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特色文化探讨
时间:2022-05-15 04:08:33
导语: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特色文化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新农村建设中除了对农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美丽乡村等外,属于乡村软实力的乡村文化建设至关重要,乡村文化又与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各地民俗等文化十分丰富,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乡村文化品质与人们群众生活质量,再整合乡村其他文化资源,创建乡村特色文化架构体系,并在乡村振兴中结合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形成良性循环的乡村周末经济体,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文化;品牌建设
通过十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我们的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感受最深的是村村通了公路,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好;及次是农村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土地流传、农村各种特色经济项目等在积极地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已进入决胜阶段。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振兴乡村经济、建设美丽乡村与生态乡村,即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框架下,如何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如何整合乡村文化、优化乡村文化,并形成地域乡村特色文化来为振兴乡村经济服务?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作为新兴的文旅乡村构想是乡村经济振兴的思路之一,而文旅乡村建设离不开乡村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乡村特色文化应该建立在民间民俗文化、现代农业项目、乡村农耕文化体验和休闲文化的基础之上,发展乡村特色文化反过来又为振兴乡村经济助力。怎样才能把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与现代农业产业经济整合做成现代乡村文旅资源,并形成具有观光性、休闲性、体验性和文化性的综合体架构体系,让城市居民在周末或假期到附近的乡村休闲放松,吃吃土菜,感受乡村特色文化,体验农村田园生活,呼吸新鲜空气,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钓鱼、赏花、观看民俗节目表演,甚至还可以亲自动手摘果摘菜、炒菜做饭、喂鸡放羊,感受乡风民俗、鸡犬相闻的农耕休闲的乡村特色文化,逐渐把乡村文旅建设创建成乡村周末经济架构体系。大力支持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为农业、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1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从而进一步推动新农村建设。
一、乡村特色文化现状分析与思考
乡村特色文化不是指单个的某种文化,而是多种文化的集合体,主要是指乡村特色民俗文化、民间艺术、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民居建筑、乡规民约、民间故事与田园生态景观等。民俗文化是乡村文化的核心,代表乡村地域文化特色,也是农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部分,是乡村文化的灵魂所在。然而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乡村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居建筑等都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有些甚至在慢慢地消失。主要原因是乡村年轻劳动力基本都外出务工,没有心思也没有机会传承,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占据年轻人的时间与空间,然而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青年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2我们要想办法留住年轻人,给予他们发展的空间,把年轻人擅长的互联网与移动终端利用到乡村振兴中,共同建设新农村。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现在许多优秀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作为非遗进行保护与传承,地方政府也十分重视,加以保护和利用,作为特色文化开发创新,成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特色项目。如衡阳县界牌镇的火灯节,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现在每年定期举办,吸引成千上万的城市居民前往观看,逐渐形成地方文化品牌。
二、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是发展乡村特色文化的契机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国家又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们的农村将迎来诸多利好,乡村振兴除了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发挥的功能会十分重要,乡村振兴的具体规划与实施很多都要靠地方政府的基层组织来完成,乡镇与村委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广阔的农村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跨时代的契机面前,我们应该怎样把握这个有利时机,在建设好乡村基础设施的同时,提升乡村经济、生态与文化建设,乡村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持续发展保障,乡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是乡村软实力的具体表现。传承和发展优秀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是构建乡村特色文化的重中之重,其他文化与之构建整合,对发展乡村经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乡村特色文化的范畴甄别与架构创建
乡村特色文化是乡村各种文化的集合体,有优有劣,包罗万象,我们要在众多的乡村文化中筛选和甄别,按乡村经济发展项目的实际需要构建其体系。乡村文化的范围主要有: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乡规民约、宗祠家训、民居建筑、人文古迹、民间传说、民间故事、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田园生态景观、自然山水景观等。在这些文化集合中,最难甄别的是民俗文化,优秀的民俗文化具有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对后人的意识、人格、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或具有某一方面的教育意义;低俗或者残酷的民俗文化只所以能够存在,是地域或家族管理的需要,也有些是为满足某部分人的心理需求或碍于面子而长期存在。如农村结婚闹同房,许多地方采取的方式方法十分低俗恶搞;再如农村的职业媒婆,想方设法取悦双方,经常采取夸张或隐瞒事实来促成婚事。在封建社会乃至近代史中,宗族祠堂管理的过程中,族长对家族具有至高无上的处置权,特别是对非正式的男女关系问题处理,可谓残忍来形容,动不动就进猪笼沉塘,杀人变成了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低俗或残忍的民俗习惯或民俗文化,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优秀的社会制度而消亡,但在部分乡村,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某些低级的负能量的民俗文化,我们要认真甄别,择优传承与发展。
四、乡村特色文化振兴需要创新发展的思路
乡村特色文化不仅需要传承与保护,而且需要创新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家族的长者会墨守成规,拿祖先定下来的规矩办事。但也不是不可改变,改变需要源动力,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外部力量往往是改变老规矩的主要因素。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特色文化创新与发展的源动力就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升乡村经济的综合能力是第一要务,如何来提升乡村经济与挖掘乡村经济潜能?乡村特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作为提升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旅乡村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形式之一,通过从合理规划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品牌优势、联动整合资源等方面着手考虑打造能够满足人们对美丽乡村建设日益增长的全面需求的休闲农业。3文旅乡村加绿色生态乡村休闲游,是城市居民周末的理想休闲形式,大力发展文旅乡村周末经济,是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1小时左右路程的乡村是最理想周末经济圈的范围。另外,新的“文化节”的形式出现,也是乡村文化的一部分,如“桃花节”“油菜花节”“柑橘节”等都是地方根据特色而设的文化旅游项目,是拉动乡村经济和宣传宣传特色文化的手段之一。曾一度消失的地方民间艺术与民俗文化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如衡山县福田铺乡的“皮影戏”、衡阳县界牌镇的“火灯节”、湘西绝技“上刀山下火海”等等成为乡村旅游的传统节目。当然,仅仅靠一两个节目是不能吸引游客的,我们要把乡村诸多的文化整合起来,形成一系列的乡村特色文化体验,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态景观、民居建筑和乡村土菜美食的同时,感受乡村特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五、乡村特色文化的形式内容与乡村旅游相结合
乡村特色文化的形式内容很多,但要加以利用,不然,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就会尘封乡村而得不到弘扬。特色乡村文化怎样与乡村旅游项目相结合,形成乡村经济的增长的引擎呢?乡村旅游绝对要摆脱原有的思维,认为城里人到乡下就是为了吃吃土菜和看看风景,这样是留不住游客的,对城市人群的吸引也不够,对经济发展也不可持续。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普遍的提高,对文化的需求层次也在提高,乡村周末经济体一定要形成地方特色和含金量,只有把地方乡村特色文化、生态景观、乡村特色餐饮与农耕文化体验融合为一体,才能吸引城市人群,创造乡村周末经济品牌,只有做好品牌,才能立足长久发展。
六、乡村特色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振兴乡村经济,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建设生态良好的美丽乡村,使农村既富裕又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何况乡村特色文化对广大城市居民喜闻乐见,能唤醒城市居民久违的家园情怀、缓减乡愁,只要加以梳理、创新、整合,完全可以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动力源与吸睛点。反过来,乡村振兴需要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参与,把乡村特色文化建设与乡村经济振兴紧密联系起来,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只要大家重视起来,乡村特色文化一定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添设一道亮丽的色彩。
七、结语
通过对乡村文化的分析、梳理、归类,明确了乡村文化的重点即是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民居建筑,其次是人文古迹、民间故事、餐饮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景观等,对乡村文化进行整合、传承与创新,围绕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文化品质服务,构建乡村特色文化创新体系,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乡村经济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双赢,特别是对打造城市一小时的周末经济圈十分有利,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积极而长远的现实意义。
作者:黄信初 单位:南华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探析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给排水工程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