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服务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探讨

时间:2022-11-12 02:54:11

导语:涉税服务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涉税服务实务课程案例教学探讨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涉税服务实务课程的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在《涉税服务实务》教学实践进行探索与思考,对案例选择、案例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建议。

关键词:涉税服务实务;案例教学;实践探讨

《涉税服务实务》是财经类院校为培养税收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国家税务师资格考试的科目之一。是培养应用型税收专业本科人才税收具体实务操作能力重要课程。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税法》等专业理论课程的知识,实现对实际办税实务的操作,较快地适应相关税收实务工作。课程效果直接体现在培养的税收人才专业素养上,影响着社会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一、实践性、应用性是《涉税服务实务》主要特点

《涉税服务实务》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体现了如下特点:多样性。该课程业务多种多样,复杂多变。涉及的内容既有办税程序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熟悉办税流程,对办理涉税事项的各环节、各流程要掌握,又有各税种实体方面的内容。综合性。该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的课程,内容涉及税收实体法、税收程序法、经济法、行政法、会计等多学科知识。要理解和掌握该课程,必须具备以上各种知识,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实践性。该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事涉税实务的操作能力,使学生能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办税的实际操作技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很快适应复杂的办税业务,从事涉税实务工作。

二、案例教学能促进《涉税服务实务》的实践性

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在讲解理论,传授知识方面有其优势,但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无法给学生传递具体的实践、操作性知识,只能用抽象的语言描述一些实操性知识。教师讲解累,但无法讲得清,学生听得累,却无法得出一个具体清晰的概念的结果,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涉税服务实务》的实践性、操作性特点不能充分展示,也无法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涉税实务的能力。造成了学生“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如何做”的困境。学生实践操能力的不够,已无法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能力的新要求。因此,需要一种体现运用综合知识、实践性较强教学方法来对该课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在涉税工作中的具体应用。美国哈佛法学院教授克利斯朵夫1987年首创的案例教学,通过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融入案例场景中,通过主动式研讨进行学习。案例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以需要传授的知识为标准,选择实际发生的事例作为个案,让学生运用所需的学科知识,去观察、研究案例。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并根据问题的解决从中抽象出相应的结论或方法。从而一方面能够深刻的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以具体案例为教学载体,把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融入案例具体业务之中,案例体现了综合性知识。比如税务登记实务案例,既有税务登记法律制度的规定,又有公司法律制度的规定,还有银行法律、会计法律的知识,还要体现学生对于行政机构的交流能力和资料的归纳整理能力。二是案例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为案例都是现实的企业发生的业务,案例有时间、地点、企业,案例的事实行为具有真实性,生动形象,让学生感觉是真正的在办理相关业务,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案例本身的关注。体现了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学生才有兴趣关注案例,探讨案例,为分析和解决案例的问题学习相关知识。三是促进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法首先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对学生进行讲解,而是以平等的身份跟学生一起阅读案例,分析案例,学生分组或分别扮演案例角色,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辩论交流,老师只是从宏观进行评判和总结,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占主动,例如讲解企业所得税申报实务,空洞的理论讲解导致学生上课分神,理解的不够深入,只有结合一个学生较为关心的实际企业的所得税申报案例,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从税收政策理解,业务解释到账务处理,纳税调整,从填写申报表到办理纳税申报,把相关知识点连贯起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如何做什么。使得学生不仅加深了知识的理解,还懂得如何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知识,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涉税服务实务》的案例教学实践启示

(一)注重课堂讲授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在《涉税服务实务》教学中强调案例教学,并不是否定理论教学,应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把课堂理论讲授、案例教学、问题讨论有机结合起来。理论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法律规定性知识、新的知识点的传授采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好。而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巩固加深记忆,操作性的知识点,则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较好。理论、概念、基本的知识点的掌握是分析和运用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学生初步了解了所学知识点,才能去灵活运用它。例如,在出口退税实务的讲解中,涉及出口退税的账务处理、海关出口的表证单书、相关名词、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制度,增值税专用发票制度等税法规定等多方面知识,只有采用系统的分类的课堂讲解,解释相关概念,具体计算方法、会计处理才能说得清楚透彻,在学生了解些类相关知识之后,再引入案例教学,通过案例串起出口退税相关知识点。使得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时,理解具体的知识,并运用分析相关业务,完成申报表的填制,完成申报任务。达到在具体申报过程中完成对理论知识在实际业务的理解和操作。运用案例教学,并不意味着否定课堂讲授,而是应该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二)注重知识更新和案例选择的目的性。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基础。案例质量决定了案例教学效果。好的案例有一定的标准。一是案例应该符合最新的税法知识要求。我国税法具体的税收规定变化较快,如果一个案例体现的税收业务是用旧的过时的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处理,这就会给学生理解知识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学生探讨业务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选择案例应是适应当前税收业务政策的经济税收业务。二是案例的各项要素要全。案例不是课堂讲授中的举例,教师课堂“举例”一般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没有讨论环节。案例具有主体、背景、时间、具体业务和结果,案例一般来说都是通过一个具体故事的讲述,说明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道理,揭露故事中隐藏的问题,激发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具体形象描述、生动显现、揭示问题、说明道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等的特点。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对案例进行充分的讨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师进行深入透彻的讲解、总结,把学生零散的观点系统化。三案例选择应具有目的性。案例应与教学目标相结合,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只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案例教学,不是所有的知识讲解都要有案例。可以一个案例包含多个知识点,知识点可以连通融合。比如选择一个纳税争议的案例,就可以包括账务处理、相关税种的纳税申报、征管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各种知识。通过多种知识的融合,更贴近实际,使学生对案例感兴趣。(三)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案例。一般来说,案例都需要真实的企业和业务,但因为案例素材难以取得,而教学认为需要案例时,可以根据知识点进行案例设计。一是教师设计的案例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教学要求。二是设计的案例符合学生的理解。一般设计案例时,应注意案例尽量以真实素材为依据,设计案例只是素材的剪辑、整合。设计要自然,不要有编造的痕迹,以免让学生反感。案例设计还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使学生自然进入案例设计的情节之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性。可以邀请税务师或者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参与案例的设计,实务工作人员拥有大量的工作实务案例,理解熟悉实际操作技能,对案例有独特的认知,因其特殊的工作背景和以实务工作人员的角度看待案例,又能为学生在理解和分析案例提供不同的视角,能增强学生的好奇性和学习兴趣。(四)注重对案例教学过程和结果考核。案例教学法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讲解、讨论。因此,课堂管理比教师讲授更重要,一方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既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案例教学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又要把控课堂的进展,引领教学的方向,对学生的参与活动进行总结、归纳、点评。另一方面,在课程考核时要加强对案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的考核,增进学生对案例教学的参与度。在通过笔试对理论知识考核以外,加强案例教学的课堂考核。比如加大课堂成绩比重和内容。具体考核内容包括:考勤,课堂讨论,案例分析;通过对案例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考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阮家福.《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开发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8).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术[J].宁夏大学学报,2009(6).

[3]赵为民.案例教学在税务实务课程中的探索与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15(4).

作者:刘志安 吴 强 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