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信息化建设与顶层设计研究
时间:2022-07-31 10:43:05
导语:质检信息化建设与顶层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分析开展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必要性,阐述顶层设计在构筑中国特色的质检信息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当前质检事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开展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路径和措施。
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是一个地区、行业或者部门政务信息化内部各要素之间有效组合运行的动力机制、建设机制和发展机制的模型化设定,其目的在于保证政务系统功能相互协调、结构基本一致、资源互相共享、标准基本统一。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需要从顶层、整体的高度去看待和分析问题,突破局部环境、局部利益的约束和限制。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是政务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全要素、全过程的融合。政务信息化顶层设计的重点在于建立各要素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确保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促进工作流程、信息系统、数据以及相应技术之间深度融合。
1开展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必要性、紧迫性
质检信息化是国家政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质检信息化,就没有质检现代化,加快质检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质检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为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等文件精神,质检总局应结合《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质检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做好质检事业信息化顶层设计,为质检信息化项目建设做好指导服务。
1.1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利用、安全能力,构筑国家信息优势”“加强顶层设计,提高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质检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信息优势的重中之重、基础之基,开展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提高质检信息化水平,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1.2解决质检事业信息化信息孤岛的战略举措
在质检总局信息化发展情况调查研究中发现:质检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机制,政出多门、各行其是;信息系统分散建设,检验检疫存在400多个独立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无法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检验检疫、技术监督、认证认可、标准和两码(组织机构代码和物品编码)之间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信息资源管理条块分割、管理分散、信息资源共享目录缺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严重缺位。这样的现象,根本问题是未从全局的视角对质检全领域进行系统化的审视和统筹协调。因此,亟须开展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设计质检信息化总体框架,理清框架内组成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实现信息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应用的有机连接、互联互通,提升质检信息化整体效能,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浪费。
1.3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加强统筹的必要手段
根据调查,从质检总局到地方两局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认识到信息化是事关质检事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信息化,就没有质检现代化,就没有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信息化事关质检部门生存,没有信息化,质检部门的业务甚至可能被其他部门蚕食。因此,要开展质检信息化的顶层设计,通过顶层设计这一过程,对全系统领导干部进行信息化培训,凝聚上下共识,形成统筹协调机制,推进质检信息化健康协调发展。
2深刻认识顶层设计在中国特色质检信息化中的作用
2.1顶层设计为质检信息化建设明确发展目标
质检的智慧化应用是在质检数字化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质检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质量安全需求。因此,质检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以人为本的质量治理体系。质检信息化在规划阶段就要明确建设目标,以政府为主导,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规划建设方案,通过基础设施、技术、管理的集成来提高质量的治理水平。
2.2顶层设计有利于防范质检信息化建设风险
如果质检信息化建设没有从质量事业发展的高度思考,寻找适当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就无法解决质量监管问题,质检信息化的发展也就丢失了灵魂。顶层设计并不是要把复杂的、完整的治理机制一下子规划出来,也不是把每个部分的细节和设计方案确定下来,而是客观了解和分析事情涉及的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理清要做哪些事情,现存的系统要发生哪些改变,这些变化将给各方面的利益和位置带来什么变化。从而统筹规划,规避建设风险较大或者重复叠加的项目。
2.3顶层设计有利于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分配
经验表明,许多问题的出现不在于缺少资金,也不在于缺少专业技术队伍,而是没能协调好各方利益群体。顶层设计将最大限度地统筹部门职能和社会资源,畅通资源流动渠道,消除各方资源流动壁垒,使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和资源高效融合,释放发展潜力。
2.4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发展战略(规划)的关系
发展战略(规划)是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是对未来整体性、宏观性的设计方案。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关注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达到的目标、执行的任务,以及目标实现后的图景。发展战略高于规划。顶层设计是在发展战略(规划)的宏观指导下,为了落实规划而进行的较为详细的设计。顶层设计重点关注未来一段时间内执行的任务,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任务一定细节的描述。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规划)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规划)都是实施任务的指导性文件,在技术上具有宏观性。但是,两者重点不同,发展战略(规划)重点在于设定宏观目标、任务,顶层设计重点在于实现目标,描述和解决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信息系统信息共享和业务系统、系统综合集成等);层级不同,发展战略(规划)层级略高于顶层设计,发展战略(规划)属于宏观指导性文件,顶层设计属于中观指导性文件;粒度不同,发展战略(规划)更概括一些,顶层设计更具体一些;可操作性不同,顶层设计的可操作性比发展战略(规划)的可操作性强。基于以上分析,质检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是旨在为质检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的宏观性文件,重点关注建设目标和任务;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是在其发展战略(规划)指导下,旨在为质检信息化建设实施提供指导的中观性文件,重点关注和解决业务系统、综合集成、标准规范、共享体系等,为解决互联互通、协同智慧难点提供指导。
3开展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路径分析
做好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需要组织好各方力量,结合质检总局及地方现有信息化基础、规划,采用科学的方法,分步、有序地开展。
3.1成立顶层设计工作组和专家组
顶层设计需委托信息化专家团队开展研究,成立顶层设计工作组。同时,要求质检总局各部门、地方两局、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参与,以解决质检信息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重大问题。
3.2“上接战略、下接实际”开展顶层设计
首先,认真分析质检各部门业务发展现状及规划,明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任务,做好顶层设计对上的接口;其次,紧紧围绕《质检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对信息化发展的定位和要求,认真比对各部门、各地区质检事业中长期规划,明确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的内容及各部分的逻辑关系;最后,对质检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深度调研,充分了解信息化发展现状,梳理各部门各行业已有信息系统和正在建设的信息化工程,做好顶层设计中业务应用对现有基础的接口。
3.3采用“梳子型”方法开展顶层设计
梳子的“筋”是由六大模块形成的支撑平台;梳子的“齿”是若干个逻辑独立、物理耦合的行业(或领域)应用系统,与云计算服务平台组装形成质检信息化顶层设计。如图1所示,顶层设计首先明确梳子的“筋”,即各个支撑平台;其次逐步细化,明确梳子的“齿”,即各业务应用平台。在整个顶层设计过程中,重点梳理各业务系统之间的逻辑关系,解决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等问题,实现关联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作者:肖扬文 徐磊 李辉 朱久勇 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信息中心
- 上一篇:灌区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及策略
- 下一篇:心理契约下高校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