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事故案例教学式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11-26 02:47:04

导语:化工企业事故案例教学式改革与实践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化工企业事故案例教学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按照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和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设计理念和思路,制定了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改革实践内容,通过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受企业的文化,促进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形成,淡化了学生毕业与就业的界限,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符合国家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改革;生产事故案例;学生;职业能力

一、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设计理念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推行产教融合和工学交替,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职业教育,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遵循这一指导思想,企业生产事故案例在教学式改革和设计上遵循的理念有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企业文化、职业知识底蕴和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融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设计的全过程。

(2)立足包钢,辐射内蒙古,提高服务能力,突出“实践操作”,以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导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能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真正达到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育人、就业与发展”。

(3)强化“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谋生技能,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本领,把学生培养成为品行端正,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二、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设计思路

以一个目标(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两种环境(学校和企业)、三个主体(学校、学生和企业)、四项结合(学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生身份与学徒身份相结合,素质与技能相结合)的思路对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进行设计。依托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研究建设委员会,与化工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生产事故案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突出改革与实践的特点和亮点,在教学模式确定、方案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营造真实生产环境,使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培训功能相结合。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使企业参加学校人才培育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奠定持久职业生涯的基础。通过教师赴企业调研和请企业专业来学院进行专业研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有效途径,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了解企业对该模式的态度、建议与要求,掌握企业所能提供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典型工作任务,选择化工生产事故案例作为学习的主线,序化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从而确定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融入职业资格标准,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对教学进行合理设计,全面、高效的推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机结合,改革阶段培养、技能递进、学岗通融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设计内容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技能为核心,培养品行端正,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为愿景,引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和化工行业标准,学校和企业合作共同构建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设计内容。设计内容遵循“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理念,突出“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特色,使学生能学会一门自食其力和生存的技能。

(一)成立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研究建设课题组

本着发展、交流、合作、共赢的思想,系校企工作组与包钢焦化厂合作,成立了化工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研究建设课题组,此课题组成员就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研究的建设内容召开研讨会,进行深入研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依附包钢各大厂矿课题组成员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充分了解国际国内上在该领域内的发展前沿和最新动态,课题组成员多次走访焦化厂等单位,通过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生产场地等方式,与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及普通员工进行了广泛交流,对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的建设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化工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研究与实践内容

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的,根据“由理论到实践,由实践到理论”、由“学徒到师傅”的职业成长规律,由完成简单的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的工作任务,按照通用基础知识、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践技能逐步上升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一个多面手,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并为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培养阶段。作为职业人和社会人通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按照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的原则,改革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上,针对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基础,调整教材和课程安排,让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常识化、形象化,使多数学生能感受得到,能听得懂,能接受得了,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才有效果。必须摈弃教条、僵化的教学思想,大胆的创新引入知识与现实结合,这才是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降难度、增兴趣、为用而学。在实践教学上,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入手,以学生能够提升本专业的实训能力为目标,改革实践教学。在专业课中渗透企业文化和职业素质,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活动和各种文化活动中。学生通过通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营造职业氛围,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诚信守纪、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品质,让学生体验职业价值,懂得尊重职业价值和弘扬职业精神。

2.走岗实习阶段。在进行了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与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通过置身于化工企业生产一线,亲身了解企业的实际状况,对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主要设备、布置方式等有一个总体了解,增强感性认识,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学习企业员工任劳任怨、坚忍不拔、超越自我的企业精神,从中培养崇尚劳动光荣的观念,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善于沟通、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树立严谨求实、安全第一的职业意识,淡化学生毕业与就业的界限,为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课堂、车间双课堂教学+贴岗实习阶段。深入贯彻“技能重于知识”的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1)按照“互利互惠、合作共建”的建设方式,根据化工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分析入手,以此为学习的主线,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2)编写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根据高职教育特点以及行业特色,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案例的编写拟包括以下几个内容:①案例说明;②案例背景;③主要内容(案例经过,案例的原因分析、确定原因、采取措施);④分析路径;⑤教学目标;⑥教学方式方法;⑦思考题及考评。生产事故案例体现高职教育特点以及行业特色,既能指导生产,又可把工厂搬入学校,在《煤质分析及煤化工产品检测》、《炼焦生产操作》、《工业分析》或相似的综合性课程教学中使用。

(3)通过对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确定化工生产过程分为五个工序:生产前准备、原料预处理、反应与控制、分离与精制、辅助工序,总结归纳出学习领域和教学目标,对教学目标所需要的职业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把职业资格标准模块化,构建基于工作工程系统化的培养体系,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四、小结

化工企业生产事故案例教学式改革与实践使教学功能与生产功能、培训功能相结合。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在功能上实现“教室、实训室、车间”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在感悟中学习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掌握技能,并在其中渗透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缩短学生就业“磨合期”。

参考文献:

[1]张继学.案例教学及其在国内的发展状况[J].职业教育研究,2004,(11):60-61.

[2]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8.

[3]韩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解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J].终身教育研究,2017,(2):3-4.

作者:刘君红 邱岳 周丽 胡红玲 单位: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焦化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