构特点),从我校研究生办学培养的定位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解读,从我校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统计情况和现行授课过程与培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企业行业(校外导师制度)进行行业背景分析解读。进而,基于分析的情况进行综合,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存在问题分析和拟采取措施建议。具体如下:(一)研究生生源特点影响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科的不断进化融合,各校硕士研究生的入学生源在保持与本专业本科专业为主要生源的前提下,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比如,出现了工科、文科生源的交叉考取,异地异校生源的考取等。具体某高校硕士研究生录取情况来看,仍以本校相同或相近本科专业录取生源为主,近3年占比均值超过80%,本校其他本科专业生源约占5%,外校相同相近本科专业生源(多是调剂生)约占10%,外校其他本科专业生源约占5%。不同的生源情况,对于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过程与效果的保证有很大影响。根据近3年实际授课来看,由于研究生课程授课形式和内容涉及面等和本科生存在较大区别。因此,本校相同专业生源学生在研究生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效果一般,很多涉及其他相近专业的知识点反而一无所知,而对于本专业的很多应该掌握的知识点一知半解;本校相近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对于涉及更广知识面的授课内容掌握得更好;本校其他专业生源的研究生,由于本科阶段相关专业知识严重匮乏,学习过程效果不能保证;外校相同相近专业生源研究生(多是调剂生),由于多是报考较好大学研究生未被录取而调剂的生源,此类学生的基础和专业都较好,学习效果较好;外校其他生源的研究生,则存在同校内其他生源研究生一样的问题,效果无法保证。综上可以看出,本校相近专业生源的研究生、外校相同相近专业生源研究生(多是调剂生)两组类型研究生的学习效果相对较好,其余三组类型的生源需要特别关注。(二)研究生课程大纲影响分析。每一门研究生课程都是根据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选定的。每门课程均有针对性的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学习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毕业要求又是紧密联系的。所以,具体到哪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编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每一门研究生课程都对毕业目标有重要的支撑。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研究生课程的大纲需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建设性。因此,一个合适的、好的课程大纲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个就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应该说,当前所执行的大纲很多都是上一学年甚至上上学年所制定,这个和现实情况就显得有些背离,需要跟进更新完善,尤其是在和行业背景、时事政策、法律法规、重大案例等相关方面的教学内容。(三)课程行业背景影响分析。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更多的接触到导师的课题和项目。而这些课题项目均是和相关行业、不同领域有着一定程度的联系,需要有相应的专业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开展项目的研究工作。因此,学校、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应当将学校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学院的学科发展定位,教师的发展定位,研究生的课程定位四者进行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才能相得益彰,不断进步。这就需要在现有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好学科发展的统筹协调和长远的科学规划,根据学校、学院大的发展,引导学院教师的方向发展,进而设定合理的研究生课程体系。如此,可以很好的依托学校的特色专业和社会资源,学院和相关教师的社会资源,尤其是行业资源。充分依托、利用各类社会资源,促进学校、教师的发展,进而根据行业的需求,反过来有效促进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设,提升研究生的行业背景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和深造奠定更好的基础。

三、“3481”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

基于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和“348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分析,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开展研究,具体实施过程大致如下:(一)以政校企三方面为课程案例教学主体。首先明确政府、企业、学校三个育人主体,在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三主体对于案例教学课程的立项、案例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效果考察、案例教学改进措施提出即完善等方面全面参与、严格把关,保证质量。(二)以“科教结合、工学结合、学做结合、内外结合”。为课程案例教学指导思想工科类的研究生课程在具体实施和实施完成案例教学后,一是要求能够做到科教结合,即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工作有效结合,能够将政府、企业、学校三主体中导师的科研项目思路即成果应用到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中来;二是要求能够做到工学结合,即工程实际和理论学校相结合,能够将三主体的工程项目成果引入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三是能够学做结合,学生除了能够在学习知识,还能够将所学进行应用实践;四是内外结合,即课堂内外理论实践环节相结合。(三)以“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同研制培养方案、共同。完善课程体系、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践基地、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为课程案例教学基本原则围绕研究生生源特点,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课程的教学目标,组成三主体导师群,在四结合的指导思想下,以具体实施案例教学的研究生课程为根本,共同制定完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更好的明确案例教学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共同开发有针对性的课程教材,过程中实施校企合作授课,全员不定期参与课程案例教学实施,共同对教学质量进行把关。(四)以“全过程贯穿安全专业教育”为课程案例教学实施宗旨。首先,确定好本门课程的大纲、培养目标、授课计划等资料。上述资料中,应当体现相关校企导师在不同的授课环节所讲授的具体内容,将课程核心思想,安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毕业要求等尽可能详尽的体现在授课过程中。始终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准绳,找准该门研究生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准确位置,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案例教学。

四、基于“348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效果评价

在“3481”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应用下,进行了某门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的案例教学实施,为期2学期2个不同教学班,并将2期实施后的教学情况与该门研究生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前2个学期的教学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其中,表1中学期1(实施前)对应研究生教学班人数22人,学期2(实施前)对应研究生教学班人数65人,学期3(实施后)对应研究生教学班人数98人,学期4(实施后)对应研究生教学班人数50人。共从本门课程的7个重要考核指标进行筛选比对,具体比对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实施前后2个学年内4学期4个不同研究生教学班级上课分模块教学效果统计分析发现,实施课程案例教学班级的研究生对于模块化内容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整体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尤其在优良率方面增长明显,且优良率大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后面的增长趋势逐渐平缓。经过案例教学课程学习的同学,基本均可独立、较好完成所布置的随堂或课后作业,且数据分析和处理不偏题、逻辑较合理。其中,从生源分别上看,开展案例教学实施前,主要是本校相近专业、外校相同相近专业生源学习效果相对较好,开展后则是本校相同相近专业、外校相同相近专业生源学习效果相对较好。具体来看,共有6个考核指标:指标1:事故统计和分析模块方面,该教学考核环节主要是考查研究生对于事故案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能力。要求在事故案例的质量、类型等方面严格赛选把关,且要达到相对较大统计的数量和较好的分析角度。只有在上述几点均能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够使得统计工作有扎实的基础,后续的事故分析才更可能合理、全面,分析结论才有针对性和指导意义。做得不好的研究生主要问题主要出现在统计源少、分类不清、简单粗暴统计、分析角度少且差、基本无概率统计方法的应用等。通过学习训练,有更多的学生掌握了对于事故统计工作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的秘诀。指标2:事故致因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分析模块方面,要求学生具备熟练将事故致因理论中任意一种理论引入任意的安全事故案例中进行剖析的能力,尤其是系统理论和一些较新的理论。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有更多的同学能够在经过学习、训练后可以将理论和事故相结合,理论实际联系更充分。指标3:事故致因理论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面。指标2和指标3有很强的关联性,如果可以较好的应用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事故分析,就可以反过来,从事故致因理论的多角度出发,进行事故原因的针对性分析和防范,将之应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概率。指标4:事情后果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分析方面,同样,经过案例教学学习训练后,学生不仅可以对事故后果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还可以具体场景进行后果的精确计算分析,为后续应急预案制定打下坚实基础。指标5:事情调查理论和实际案例结合分析方面,同样,经过案例教学学习训练后,学生不仅可以对事故调查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掌握,还可以对具体事故案例进行反推分析、逻辑推演,实现事故调查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只是不同的同学所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指标点6:事故应急理论和实际案例、企业安全管理结合分析方面,通过案例教学后,很多学生对于事故应急救援方面的理解和以前有很大不同,例如对于应急预案的制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不再是浮于表面,能够认识到其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性。且能够针对具体企业,制定出较为合理、合适的应急体系。指标点7:相关行业领域的先进技术及装备介绍分析方面,开展案例教学的同学在题材选择、分析深度等方面更加到位,且部分同学能够将前面的部分考察内容和该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分析,活学活用。综合来看,通过上述6大模块考核指标的案例教学环节的实施,有更多的研究生对于该门课程有了更好的认识、更深的理解、更好的把握、更灵活的应用。能够更大程度的分析和认识事故发生发展全过程,有更好的理论支撑和思路手段,知识结构掌握得更体系化,具备了更好的复杂安全事故防范、分析处理能力。上述案例教学效果的取得,和“3481”人才培养模式有紧密的联系。课程案例教学全过程中,始终坚持3主体共同参与,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再者,全过程体现4结合的原则,从案例选取、授课模式的改变、评价指标的完善等方面均有体现;最后,过程中多处体现8共同核心思想,如共同制定方案、标准、培养体系,共同授课等。总之,“3481”人才培养模式对于研究生的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五、结束语

通过“3481”人才培养模式在研究生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应用发现,有很好的作用和指导意义,但是同样还存在一些不足,具体结论如下:1.“3481”人才培养模式的贯穿全过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从主体、原则、具体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有很好的指导意义。2.“3481”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升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效果有明显帮助。通过实施前后对比发现,实施案例教学改革的研究生课程环节优良率会大幅攀升,说明“3481”人才培养模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明显。3.通过实施后2个学期2个不同教学班级的平时成绩比对发现,当环节优良率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停滞或缓慢增长的边际现象,说明该模式还需要持续改进完善并反馈至课堂,以不断提升整体学习效果。

作者:段玉龙 王文和 敬小非 王硕 姚新友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