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1-25 09:33:37

导语: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摘要: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在最近几年得到一定的发展,然而仍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南阳市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南阳市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实际,在分析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农业信息化发展经验,对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农村信息化;现状;问题;对策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全市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量均占全省第一。南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河南省人口、地域、经济、资源大市,素有“中州粮仓”之称,是国家重要的棉粮油和畜牧业生产加工基地。作为典型的农业城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农业信息化促进南阳市农业的高效发展、保持优势,是当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1农业及农村信息化

1.1信息化是现今农村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

农业及农村信息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手机通讯等信息技术构建农村综合信息化体系,使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加快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逐步完善和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1]。两者均为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是指通过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构建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使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经营以及农村社会管理及服务等方面实现普及应用的程度和过程[2]。自2004年起,农业、农村信息化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年将农业科技信息技术发展作为重要章节予以阐述,一系列涉及从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服务模式、信息技术、系统平台到人文科技培养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农业信息化相关政策也相继出台,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了一系列的重大农业信息化工程。2013年6月,国家成立了农业部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同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四化同步”的总体要求,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信息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提升到同等地位,强调农业和农业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融合、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农民生产生活相融合、促进我国农业信息化进步指明了发展方向[3]。作为全国农业第一大省,河南省在2012年被批准成为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信息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南阳市作为本省重要的农业大市,市政府相当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11年便了《南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程作为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发展目标。

1.2从大环境看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必要性

1.2.1农业信息化市场需求巨大,潜力巨大

南阳自建国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的产业弱质性造成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加工、销售等环节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此外,传统模式下单一、分散的农业组织,由于农业信息的缺乏,农产品从种养到产出销售,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如果能够利用信息化实现有针对性、目的性的生产某种可能在未来比较热门或者短缺的农产品,及时掌握销售动态,了解其他地区农产品市场信息,就能够实现农产品高经济效益流通,实现产业链农产品价值最大化。现阶段农村信息瓶颈,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严重因素。

1.2.2信息化是传统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推力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要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产品的竞争力,就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将当今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相结合,将会极大促进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并取得跨越式发展[4]。南阳市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将给农业产业带来难得的机遇,只有通过发展信息化,让农民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政策信息,将农业生产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按照市场需求选择生产和合理销售自己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出优势,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1.2.3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和风险

发展农业及农村信息化,通过完善的信息网络和配套的信息软件,农民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随时随地了解农业信息,灵活掌握信息变动对农作物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的影响。对农作物可以从播种前准备开始到管理、收获、销售进行一条龙管理,加强农作物生长或农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的可控性,同时增强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病害趋势、市场变换等不可控风险因素的抵抗[5]。终端应用软件会将收集到的天气变化、水利条件、土壤墒情、气象灾害、病虫害预防、市场供求关系等信息上传至云端信息数据库,数据库再对数据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得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信息,科学引导农业生产活动,为农民在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为其提供指导和参考,尤其是遇到防病、防灾问题时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6]。云端数据库还可以利用各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并通过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模拟决策,使农民们及时了解某种农作物或农产品预期价格、供求关系,及时调整种植策略,及时应对市场预警信息,降低农业生产因市场供求关系造成的风险。

2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

2.1农业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建成,信息化建设硬件条件初步具备

目前,南阳市、县(区)农业信息体系基本建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电话网络村村通工程”已基本实现,成为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市、县级农业局相继建立市、县级农业信息网,配备专、兼职农业信息工作人员负责农业网站信息更新与维护,初步建成贴合南阳市农业生产需要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以及市县联动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网站上不仅包括了农产品品种介绍、价格指南、供销需求、分析预测等信息,还涵盖了相关的政策法规,免费将本地涉农信息在网上,为农民的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产品营销等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介作用,为农业生产尤其是本地特色农业如西峡香菇、内乡蚕业、石桥牡丹等开拓了农业服务的新领域,通过网上交易、网上服务,方便了农民,提高了收入,使农民尝到了农业信息流通带来的甜头。市县区农业信息中心根据不同季节、不同作物、不同产业定期不定期地编发惠农政策、农技常识、灾害预警天气等多方面的手机短信,随时发送到农户手机上,为农户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农民还能通过拨打“12316三农”服务热线,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状况以及突发灾害应对、政策法规等方面的问题。

2.2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近几年,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来看,2013年南阳市全年基础设施投资总额351.08亿元,增长22.5%。然而全市广电、网络信息服务投资总额仅占基础设施投资总额的1.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其中农业信息服务基建投资占比更少。如果除去农业部门的各项行政事业费的开支、人员工资和一些必不可少的农业生产公共支出,最后真正能用于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资金很少。正是由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匮乏,直接导致了农业信息化所必需的基本资金投入不够,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从农民收入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虽然从1985年的317元提高到2013年的8729元,年均递增12%左右,但仍低于省辖市平均水平(见附图),农民收入水平不高,造成开通宽带,购置电脑、平板、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使用网络的欲望不强。这两方面大大制约了农村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2.3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

南阳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受到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的制约。据南阳市年鉴统计,2013年南阳市从事农业人口的受教育水平高中占5.28%,中专、大专及大专以上占1.04%,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3.25和0.82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5年,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6.9%,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2%,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够,参与度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消化能力必然不高,导致劳动者接受和使用信息程度低。调查结果显示,南阳地区农民对信息的采集,普遍依赖电视和报纸,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市场信息和技术的农村家庭比率只有1.7%,农民文化程度不高,造成农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能力的提高,限制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大部分农民信息意识和利用能力不强,仍停留在从农业经合组织或电视广播、亲朋邻居等被动接受信息的水平,利用信息能力弱,应用信息资源的积极性不够。此外,与河南省其他农村地区一样,南阳地区农村劳动力外流严重[7]。南阳市城市居民的月收入平均水平为2500元左右,由于乡镇农村平均收入达不到这个水平,因此多数剩余劳动力都选择到东部沿海地区打工,留守人口为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不高,造成信息传播渠道覆盖面窄,也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突出瓶颈,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影响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推广。

2.4农业信息标准化水平不高,信息采集体系不健全,信息质量低

从南阳市现有的农业信息网、农业网、特色农业网、三农网等农业网站来看,农业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不高,对农业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与规范,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同时因南阳地域广袤,农业生产存在地区差异,各地农村的地理、气候等不同,很多信息技术的适应性不强,没有达到因地制宜,很多信息对大多数农民实用性不强。农业信息采集不够科学,采集制度不健全、信息采集点不足,信息处理、滞后等,也影响了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信息的分布和传输上,缺乏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信息台等多种传播媒体之间的有机组合与协作,信息到农民手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好,限制了农业信息化的普及。

2.5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匮乏,科技信息资源分散

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了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2012年河南省成为全国信息化示范省后,信息网络平台和信息员培训工作力度加大,但目前南阳市全市农村信息员只有600余人,而全市的行政村数量有4600多个,科技信息员的数量和素质远不能满足基层科技信息服务的需要。并且科技信息资源多头建设、分散管理,使得科技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对采集到的信息加工分析受信息员技术水平、能力素质的限制,影响了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农业信息的使用价值。

3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较差,资源利用率不高,农业信息使用成本高

近几年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运行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近年来农村居民家庭计算机数量有所增长,但计算机的拥有量仍很低,配置落后,利用网络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的则更少。虽然手机普及率较近几年大为提高,但智能手机占比例不高,农业生产相关应用APP极少,3G、4G以及宽带网络设施普及率低制约了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现有地方性农业网站种类不多,农业信息资源分散,农业信息数据库存在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数据标准不统一,不方便农民检索等问题。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和整合使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有限,获取的信息有限,农民获取农业信息难度大、成本高,从而不能得到及时、准确、便宜、可靠、有价值的信息,严重影响农民参与信息化的热情,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3.2信息资源整合度不高,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不够

从南阳市现有的农业网站来看,主管农业的政府部门和涉农部门都拥有各自的信息资源,但之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统筹协调管理机制。资源建设投入分散、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缺乏有效共享,且各主体的信息采集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造成资源浪费。因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不能有效地整合形成合力,难以及时集成全面、系统、准确的信息。此外,由于数据库建设和应用不够,缺乏高效的应用软件系统,也使农业信息化处理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导致农业信息的分析、处理等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进行。在农业应用数据库和软件开发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农民需求的差距都很大,农业管理信息系统、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专家诊断系统等各种农业数据库的建立、完善还亟待进一步加强。

3.3信息服务水平不高,农业信息良莠不齐,致富信息真假难辨

总体来看,南阳市农业信息及其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需要。服务的方式比较单一陈旧,缺乏为市场、为农民服务的动力机制,信息服务对象、目标不明确,导致广大农民对于农业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和信息的获取及利用程度较低。同时由于缺乏对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有效应用,导致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对农民的决策辅助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农业生产、投资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由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防范意识淡薄,农村地区已经成为虚假致富信息、不良广告重灾区,每年给广大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与农村信息不畅、农民分辨能力不够,对风险性的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

3.4市场化程度不够,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南阳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仍依靠政府拨款,并且没有按市场方式运作,这就导致了信息化建设难以开展,大部分涉农工作人员,还是倾向于运用传统的方法(如信息公告栏、纸媒、电视广播)来进行信息化的操作,没有办法做到与时俱进地接受新的高科技知识,未能适应农业信息化给产品供应链和价值链带来的变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支持乏力、项目单一等问题,导致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产业经济的引领作用。

3.5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除了要克服人才、设备、技术问题外,还要完善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保障体系。要尽快实现农业信息化,在加强基础建设的同时,也要改善外部的环境建设,如市场体系建设、政策法规制定、信用体系构建等内容,实现“两手抓”,这是农业信息化实现持续良性发展的重要保障[8]。此外,没有或缺乏完善的适合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电信、广播电视、互联网、软件、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交易、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电子签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成为南阳市在农业信息化新阶段实现突破的屏障之一。

4对策及建议

4.1从政策面加大资金投入,拓展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渠道

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的关键因素。政府积极投入引导资金,并争取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外资以及其他社会资金的投入,形成以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体制,将农业信息化建设列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内容[9]。研究制定网络资费对农村倾斜的相关优惠政策,减少农民信息获取和利用的成本,即:加强涉农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整合利用农业信息化建设服务的专项资金,合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同时从财税政策上对服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行业进行优惠,提供无息贷款或减免个别税种征收等,引导信息技术研发、数据库建立、网络建设、信息服务等行业积极参与[10]。加大对现有涉农社会组织、技术市场和中介组织等信息服务机构的扶持力度,引导和扶持兴办农业信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产业化研究项目,促进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推动各类主体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独立经营、自主发展,逐渐使其具备生存和创收能力,引入竞争机制,促使各类农业信息机构并存互补、优胜劣汰,促进农业信息化产业和市场的快速发展。

4.2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信息共享能力,以多种形式推进信息服务

市政府在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要起引导作用,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移动设备终端接入建设,增加优惠措施,加强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尽快建设一个相对完备的信息网络体系,加快网络设施的更新换代。积极开展综合性、前瞻性、广泛有效的信息服务,把农民需要的政策、技术、市场等信息。通过各种信息网络,及时有效地送到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民手中,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切实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工作,切实加强信息分析、加工工作,进行深层次挖掘开发,保障农业信息网络能够提供大量经过筛选的、符合农民需求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4.3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农业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开发应用,提高农民信息应用能力

通过农业信息技术培训班、短期讲座等形式对农业科技人员、农业技术员和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进行培训,要针对实际,分类处理,将农业技术推广、职业教育、科学普及等农村科技工作相结合,制订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通过宣传、授课、问题解答等多种手段和多种形式,提高农业信息化普及宣传的层次和水平。充分利用以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应用为核心的媒体优势,以先进的信息科学知识和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11]。在数据库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上,除了要做好本市的农业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外,也应注重对省内外市地以及国际数据库的引进,在尽可能减少信息成本的基础上,提供参与平台,激发农民的信息需求,让农民真正参与信息传播、使用和评价,在生产应用中改进和发展本地的农业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开发。

4.4加强信息资源的整合,实现农业信息的整体化

建立统一的农业信息资源管理与共享部门可以实现全市各地区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有效搜集、管理与共享,将分散的数据平台和应用系统资源共享与整合,形成数据和应用两个层面的交流与协同,形成共享、丰富、流畅的农业信息资源体系[12]。市政府应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涉农政府部门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机构以及农业企业进行农业信息资源整合、优化、管理,在信息采集、加工、处理、传递、开发等方面合理分工,按不同侧重点,分专题收集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分析、比较,通过统一的平台向农民提供全面、丰富、及时、便捷的技术支持与信息支持,最大程度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2015年5月份,国务院常务会决定实施宽带提速降费以及“宽带乡村”工程,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并要求80%的行政村实现光纤入户,这对加快南阳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一个重要机会和利好消息。南阳市应在现有农业信息化建设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完善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先进技术和优化农业数据库,推进农业信息的融合;建设农业动态监测和农业信息高速传输反应体系。同时,优化农业信息化运行机制体制,加强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为农业农村信息化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者:周冉 李玉鹏 马吉坡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华锋,章颖.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J].世界农业,2012(6):92-94.

[2]陈良玉,陈爱锋.国际农村信息化现状与特点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75-79.

[3]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10[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124-134.

[4]张鸿,张权.农村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8,(12):100-102.

[5]刘金荣,王永龙.新型农民信息意识培育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1,(1):86-88.

[6]王晓丹.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42-44.

[7]薛彦.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J].河南农业,2012(17):60-61.

[8]陈丽烟,李旭辉,梁占一.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业信息化问题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1(6):23-24.

[9]方亮,李旭辉.浅析农村信息需求影响因素及优化思路[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10):8-10.

[10]房桂芝.构建农业信息服务供给与需求的新方式[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291-297.

[11]乔淑,冯晓,郑国清,等.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460-463.

[12]许飞.河南省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