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讨

时间:2022-11-16 08:18:49

导语: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讨

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陕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1.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十来年新农村建设,我国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陕西的新农村建设中,“一村一品”,美丽乡村,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一村一韵”建设,乡村旅游建设等都在有条不紊、科学系统地建设发展。在此期间,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全国首批5855个绿色村庄名单,陕西省选定了83个村庄,其中,渭南市有20个村名列榜首,在全省排名第一。另由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主办的以“共建共享宜居宜游美村”为主题的2017(第三届)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佛坪县被授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称号。可以看出,陕西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不断发展和建设新农村。1.2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发挥农民主体性的主要载体。《建议》指出: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性作用。首先,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利益主体。建设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发展策略,在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必将会吸引、带动社会各方力量、各生产要素投向新农村建设中,其结果一定会有力推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极大地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农业生产力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为农村生活的主要部分,农民势必是新农村建设最直接、最主要的受益者。其次,农民必须是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我国“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其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因此,农民作为我国新农村“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参与者,培养其主人翁意识,引导其出点子、出资金、出劳力,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幸福生活的创造者。1.3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陕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2006年党中央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经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与发展,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省农民合作社登记数量达4.4万个,比上年增长22.2%;入社农户227.8万户,入社率达到30%。农民合作社打破了“户户不同、业务不同”的分散生产形式,受到有能力人才的推动,协会推动、政府扶持和企业联动,整合土地、人力、技术、机械等生产资源,集中优化品种、化肥、生产设施的供应,规范了产品统一化生产和销售,提高了生产效益和产品利润,有效带动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尽管与我国农民总人数相比所占比例较低,但是,它们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陕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1.4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织基础。由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有效地整合分散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销售,因此解决农产品零售难度大。另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有利于农民实施民主制度,在重大事件上,充分尊重农民意见,实行人人平等原则,保护农民权益。最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利于改善农村风气文化建设,培育优质现代农民,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类型呈现多样化,规模扩大化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中陕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分析

2.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现状分析。2.1.1新农村建设中陕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运营模式。陕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有五种方式:第一个是“协会+农户”式,第二个是“公司+协会+农户”式,第三个是“政府推动”式,第四个是“能人带动型”,第五个是“产业结合”型。实际上陕西省陕北、关中、陕南由于经济条件、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各种组织方式有其各自的适应条件及运行特点。2.1.2运行特点。从我省农村经济合作的五种运营模式来看,他们都具有共同的运行特点:第一,各种运营模式都是有牵头者,不管牵头者是政府或者企业又或者是农户,都有其带动其他农户和组织进行合作组建组织,为农户的利益构建共同体;第二,以合作平台为载体,以农户效益为目标。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经济效益共享为核心搭建平台,为分散农户摆脱困难,提高其农业收益,有助于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第三,全程供应链管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运行的过程中以供应链为载体,为农民实现产供销提供资源配置。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同于农户,它可以将农业生产种植过程中的原料、生产资料的供应以及农副产品的销售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利用供应链上下游实现资源配置。例如,西安市临潼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由第一家石榴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到现在的石榴、西瓜、草莓、蔬菜、奶业等多种专业合作社。另外,合作社依托专业协会搭建平台,形成产供销无缝衔接,有效保障了农户生产经营效益。2.2陕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困境分析。2.2.1不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管理制度。2006年10月31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这是我国第一部全国农业合作社立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法用于调整相互关联方之间利益关系,但是该法存在着法律主体不明确,出资人合法权益不明确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局限与不足之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由农户、协会和政府相关人员组织完成的,由于人员所处环境、目的不同,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运行及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受到税费制约、融资方式及融资体系不完善,财务管理机制缺陷等管理问题,,影响着经济合作组织机构健康发展。2.2.2不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导致农业自身的地域性、分散性等,同时我国大多数农民成为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缺乏创新的小农主义,陕西省也不例外。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7%,规模为2.01亿;城镇网民占比73.3%,规模为5.50亿,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尤其是互联网应用层面,城乡差距存在着显著差异。此外,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人口的17.3%,达到2.41亿人。从而,在我国农村信息化服务人才严重不足,现行信息服务人员存在专业知识匮乏,根本没有进行数据研发、数据应用的能力。因此,必须培养多层面、创新性服务信息人才,才能摆脱上述瓶颈。2.2.3政府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关系失衡。改革开放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桥梁沟通的作用日益突出。政府作为合作组织的助推器使三者之间能够稳定合作与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政府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之间同时也存在着管理隐患,导致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例如,政府在合作组织的管理、税收优惠、财政支持上会出现监管、指导不力,从而损害农户和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2.2.4组织成员间存在利益冲突。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目前农村发展现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原则,紧密连接企业、市场、农户间的利益桥梁,为市场交易提供了稳定的交易环境,已然成为农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但是在农村经济组织运行过程中由于利益关系,也会出现领导间、农户间利益的分配不公,从而内部管理缺乏民主性,社员中的角色安排严重失衡等隐患。

3新农村建设中陕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对策

3.1完善法律法规和健全管理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善的法律法规是进行市场经济的基本保证。因此我国立法机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有法可依、体系完备的立法法规,作为新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依据。健全的管理制度为农村经济组织的健康有序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由于新农村在发展初期各种利益关系,使得组织中的管理者,农户都不能很好地进行管理制度的实施。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要认真贯彻政府关于鼓励和扶持农业合作的政策,了解领会政府的指导思想,制定合作组织的实用标准、规定和行为准则。其次,健全财务与监督管理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环境在不断变化,特别是要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作为政府支持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也要在其财务部门设立财务监管处,定期进行财务披露,接受社员们的监督。最后,完善利益分配管理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最终目的增加农民收入,利益分配与公共资金积累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应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利用与分配。3.2完善网络建设,加强新型农民教育和培训近几年,随着网络化普及,虽然我国农村网络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由于农村老龄化人口及留守人口所占比重较大,互联网应用不及城市发展。因此,加强农村网络建设,提高其网络应用。率的关键在于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建立合作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我国农民特别是合作经济组织实际管理者水平,政府责无旁贷。陕西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聚集的地方,我们可以加强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和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训机构的交流,实现完整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其次,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职业教育的比例,使更多农村青少年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使广大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领导者。最后,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应该在加强义务教育的投入后更要对农村农户进行农业教育培训,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管理、能经营”的新时代农民。3.3政府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政府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起着支持和引导作用。政府在加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上要避免出现错误的行政的命令方式,通过“典型示范”的方法,加强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使得其组织健康有序运行并实施。让广大农民在自觉的基础上认识到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好处,增加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吸引力,它可以激发广大农民从城市回流乡村,为农村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一定基础,同时增加农民的收入。3.4充分发挥规模化经济合作组织的优势。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加剧,我国各产业为了适应市场改革变化,在各自领域对产业进行了调整。规模化经济是产业化经营模式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将经济发展形态从分散、不规范转向了集约和专业化,尤其是农业。因此,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多元联合共同体,主体间的协作和分工紧密结合,在规模化经济中做到提高农户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利用当地产业发展规模优势。在陕西,由于自然因素和地理禀赋,农业资源的特殊性和地域特点形成了农业的多元化特色产业。目前,陕西农村合作经济意识到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创造产业规模效益,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并鼓励拓展领域规模,加深分工效益,创建农业特色产业。

[参考文献]

[1]徐拯.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合作组织问题的探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9(05).

[2]李璐璐.新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合作经济组织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

作者:李宝侠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