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内审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1-29 10:13:37

导语: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内审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内审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已按要求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内控制度建设稳步推进。随着财政改革的不断推进,财政部门对内部控制报告材料和基础材料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与部门决算和国有资产报表进行衔接比对,并对各地区、各部门所属单位进行抽查并达到一定比例,重点检查其内部控制报告反映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执行的规范性。各单位务必“以报促建”,保障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开展合法合规、资产的取得和使用安全有效、财务信息反映准确完整、提供的公共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一、内审中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存在疏漏

1.预算编制全员参与性不高。许多事业单位没有明确部门的任务分工和责任,预算指标过度宽泛、内部未分解批复或不细致,导致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脱离年初预算约束,影响部门履行职责的资金保障,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2.预算约束不严。部分事业单位非税收入及支出、上年结转资金和结余资金未纳入部门预算管理,影响预算的全面性;大额、非经常性支出无预算或超预算执行,影响预算的严肃性;预算资金指标串用或借用,造成预算执行报表不准确、不科学;预算执行分析监控制度执行不到位,预算执行进度掌握不及时,造成预算执行低效,决策层缺乏决策依据,对重大问题缺乏应对措施。3.预算绩效管理不严格。部分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作用难以发挥,预算编制的绩效目标无约束力、预算绩效评价应付走过场、评价结果不精准、反馈结果未应用,预算管理缺乏监督。

(二)收支管理监管不到位

1.收费管理不规范。如收费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收费定价依据不充分、缺少听证程序;收费标准公示范围窄、透明度低、信息不对称;收费自由裁量权过大,对收费部门的监管不力。2.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有的非税收入未及时上缴财政专户,甚至私设“小金库”等;其他收入未纳入非税收入管理,收入或暂存款的退付未经授权与审批,可能出现风险和舞弊。3.开支范围和标准不合规定。如公务接待,以接待方邀请函等代替来访单位的公函,个别接待费用超标后隐形转移;会议、培训费虚列人数且按顶格标准执行,可用单位内部会议场所安排的,仍然到收费场所举办;公务用车零配件维修更换频繁、耗油量与公里数不匹配、私车公养等。4.支出未经适当的审核、审批。对于大额资金支出、重大经济决策等“三重一大”事项虽经单位集体决策,但决策缺乏分析调研或调研不充分,导致决策不科学,流于形式,决策考虑不全面。5.电子票据报销审核不严格。对电子票据的核验缺少科学系统的监督检查手段,可能存在虚假票据和重复报销的风险。

(三)政府采购管理存有漏洞

1.没有科学合理预测单位人员增减计划、没有紧密结合年度重大工作任务,采购预算编制过小或过大,采购进度不合理,可能导致采购失败或资金浪费。2.采购方式采用不当,缺少公示程序,政府采购存在不规范甚至违法行为,如化整为零规避公开招标行为,对竞争性磋商方式采购存在“围标”行为,采购的货物或服务价高质次、造成单位资金损失。3.缺少负责政府采购的专职人员,采购验收不规范,付款审核不严格,造成实际收到产品与合同约定不符、经费浪费或单位信用受损;采购档案缺失或保管不善,造成采购业务责任不清,资产清查不便。

(四)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1.对高价资产的使用管理不够。如对高价且使用频次低的大型设备未实行共享,造成浪费低效;对大型设备缺乏维护,导致资产加速贬值甚至影响业务活动等。2.对资产的调剂、租借和处置等监管不够。资产出租出借未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资产出租合同期限签订过长,合同价款标准明显低于市场价,收益不及时上缴或未上缴;实物资产报废或拍卖处置未履行报批手续或隐匿处置收益等,实物资产评估不准,虽达到报废年限却仍可使用的资产提前报废转为私用,资产处置收益过低等造成国有资产损失。3.资产管理效率低下。资产管理的责任划分不明确,资产领用随意,缺乏严格审批和详细登记的制度;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资产定期盘点难度大、频次少,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监管不力,造成资产破坏、丢失,账实不符等。4.资产核算不规范。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仍未核算公共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文物文化资产等。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没有按规定计提折旧和摊销,或资产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不一致,应收账款没有根据可收回情况计提坏账准备。

(五)建设项目控制不严格

1.立项前的可行性研究不深入,存在“一支笔”、“一言堂”现象,可能导致项目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或是失败。2.项目招投标过程存在采购方与公司、意向中标人合伙作假行为,可能导致从潜在中标人优中选劣,招标过程违法违规;项目设计方案不切实际,概预算不准确,技术方案未能有效落地,可能导致建设项目存在安全隐患、投资虚高以及项目建成后维护成本偏高等风险。3.建设项目合同价款结算不同步,项目建设资金无法保障,可能导致工期无法保障;项目隐匿结余资金、竣工验收不规范、把关不严,造成竣工决算失真、工程交付后存在重大隐患等。

(六)合同管理不严谨

1.对乙方的资格审核不严,不具有合同要求的相应能力和资质的乙方,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单位经济利益受损。2.对涉及不熟悉的专业技术领域或较多法律条款的经济事项,未经技术专家、法律顾问和财务人员参与研判,对合同的重要条款审核不充分,可能使单位面临被动甚至诉讼,造成利益损失。3.对合同缺乏有效监控,执行中未能及时觉察问题采取补救措施;合同生效后,对合同条款疏漏的事项未及时签订补充协议,可能导致合同无法正常履行。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预算管理方面

单位财务部门应当细化预算编制任务和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做好基础数据的准备和核实。如要求人事部门对人员、工资信息及时更新,后勤保障部门对资产需求及报废情况摸排细致,业务部门与上级部门及时对接掌握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协调,确保预算编制全面、科学、完整。财务部门对批复的预算应在单位内部进一步细化和分解,明确金额、标准和支出方向,确保预算执行严肃有效。

(二)收支业务方面

财务部门应每年做好收费项目和收费票据的年检工作。对票据专管员申领、启用、核销、作废的票据加强监督;定期与征收部门对账,清理已开具的收费票据是否缴款,收费金额是否准确,对未缴款的应查明情况,明确主体责任,及时催收。支出事项严格落实“无预算不支出”,加强对开支范围、标准、审批手续的把关,定期编制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并尽力采取补救措施。

(三)政府采购业务方面

严格落实政府采购决策和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制度,按照“有预算、再计划、后采购”的原则,准确把握资产配置标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按需购置;按照规定选择适当的政府采购方式并进行公示,加强审核审批;对采购项目的验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品牌型号、数量、质量等的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四)资产控制方面

一是对于货币资金业务的控制,单位应加强出纳岗位的管理,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财务专用章和个人名章的保管相分离;严格执行公务卡支付和转账支付制度,减少或杜绝现金的使用;对于银行代扣、业务加强明细账的核查,减少舞弊的风险;单位会计人员应当定期将现金日记账、银行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随时关注银行存款余额、抽查盘点库存现金。二是对于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控制,应明确资产所属部门的责任,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资产管理水平,方便调取核查资产、定期盘点,实现资产动态化管理;对国有资产的出租出借,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按照相关规定配置资产。

(五)建设项目管理控制

单位应成立类似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的议事决策机构,以保障项目建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方案、概预算的编制科学、合理,并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严格审核。项目应通过集体决策决定,通过招标选择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建设过程中严格控制支出,不得突破投资概算;项目竣工后,按时办理竣工决算,组织决算审计,做好项目档案和资产的移交工作。

(六)合同管理控制

合同订立应明确范围和条件,对于涉及不熟悉的专业技术领域或较多法律条款的合同,应提交单位法律顾问、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共同会商研判。单位应明确授权签订合同的人员,并妥善保管合同专用章,整理合同档案;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应加强监管,预计无法按时完成的,应采取应对措施,签署补充合同或者变更、解除合同;财务部门在合同价款支付过程中,应审核支付金额是否与合同履行进度相匹配,对于未履约的应拒绝付款;合同发生纠纷,应在规定时效内与对方协商,协商不一致的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并根据情况选择诉讼或仲裁方式解决。

作者:陈金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