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央银行利率统计制度建设论文

时间:2022-05-19 11:22:19

导语:欧洲中央银行利率统计制度建设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欧洲中央银行利率统计制度建设论文

一、欧洲中央银行的利率统计制度建设情况

利率市场化后,传统的信贷总量类指标已不再完全满足金融市场判断、货币政策传导、市场结构监测的需要,利率作为市场资金的价格,逐步成为各国央行准确捕捉信贷市场供需变动、分析货币政策传导、预测经济金融走势的重要指标。欧洲中央银行(以下简称欧央行)自1999年1月份就开始统计并按月公布欧元区10个国家的零售业利率统计;2001年12月,欧央行通过了一项法规《监管(EC)NO63/2002》(亦称MIR监管),自2002年1月份开始正式统计并按月公布欧元区货币金融机构利率统计(MIR)表单,通过生成一系列存、贷款利率,反映欧元区综合、详细、汇总的利率水平;2008年12月欧央行对该法规进行了扩充工具类别、改进报数程序和扩大报告总体规模等修订,形成《监管(EC)NO290/2009》法规,并沿用至今。

二、欧洲中央银行利率统计制度建设经验

(一)设置最低抽样规模,提高抽样质量

1.统计对象范围全面。除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外,MIR统计总体涵括所有的欧元区信贷机构,以及利用自身账户发放贷款或受审慎监管的电子货币机构,还包括从事吸收或发放以欧元计价的存款或家庭及非金融企业贷款等其他货币金融机构。货币市场基金(MMFs)在集合投资计划(CIUs)下,由于满足了流动性条件相关协议,因此也被纳入统计对象范畴。2.设置最低样本规模。各成员国央行(NCBs)可以采取普查、非随机抽样(目的性抽样)和随机抽样等任何一种方式选择报告样本。但均规定了国家最低样本规模,其中样本必须覆盖国内至少30%的报告总体,且机构数不低于100家,低于100家的国家全部纳入统计样本;以欧元计价吸收的存款或发放的家庭及非金融企业贷款样本存量占抽样总体达75%以上。3.提高抽样质量,确保样本代表性。一是运用最大随机误差(MRE)控制抽样误差,提高抽样质量。对于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样本的国家,要求对所有工具类别新发生业务利率的MRE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不得超过10个基点。二是确保样本代表性。NCBs每年需结合报告机构变动、样本潜在退出、金融中介创新发展等情况开展一次样本代表性审查,随时更新样本规模。

(二)统计关键利率指标,运用加权平均进行汇总

1.统计关键利率指标。欧央行利率统计全部运用年化率为衡量标准,统计年化协定利率(AAR)和年化费率百分比(APRC)两个关键指标,其中AAR是指机构与客户就存款或贷款达成一致的协定年化利率;APRC是在涵盖消费者支付的所有利息及费用下所测算的费率百分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客户可以自行与信贷机构谈判协商利率,因此挂牌名义利率并未纳入统计。2.运用加权平均汇总计算。汇总利率是每一种工具类别的AAR乘以该类别余额总量所占份额进行计算加总得来。根据统计时间节点又细分为两类,即月末利率和月度平均利率。月末利率主要针对余额总量类进行统计,即月末最后一天按加权平均方式对工具分类进行汇总;月度平均利率主要针对当月新发生业务进行统计,即参考月份中,应计存款利息或应收贷款利息除以月度平均存款或贷款余额,并按不同工具类别进行加权汇总。

(三)提供多层次多维度元素,丰富利率统计内容

1.统计业务涵盖新发生额和余额总量。MIR提供的统计利率主要为三类,一是余额总量利率,即在一个确定的时期点家庭和非金融企业存款或贷款余额总量的加权平均利率,而不良贷款和债务重组贷款则不包含在统计范畴。二是隔夜存款、通知存款、信用卡债务和循环贷款或透支等新发生业务利率。三是其他工具类别新发生业务利率,主要包括所有的金融合约中首次提及的存款或贷款利率、现有存款或贷款最新的谈判利率。2.细化利率统计工具类别。为丰富统计内容,MIR将利率统计所包含的维度进一步细分,将部门、金融工具类型、总量类别、期限、信贷用途等进行细分,并最终形成101个指标,其中14个余额总量类指标,87个新发生业务类指标。

(四)明确数据报送规则,扩展统计分析运用

1.明确数据报送规则。首先由报告机构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汇总。根据余额总量、新发生业务、隔夜存款、通知存款、信用卡债务等工具分类,按所属的时期点对每一个工具类别的利率进行加权平均处理。其次由NCBs按照每一类工具类别汇总本国利率数据,分别在月末、季末的15、28个工作日内向欧央行提交本国月度、季度利率统计数据。最后由欧央行负责加工、处理、生成并最终欧元区利率统计指标,必要时可要求NCBs和报告机构提交资产负债表、余额估值调整(如贷款核销数据)和元数据逐笔统计下的证券数据等解释性说明材料。2.重视统计结果分析运用。欧央行和NCBs按月定期公布利率统计表单,并用于货币政策传导、货币状况和金融稳定等分析,监测官方利率与市场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通过资金成本溢价判断全国的投资和储蓄行为,结合信贷总量等指标监测信贷环境和金融体系结构变动,通过掌握利息差、利率等银行竞争及盈利能力指标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三、启示

(一)建议尽快研究并出台我国金融业利率统计制度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到来,利率将成为衡量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判断金融市场状况和监测金融稳定的重要指标。因此,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借鉴欧央行MIR经验做法,尽快研究并出台我国金融业利率统计制度,按月统计公布金融业利率指标,明确统计对象抽样范围,控制抽样误差,及时调整并更新样本。同时,明确统计指标、统计归属、统计维度、统计标准等内容,规范数据报送程序和要求,拓宽利率统计数据运用,搭建我国金融业利率统计制度框架。

(二)建议延伸统计对象,扩展统计范畴

一是延伸统计对象。除传统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外,建议将各类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货币市场基金、P2P网络借贷等全部纳入统计对象,并结合金融创新适时调整、延伸和扩充统计对象范围。二是扩展统计范畴。建议不仅要统计存、贷款存量利率指标,同时还需统计各类新发生业务等存、贷款流量利率的统计,便于全面统计和区分不同业务范畴、不同时期节点的利率指标。

(三)建议尽快搭建我国利率统计指标及其核算方法

一是搭建我国利率统计指标。除传统的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之外,我国尚缺乏适用于利率统计制度的利率统计指标,建议借鉴欧央行做法,引入AAR、APRC等利率指标,明确统计标准,并采用加权平均方法确定其核算方式,构建我国利率统计指标体系。二是丰富利率统计维度,全面统计各类金融业务利率。建议将部门、金融工具、币种、期限等维度进行细分,形成利率统计表单,统计各类金融业务利率。三是重视统计结果运用。将利率统计结果广泛运用监测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监测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等方面,提高利率统计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作者:幸泽林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