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2-04-15 02:32:37
导语: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现状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立的目的是降低科技项目的立项重复率,提升国家科技在投入上的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科技创新。文章对当前青岛市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为更好地推进青岛市科技报告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报告;青岛市;制度建设
科技报告是科研人员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格式,记录和描述科研活动中各阶段的进展和结果,完整而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的技术内容和经验的特种文献。科技报告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积累、传播和交流,减少科研项目重复立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战略资源。
1国家与地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现状
2012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2014年8月,国办转发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成为国家推进各地方(部门)全面实施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文件。2013年以来,在国家及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与积极推动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完成了科技报告的顶层设计、标准构建和平台搭建等重要工作。2014年,科技部启动了地方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浙江、山东、辽宁、安徽、陕西、四川六省成为首批试点省份。截至目前,副省级及以上省市已基本全面开展了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
2青岛市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现状
2017年10月,青岛市启动了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青岛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暂行办法》和《青岛市科技报告工作管理规范》等相关文件,为科技报告工作的规范运行提供了政策与制度保障。2018年10月,青岛市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上线运行,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科技报告收集、审核修改、共享等服务。2018—2019年,陆续开展了多期科技报告指导员和科技报告撰写等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科研人员对科技报告的撰写质量和科技报告指导员的审核水平。
3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1)科技报告工作情况复杂。一是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涉及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科技报告审改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等诸多单位,相互之间的协调有一定难度;二是国家对地市级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没有明确的标准与要求,如何开展好青岛本地特色的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工作需要摸索前行;三是由于青岛市科技计划种类较多,且根据地方科技发展的需要常有变化。因此,在科技报告呈交系统和服务系统中的科技报告类别也要随之变化。(2)科技报告工作未纳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流程。《青岛市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了项目验收时需提交科技报告的具体要求。但在下达科技计划项目并签订项目任务书时,未在书中明确该项目应提交科技报告的类型、时限以及内容等具体要求。而且青岛市科技报告呈交系统和审核系统都是独立于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系统之外,没有整合成为一个计划管理平台,项目承担人需要使用多个账号,登录多个平台,上传多次相关报告文档,从而将会造成科技报告呈交与审核工作效率较低。(3)科技报告意识不强。青岛市的科技报告制度工作处于建设初期,很多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不了解为什么要撰写科技报告,存在与立项申报书、中期汇报、结题验收报告和科研档案有什么区别等诸多问题。他们把撰写科技报告当成是一种负担,认为是对科研工作秩序的干扰。部分单位科研管理人员也会认为科技报告工作增加了他们的管理难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糊弄应付的现象。(4)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与政务云系统衔接不顺畅。根据青岛市有关政策要求,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安装部署在青岛市电子政务云服务系统。但根据社会公众使用情况来看,系统的兼容性、适用性、成熟性、可维护性等有待进一步完善。频繁出现注册不成功、报告提交失败、系统安全策略设置存在问题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研人员提交科技报告的工作积极性。(5)知识产权风险存在。目前,我国与科技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对于多家单位联合承担的科技计划项目,其科技报告的开发利用涉及的权利主体复杂,导致地方在科技报告的保密工作、技术公开、知识产权归属、权力交叉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风险隐患。
4推进科技报告工作的建议
(1)完善组织领导机制。科技报告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强化对科技报告工作的统筹协调与监督检查;研究解决科技报告制度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事项和问题;探索建立适合本市的科技报告协调工作机制。区(市)级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市级科技报告工作的开展,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科技报告制度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推进科技报告制度的建设工作。(2)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科技报告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奖惩激励机制,更好地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对未按要求完成科技报告撰写与呈交任务的计划项目,应当不予验收通过或不予结题;二是将科技报告的呈交完成情况作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承担单位后续申报计划项目的重要参考;三是组织科技报告工作评优活动,每年对在科技报告撰写、审核与共享服务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四是构建科研诚信管理体系,对科技报告撰写与呈交过程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要详细记入个人和单位科研诚信档案。(3)提高科技报告指导人员业务水平。目前我市已有的科技报告指导人员队伍经过了省级科技报告指导人员资格培训,并在省市两级科技报告工作中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科技报告工作的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有时还难以解决。今后,应当加大指导员队伍后继的培训力度,提升实践操作能力与指导水平。(4)加强工作经费保障。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覆盖面广、利益主体多,综合协调难度大。另外,科技报告政策法规制定、科技报告收集和审核修改、科技报告人员培训、科技报告宣传推广等活动均需要经费来保障。为此,考虑到这项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政府应当为工作的主要承担单位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确保人力物力的长期投入,从根本上保障科技报告工作的稳定、持续和深入推进。(5)加强培训交流与宣传推广。当前,绝大多数科研项目承担者对科技报告的科学价值和创新作用没有系统地认识和理解,对科技报告的编写规范、科技报告呈交流程和审改要求等都缺乏认识。因此,定期组织专题培训学习,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也是今后推进该项工作的一项基础性措施。(6)加强知识产权风险管控。科技报告使用者在使用科技报告时,应当严格按照授权许可协议中的规定用于个人学习、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而不得用于其他目的。在科技报告加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科技报告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陈怡玲,韦青松,黄辉.我国地方科技报告制度探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7(3).
作者:肖强 张卓群 徐文亭 单位:青岛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 上一篇:企业税务风险制度建设思考
- 下一篇:校企合作法律问题及制度建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