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效果评价分析

时间:2022-05-23 03:18:25

导语:案例教学法效果评价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案例教学法效果评价分析

摘要:研究以教学全过程为出发点,从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教学结果三个视角评价了案例教学法在《商业银行经营学》三方面的应用效果,发现学生认可增加案例教学法在总课时中的比例,学生参与度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仍有部分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缺乏了解,学生参与情况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等结论,提出了案例教学应选择学生知识基础相对均衡的班级展开等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

1引言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提出。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内容是围绕案例展开。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具有“灌输式、被动式、封闭型”的特征;而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具有“探讨式、宽松式、开放型”的特点。在金融学专业课课堂中,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的频率并不高。由于学生参与度较低,课时安排不足,案例教学法在金融学主干课程《商业银行经营学》中难以普及。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对案例教学法所做的研究相对较少。刘彦文,管玲芳(2008)构建了包括个人兴趣、职业发展、能力培养、教学效率等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刘与愿,刘晓青(2010)通过教师、学生、专家组三个不同的评价主体,确定了案例教学的准备阶段、实施过程以及效果检验三个方面的指标。孙桔(2016)将评价指标细化为案例质量、课堂氛围、教学效率等。现有研究在选择评价指标的系统性上仍有所欠缺。本文着重研究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同时根据教学过程将评价体系系统的分为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教学结果三个评价视角。

2研究设计

2.1评价视角确定。本文评价视角覆盖教学活动的前、中、后三个时段,以保证其全面性。首先,针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的应用效果分别选取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教学结果三个评价视角。其次,教学设计从教学时间和内容两方面出发,确定了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比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统一两个视角。采用学生课堂参与度、学生课余投入时间两个指标反映学生参与度。同时将课堂参与度分为时间维度和课堂活跃维度两个方面,课堂活跃度通过课上发言次数加以衡量。教学结果下,划分为学生能力、知识点掌握程度、案例教学法认知度三个视角。2.2问卷设计及调查结果。按评价视角进行问卷设计,将调查问卷划分为四个部分,共23个题项。其中闭合式问题22个,开放性问题1个。问卷第一部分是教学设计,即考察案例教学法在《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前的应用效果。第二部分是学生参与度,即调查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学结果,即考察《商业银行经营学》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后的实际效果,对该方法在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最后,为分析不同专业背景及层次对案例教学法实施效果的影响,问卷设置了基本信息调查,即第四部分。《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教学法问卷,主要面向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学生进行发放,在《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课时结束后,现场回答,现场回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实际收回109份。

3案例教学法在《商业银行经营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3.1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学生希望增加案例教学法在总课时的比例,但仍有部分同学不认可,可见案例教学的普及是一个长期过程。在《商业银行经营学》实际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课时比重达到总课时的1/2。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可知,对于《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比重,50%学生认为在1/2到3/4之间较为合适,15%学生则认为该占比应达到3/4以上。不难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希望案例教学的比重在3/4上下,同时表明其余课时应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补充教学。案例教学的不同形式适用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注重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分别给出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流动性评价、资本筹集方案的选择、风险控制能力、组织机构设置五个案例主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相应的主题组成一组。在案例讨论形式的调查中,2/5的学生认为组织机构设置的案例更适合进行角色扮演,原因角色扮演有助于代入角色进行问题分析,并有利于从多角度出发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辩论讨论模式,42.1%的学生认为资本筹集方案的选择一组更适用于进行学生辩论,原因是不同资本筹集方案之间存在可比性,通过辩论可以清楚地知道各方案的优劣,设计出最优资本筹集方案。3.2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度。学生课堂参与度普遍提高,课上发言次数增加,投入案例讨论的时间增长,但各小组参与度存在显著差异。时间维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投入案例讨论的时间增加,但该时间的分布存在组别差异,学生往往对自己所在组的参与程度高,对他组的参与比重偏低。由此结果可知,有4/5的学生全程参与了本组的小组案例教学过程,对他组的参与程度在各个时间段均有分布。课堂活跃维度指标的考察,主要从学生课堂发言情况进行分析。学生课堂表现记录显示:所有学生都能做到在课上积极发言,绝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案例讨论。同时,学生之间发言次数差距较大,积极发言的学生集中在3-4名,非金融背景的学生课上发言次数普遍偏低。对于课堂上的强制提问,有17/20的学生从老师的强制提问中获益。因此,增加课堂强制提问的频率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课余投入时间大幅增加,但课前预习时间长,课后复习时间短。调查问卷数据显示,相比于课堂讲授形式,68.5%的学生会在课前多投入5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准备案例课程。课后花费时间主要集中在3个小时以内,接近60%的学生事后花费时间不足1小时,这与学生对案例的兴趣、教师的教学设计息息相关。在传统的课堂讲授背景下,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呈现出“课堂学习时间投入偏多,课外学习时间投入偏少”的特点,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使学生课余投入时间得到大幅提升,更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3.3教学后的教学结果。学生缺乏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但对案例教学法的认可度增加。本次问卷调查显示,76.2%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程度一般,14.3%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很了解,仅有9.5%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从授课形式的偏好进行分析,23.8%的学生偏好案例教学法,9.5%的学生偏好课堂讲授的方法,66.7%的学生更能接受案例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的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了解不足,却乐于接受和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说明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已得到多数学生的认可。学生知识点掌握能力提高,考试成绩普遍上升,个别学生成绩出现下滑趋势。学生表示,案例教学对理解相关知识点有所帮助。其中,42.9%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47.6%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助。相比于普通讲授法,3/5的学生表示通过案例教学法所掌握的知识点记忆比较长久。但是,有个别学生并未完全适应案例教学模式,答题时重点不清晰,导致成绩不乐观。多数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针对“案例教学中的实例学习,对你今后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何帮助”这一问题,4/5的学生表示,通过案例分析能够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但是,4.7%的学生否定了案例教学法这方面的作用,他们认为该法只能帮助他们解决同种问题,对新案例新问题仍旧束手无策。

4建议及结论

在《商业银行经营学》授课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整体上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同时,在具体授课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不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首先,从学生参与度看,案例的讨论难以深入,一部分非金融学发言较少,难以真正参与到讨论当中。针对这一现象,建议选择学生知识基础相对均衡的班级展开案例教学。同时各组长应加强与组员的联系,统领全组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每个小组以4到5人为宜。针对学生课后复习时间短这一问题,教师应完善案例反馈机制,以督促其课下及时回顾知识点。其次,在教学结果方面,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使得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结果存在明显差别,不同学生在知识点掌握程度、逻辑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这要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案例教学设计,既满足提高整体教学效果的要求,又充分挖掘不同特质的学生的能力。最后,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应适当提高案例教学法占总课时的比重。与此同时,对传统的课堂讲授仍要加以重视,必要的理论铺垫,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不同的案例教学形式适用特定的教学内容,这要求教师对案例进行筛选和甄别,选择适合的案例开展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谢晓专.案例教学法的升华: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的融合[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32-36.

[2]李寒梅.案例教学在教师教育课堂教学中的观察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6):70-72.

[3]张元鹏、刘文忻.我国理论经济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5):24-32.

[4]吕林海、张红霞.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的特征分析———基于12所中外研究型大学调查资料的比较[J].教育研究,2015,(9):51-63.

[5]朱金生.“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我国MBA教育中的作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6):23-25.

[6]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75-78.

作者:蒋晓 李延敏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